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展望!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如何发展?

发布时间:2020/4/22 17:32:26 浏览次数: 作者: 管理员 来源: 本站

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  张世杰




2014年之前,建筑设计行业随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而高速增长,行业呈现较为单纯的发展驱动下的规模性增长,建筑设计企业也多表现为规模化扩张。2015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建筑设计行业步入震荡发展期。从2020年向未来看,建筑设计行业将呈现与过去明显不同的发展趋势:经济放缓和城镇化进程降速将影响行业规模、细分行业市场、区域市场和存量工程市场;业主需求和最终用户需求,将影响行业的业务模式、产品品质;技术进步将对生产方式、产品性能,产生深远影响。这三个方面影响行业变化的驱动因素都是长期的和趋势性的,最终反应为行业市场层面、产品层面、企业层面的变化。




市场层面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城镇化进程由全面快速城镇化阶段发展到城市群阶段,一方面,房建工程市场达到并越过建设高峰期;另一方面,房建工程市场内部出现细分行业分化、区域分化,并伴随行业业务模式调整和房建工程存量市场崛起。



1. 行业市场



2014年之前,房建工程市场主要受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单一要素驱动,呈现出全面增长、快速增长和较为单纯的规模化扩展态势。2015年以来,行业在建设顶峰期震荡发展,并出现下行趋势,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方面:一是2014年之前开工面积的持续增长;二是2015年以来的市场高位震荡。



市场总体规模接下来会怎么发展?我们可以对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做一些测算和预测。截至2019年底,我国城镇建筑存量总共约650-700亿平方米。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房屋建筑面积约80-85平方米。城镇化完成后,我国城市人口共约10.5亿,共需要房屋建筑总面积约850-900亿平方米,还需新建的房屋建筑面积约200亿平方米。据悉,2014-2019年,每年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平均约40亿平方米。按过去几年的建设量,大约需要5年时间即可完成所需新建的200亿平方米房屋建筑。当然,这里的测算没有考虑拆旧建新、人口流出地区可能的房屋空置等情况。但从粗线条的测算可以看出,相对当前的产能,未来所需要的房屋建筑空间已比较有限。未来的行业下行难以避免,明显的负增长时期即将到来。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未来的房屋建筑市场也不会像上述数据所显示的那样“悲观”。民用类房屋建筑一般设计寿命为50年左右,实际使用寿命估计在30-40年。以城镇化完成时房屋建筑总面积900亿平方米来考虑,按实际使用寿命平均30-40年测算,平均每年需要拆旧建新约22.5-30亿平方米。相比当前每年40亿平方米的竣工面积有大幅度下降,但依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量。



再换一个角度,以房屋建筑中占比超过60%的住宅为例,半定量地看一看未来的房屋建筑市场空间。当前,专家给出最多的数据是当前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约40平方米,与发达国家的人均住房面积持平。但若考虑住宅品质,有研究者分析指出:现有住宅构成中,满足“有地下停车场、人车分流、有花园景观”等条件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占比不足三分之一,而这样的住宅小区才是未来的常态,我国当前城镇居民的人均“现代化住宅”面积不足13平方米,距离人均40平方米的发达国家平均数差距尚远。再考虑到新增的城镇人口,未来的商品住宅空间仍有巨大空间。



总体而言,未来房屋建筑工程市场将难免步入下行周期,并出现建设量的明显下降。但接下来的10年、20年,乃至城镇化完成后,房屋建筑市场依然是维持每年约25亿平方米甚至更高竣工量的庞大市场。建筑设计也仍将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2. 细分行业市场



各主要细分行业未来面临较大的趋势性变化。房屋建筑行业可分几个主要的细分行业:住宅房屋建筑、商业及服务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其它建筑。按竣工面积计算,过去几年住宅房屋建筑占比超过60%、商业与服务建筑约12-16%、公共建筑约6-9%、工业建筑约15%。总体而言,未来商业与服务建筑、公共建筑的占比将扩大,如养老、康养、医疗卫生领域等;工业建筑占比过去已有所降低,未来将进一步降低;住宅房屋建筑占比也将有所下降。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住宅房屋建筑市场未来主要的变化在于全装修住宅、建筑工业化和BIM技术。全装修住宅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将明显提升,并且要求设计师能够从最终用户的角度考虑设计。随着工业化建筑市场的成熟,预计将逐渐占到较大比例,其所要求的标准化程度更高,同时,随着未来BIM技术的成熟,预计未来住宅建筑设计的效率可以大幅度提升,住宅建筑设计人员需求有可能会大幅度降低,而设计师的能力要求则更高、更综合。相应的,建筑设计院的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建筑设计本身,另一方面在于与工业化建筑技术的整合及BIM技术研发、应用能力。



商务与服务类建筑、公共建筑未来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主要是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并逐渐成为主流模式。该类建筑的业主多是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有两个特点:一是业主不懂工程建设;二是对建筑方案要求往往较高(尤其是公共建筑)。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则在于方案设计要求更为突出,设计院或建筑事务所应具备更高的创意、方案设计水平。



工业建筑未来主要的变化因素在于工业转型升级和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成熟。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建筑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低端制造业减少、高端制造业增长、智能工厂比例提升,进而也影响到工程建筑设计领域。其中,低端制造业减少涉及标准化厂房建设需求大量减少;高端制造业、智能化工厂工程建设将广泛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建筑本身可能作为工程总承包的一个专业分包存在。从工业建筑设计角度来看,未来的工业建筑设计量会明显减少,独立发包的工业建筑设计量则更少。



3. 区域市场



随着全面的城镇化阶段发展到城市群阶段,房屋建筑工程市场也出现明显的变化,未来这一变化将持续。



未来的房屋建筑工程市场将更加集中在城市群内,尤其是城市群内的中心城市。典型的如粤港澳大湾区,预计到2030年,大湾区内将新增2000万人以上,相应的将带来近20亿平方米的房屋建筑新增需求。而在城市群外,一般城镇的房屋建筑工程量预计会出现明显下滑。但在广大的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可能会带来一个新增的建筑设计市场。未来20年,假设有一半的农村人口,即2亿人口居住在美丽乡村里,每人按8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将会是160亿平方米的建设规模,平均每年8亿平方米。



在城市群内部,也将出现建筑市场的分化。从国外成熟的城市群来看,城市群内不同城市之间存在不同的功能定位。一般而言,有发展商务与服务业、教育与科研、高端制造为主的核心城市,有紧靠核心城市发展科研与产业结合的产业园为主的科技城市,有发展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城市,有环境友好发展居住为主的生态宜居城市。不同的城市,意味着不同的建筑市场和建筑设计市场。



4. 业务模式



我国工程建设模式延续苏联模式,设计和施工分离。这个模式本身有弊端,即不能把专业的事情完全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相比而言,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全装修住宅、建筑工业化等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领域。就当前和未来10年的发展环境而言,工程总承包模式和建筑工业化将显著改变行业的建设方式,进而影响行业本身。



以工程总承包模式为例,从建筑设计角度来看,考虑到工程总承包在国内的不断推进和承包企业能力的不断健全,未来房屋建筑领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业务重构,即由设计单位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由施工企业或工程总承包企业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形成“方案及初设+DB总包”的建设模式。这个新模式可能首先在商务与服务类建筑、公共建筑领域普及,后续可能延伸到住宅领域,即开发商也可能接受这一模式。



5. 存量市场



存量市场预计将得到快速发展,且未来规模庞大,但整体上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较小。



已建成的650-700亿平方米的各类房屋建筑是一个巨大的存量市场,未来随着建筑物的年限增长,将出现两个大的存量市场:旧城改造和二次装修。城市更新是新建,旧城改造可以理解为只是改造。从建筑设计角度来看,存量市场的需求更多体现为类装修设计,而二次装修中的装修设计占比较小,且有业务散、项目小、一项目一设计的特点。





产品层面




业主和最终用户需求端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革新将带来产品层面的变化,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的高品质要求、综合型产品以及智慧建筑、工业化建筑等。



1. 产品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品质、审美需求、居住环境、绿色环保等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行业人才队伍能力、水平及收费的提升,对房屋建筑的新要求也越来越具有实现的环境和条件。未来,建筑设计品质的提升将越来越显著,科技住宅、“五恒”住宅、丰富多彩而优美的公建、极具现代风格的商业建筑、充满设计感的制造业工厂等将为人们的生活、居住和工作环境、城市环境带来更多的收获。这些都需要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建筑设计来实现。随着全装修建筑的推广,建筑设计还需要完成与装修设计的整合,进而带来更高品质的建筑。



随着建筑与环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的概念和范围也将扩大。譬如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特色小镇,以及正在兴起的站城一体化设计、高铁和轨道交通的TOD建设等,将带来越来越多的综合型、大体量的建筑设计业务。这也将推动建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向大土木方向渗透和扩展,进而推动部分建筑设计集团向大土木领域转型和拓展业务。



同时,随着业主和最终用户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升,高端建筑的方案设计愈加受到重视。当前,建筑方案设计的高端市场,有相当大的部分被发达国家的建筑师垄断。但随着国内建筑设计行业和设计人才的逐渐成熟,高端设计作品中的中国作品比例也会明显提升。



此外,在住宅房屋建筑设计领域,还有一项突出的产品变化方向:产品标准化发展。在生产效率的提升、BIM技术应用、建筑数字化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推进、业主服务和品质要求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下,住宅产品必然会走向标准化:设计标准化、产品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



2. 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可以分为工程技术革新影响和外部技术革新影响两类情况。



工程技术主要包括BIM技术、建筑工业化技术。一方面,BIM技术会大幅度提升建筑设计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将奠定工程数字化的基础。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的工具、工作方法、设计成品质量都会发生变化。建筑工业化在未来会持续推进,尤其是在新一代农民工大量缺失的情况下,建筑工业化对建筑设计既有标准化方面的要求,也有相当的设计约束性。



涉及到建筑工程的外部技术主要有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产品等相关技术和产品。工程建设叠加这些技术和产品,推动智慧工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现。未来的建筑设计需要能够融合和外部整合这些技术和产品。



技术革新对建筑设计的另一个影响通过工程总承包来实现。BIM技术、数字化技术、建筑工业化等技术天然地要求工程建设一体化,也将天然地推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成为行业主流。





企业层面




行业层面和产品层面的变化,都需要在企业层面实现和支持,因而也带来了企业层面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传统模式、新模式和新业务不同情况下的竞争要素将显著分化,进而促进企业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推进,并最终影响到企业内部的组织和管理。



1. 企业竞争



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也是发展比较成熟,行业人才和产能比较充沛的行业。在传统模式下,即设计与施工相分离的传统项目领域,主要存在于住宅市场,未来的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品质、效率和服务三个方面。品质方面强调如住宅的精细化设计;效率方面关注生产效率的提升;而服务则看重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业主需求的能力。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也面临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任务,其具体要求中,品质、效率和服务也正是其中三项核心要求。而传统模式下的建筑设计,是宏观经济中产业升级的一个行业例子。



在“方案及初设+DB总包”、EPC总承包等新模式下,以及综合型项目、智慧工程项目情况下,建筑设计的竞争体现为综合实力、专业能力之间的竞争,综合实力如健全的业务群能力和过硬的技术实力、外部资源整合能力,专业能力包括新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多专业协同能力等。同时,对重点工程、政府工程、超高层建筑、大型开发商项目,业主更看重企业的品牌和信誉,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品质。



2. 行业集中度



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建筑设计行业也会像其他发展成熟的行业一样,自发地提升行业集中度,并产生行业内的巨型企业。从具体推动因素来说,一方面是业主方的推动,典型的如开发商集中度在提升,而大型开发商更倾向于大型的建筑设计院,且大型开发商出于质量和效率考虑,正在减少其建筑设计分包方的数量,这个减少将会是数量级的减少,留下少数可以提供稳定服务的大型设计院;另一方面则是产品和技术方面的推动,如大型项目、综合型项目更倾向于有信誉保证的大型设计院,新技术研发、外部技术整合、BIM技术将首先在大型设计院内发展和应用,会显著提升大型设计院的业务占比。



3. 内部组织



新模式、新业务的发展,新技术的推动,都将带来建筑设计行业的业务“多元化”。建筑设计院内部的业务也将趋于多元,而大型设计院将发展为大型设计集团,整体上呈现“业务多元化、组织集团化”的发展趋势。随着逐步发展成熟和充分的竞争,大型设计集团不能集而不团,需要在组织上解决两个问题:组织的多业务承载能力、组织的多专业协同能力。所谓组织的多业务承载能力,是指大型设计集团能够建立一套组织和管理规则,有效地组织和提供多元化的业务服务,在质量有保障的情况下,能够在内部组织较高效率的经营生产活动。所谓组织的多专业协同能力,是指在组织层面而非依靠项目组或项目经理,就能够有保障地协同内外部资源和专业能力,完成满足质量和效益目标的经营生产活动。



当前,国内大型设计企业,其内部多是综合分院的组织方式,即大型设计企业多是由一个个的小型设计企业组成,其绝大多数的经营行为和所有的生产行为均由下属综合分院完成。这种组织模式,既不利于企业整体能力的发挥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内部竞争,也不利于技术研发、业务能力提升和综合型、大型项目的实施。未来,为了提升产品品质、满足业主和最终用户的需求、建立新模式和新业务的业务能力、提升技术研发和整合能力、提升经营效率和客服服务水平,大型设计企业在组织上需要向行业事业部、大型区域分公司或专业分院的组织模式调整,具体的组织模式则要根据外部市场要求而定。



在项目运作层面,不管是传统模式下的效率和服务要求,还是大型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多业务、多专业协同要求,都需要企业把自己的组织侧过来:将过去自上而下的垂直组织改为面向客户的水平组织,如改为项目经理负责制。这个组织转变,涉及企业经营服务理念、内部责权利、人才适用方式等多方面的调整,因而对建筑设计企业也是一个挑战。





结语




宏观经济的转型升级浩浩荡荡,这是国内多数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也是房屋建筑工程转型发展的大背景。面向未来,建筑设计行业所面临的多方面趋势性变化,正是转型发展这一阶段特点的具体体现。整体而言,这些变化既是行业要经历的痛苦、要完成的蜕变,也是行业走向成熟、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相信,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将基本完成这一转变,从而发展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这既是行业的关键10年,也是优秀企业决战未来的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