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创作创新科技赋能,坚持建筑设计的长期主义

发布时间:2025/3/14 16:59:30 浏览次数: 作者: 徐全胜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长期主义是一种注重长期目标和结果的理念与行动,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1927年,毛泽东主席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长信,提出“民主革命的长期性”;1938年,他在延安发表题为《论持久战》的讲演,提出“须统筹全局,作长期打算”。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


当前,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创新发展对建筑设计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行业中倡导坚持长期主义(图1)。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提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科技赋能,好房子要体现在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好房子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个应用场景,是个新产业,要有好标准、好设计、好材料,还需要好建造,要像造好汽车一样造出好房子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与要求。对于建筑,按照长期主义的价值观,我们不仅要关注当前的设计和建造,还应考虑其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存在价值;对于建筑设计,应作为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实践过程,运用科学理性系统的方法,追求艺术美感和社会价值的平衡;对于建筑师,应在其从业执业与成长中坚持不懈、保持初心,并不断开拓创新技术领域,与时俱进开展研究与实践;对于建筑设计企业,应坚持长期主义价值观,保持可持续的发展,注重投资未来,培养核心竞争力,支持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对于建筑设计行业,长远发展及理论、教育和实践都应坚持长期主义,当前国家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及要求,需要建筑设计行业坚守长期主义来实现。


image.png

图1 建筑设计领域的长期主义(来源:笔者自绘)


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对设计行业提出的高质量要求以及目前设计行业、企业和设计师的特点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要坚持建筑设计的长期主义,并探讨设计应该如何运用长期主义价值观与方法论去应对行业当下的状况以及引领未来的发展。一方面,从典型特征、关键措施、代表人物3个方面提出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分别从内涵本质、观点解读、代表案例3个角度阐释建筑、建筑设计方法、建筑师、建筑设计企业的长期主义,对设计行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发出积极倡议。


长期主义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长期主义(Long–termism)是着眼于长远目标或结果的行动或决策的政策、做法或特点。该名词最早记载于1987年伦敦的《每日电讯报》,而长期主义的理念可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中国自古就有长期主义的理论,《论语》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在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 of Elea)提出,真正的智慧在于识别变化背后不变的真理。长期主义正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找到稳定的方向,并以此为指导,应对未来的挑战。应将长期主义作为一种核心价值持续推广,以促进社会的永续发展。


长期主义的典型特征


经济学领域众多资深专家都在研究并坚持运用长期主义理论。企业家、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长期主义有三个核心要素:专注一业、与时俱进、长寿(有机会在若干个周期中历练成长,战胜挑战)[2];高瓴创始人张磊提出长期主义有三个层次:坚持初心、保持进化、没有终局;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相信唯有伟大格局观者才能行稳致远,创造卓越价值;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提倡坚持长期价值投资,面对机会需要耐心与坚持[3]。因而,长期主义的典型特征包括注重长期价值、学习和成长、理性分析、重视时间、拥有耐心[4]。


长期主义的关键措施


长期主义的施行需要秉持三个关键措施:专注主业、与时俱进、长期坚持。应用在企业战略中具体表现为:用长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5],注重长期发展和持续价值创造,发现趋势、选择契合趋势方向的行动,利用短期波动,更好地活在未来;选择值得长期去做的事,把注意力放在可以长期产生复利[6],值得长期去做的事情上,如投资于长期增长、创新研发、员工发展、客户关系、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7]等方面;与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为伍[8],将长期主义的思想、方法、行动方案和成功经验,相互借鉴、触类旁通,建立更强大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创造长期价值。


长期主义的代表人物


长期主义在投资领域推行甚广,众多商业投资人物的成功之道都在于坚守长期主义。沃伦·巴菲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资者之一,他认为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耐心和长期视角,专注于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前景,才能在投资中获得可持续的回报。查理·芒格倡导投资者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影响,坚持长期主义的投资理念,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才能享受复利的人生[9]。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1997年在给股东的第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一切都是关于长期价值的,基于长期价值,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决策和投资原则[10],这种长期为重的理念,引领亚马逊发展成为目前具有数字科技创新、亚马逊云等功能的多元公司、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实现了长期价值回报。


注重长期价值的建筑


建筑是人工建造的,供人类居住、社会交往及生产生活等使用的空间的实体构成物[11],是设计、建造的艺术和技术[12]。建筑被用来满足实践和表达的要求,因此它既服务功能需求,又满足审美需求;既是科学,又是艺术[13]。建筑是国家和时代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产物,既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文化艺术品和当代科技的产品,也是时代科技和文化的载体;既承载着几乎所有文化艺术形式——雕塑、绘画、戏剧、音乐等,也协同和集成了当代几乎所有技术、产品和材料。建筑的这些本质特点,使之具备了长期主义的价值要素。


建筑具有多方面的长期价值


建筑的长期主义强调:建筑作为人类最长存的人工造物,应服务于人类的持续生存与发展。自建筑的概念产生开始,即服务人的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承载时代成就,建筑是石头的史书[14]、凝固的音乐[15]、文明的缩影[16]。从建筑理念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从古代维特鲁威的“坚固、实用、美观”三原则,到当前中国建筑的“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八字方针,再到历次工业革命驱动的变革中,建筑不仅是功能性的存在,更是文化和时代的象征。人们持续在探索建立并长期维持建筑的艺术、工程等价值。


建筑的艺术在于人类把外在本无精神的东西改造成为表现自己精神的一种创造[17]。路易十四在决定建造凡尔赛宫时这样说道:“除了辉煌的战绩以外,能够凸显国王权力、伟大和智谋的,也只有辉煌的建筑[18]”。1803年成立的法兰西艺术院(Acad é mie des Beaux–Arts)作为法国艺术界的权威机构,院士有八个组别,建筑作为第三组,说明建筑是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建筑也是一个“复杂工程问题”(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必须运用深入的工程原理,经过分析才可能得到解决。它涉及多方面技术、工程和其他因素,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子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合适的抽象模型,并且在建模过程中体现出创造性才能实现目标。


在辉煌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承载着长期价值的建筑作品也不胜枚举,如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故宫、建设时间延续百年的圣家族大教堂、经历长期策划建设过程的悉尼歌剧院(表1)等,都承载着长期与伟大的价值,并得以永久留存。


表1 长期价值的建筑image.png

(文字来源:笔者梳理,资料来自网络;图片来源:北京故宫张立全摄,圣家族大教堂、悉尼歌剧院 https://pixabay.com)


探索新时代“好建筑”的内涵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建筑更加重视科技,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好的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与形式美的要求,更肩负了承载和优化提升城市功能的作用。“好建筑”包括以下10个内涵:


形式功能完美融合,中国文化的建筑。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缩影,应兼顾实用性、艺术性、形式美。形式体现的是国家的审美和文化,功能表达的是更好地承载国家职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谐宜居的建筑。坚持以人为本,紧扣“七有”“五性”,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建筑工程。


传承文化创造历史,诗意栖居的建筑。建筑是展示、传播、创造国家、民族、城市特色文化的载体。


共谋共建共享共治,公共开放的建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形成弹性利用、可变界面、空间开放等场景,实现多元时空共享、提升城市活力的效果。


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安全韧性的建筑。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建筑应严守安全底线,结构、机电系统等方面,稳固耐久、易于维护;抗震、防火等方面,及时应对、快速恢复。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健康舒适的建筑。通过健康声景、绿化、全龄友好等方式,提供优越的空气、水质、声光环境等体验。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进步的建筑。建筑是最大的科技产品,也是当代领先科技的应用载体。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智慧的建筑。运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采集、筛选、管理、交互等多尺度的数字智慧。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色低碳的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应用能耗监测和统计分析等技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综合考虑经济价值,经济优质的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保证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新中国长期价值的代表性建筑


人民大会堂是长期价值建筑的典范,在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凝聚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建筑师建设者的心血,同时融入了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管理理念、超越时代的工程管理体系、创新的结构设计、具有民族和艺术特性的装饰等。当时的多项决定都体现了非凡的远见,充分表达了长期主义的价值观。


据《建筑学报》1959年9月、10月合刊记载,1958年8月,党和国家提出兴建一批以人民大会堂为首的公共建筑,即后来的“十大建筑”,以展示共和国10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在设计方案征集过程中,周恩来总理亲自布置、亲自调度、亲自指示,先后向全国各省市多家单位、众多设计师进行了七轮征集,确定了实施方案,并由当时的北京市规划管理局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牵头完成了设计工作。


在建筑的艺术性上,根据周总理提出的“古今中外,一切精华,皆为我用”要求,从立面、柱廊、檐口等外部空间到内部装饰,全方位将中而不古、西而不洋的建筑文化理念贯穿始终,融合东西方经典建筑,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又体现了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图2)。


image.png

图2 人民大会堂实景照片、东立面、一层平面图(来源:上:杨超英 摄,下:《人民大会堂专辑》 建筑创作)


在建筑的科技性上,人民大会堂采用当时新中国自主创新的建筑科技以及超越时代的工程管理组织方式,在摸清工程流程、了解材料需求、综合调配人力的基础上,通过分组配合、分层负责、分片包干的科学方式,高效组织施工落实,保障工程顺利完成。高峰期现场工人超过1.5万人,分三班昼夜交错施工,仅用280天左右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人民大会堂是当时“举全国之力”的结晶,是“我国建筑史上一次空前的创举”,作为新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长期主义价值。


注重科学理性系统的建筑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相关规范要求,对建筑物的适用安全、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内外造型、建筑构造、技术经济等方面所进行的创造性专业技术活动[19]。建筑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行业,是一个从建筑的形式、空间到场景,从流程、功能、性能到体验的研究过程。


建筑设计要面向建筑长期价值的终极目标


建筑设计的长期主义体现在其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提供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以及适应性的能力。建筑设计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是转型升级发展和创新盈利模式的根本前提。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真正的创作是一项既处于前端又贯穿始终的高端工作,长期且持续的积累十分重要。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践行长期主义确实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良好的建筑设计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能够预见未来的变化,从而保持其价值。从古代建筑营造技术由工匠师徒相传口授心领,到规范化的设计指南出现,再到如今数字化转型,历经数个世纪的发展,建筑设计从理论方法到成果形式,在形式、空间、场景、流程、功能、性能、体验等多方面呈现持续迭代的过程。


高质量的建筑设计要将国家发展战略和理念作为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倪虹部长指出:好建筑首先要有好设计,才能够建设符合时代和人民需要的好建筑[20]。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把握发展大势,抓住时代机遇。


因此,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能够适应新的使用方式和需求,不断融合新的技术,探索新的应用场景,为功能的迭代做好准备,赋予建筑设计更加广阔的学科内涵,同时还应当贯彻新发展理念,专注设计主业,回归设计本原,才能让建筑设计服务于实现面向长期价值的终极目标的高品质建筑。


探索以科技创新赋能“好建筑设计方法”


面对时代和行业发展的挑战,建筑设计要坚持长期主义价值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致力于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运用科学理性系统的思维和守正创新的创作观,以国家高质量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最终实现建筑整体效果和高性能为目标,以科技创新赋能建筑设计,以整体创新体现出对高品质建筑的控制和实现能力。好建筑设计方法具体包含11个要点:


以先进理念引领创作。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支持社会重大领域建设,立足建筑学基本原理,回应用户需求升级。要坚持人民至上、坚守社会责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文化自信、坚持科技创新。


以整体性能目标为导向。综合考虑所有角色的需求和建成后的整体性能,以高品质设计为建筑创作目标,以整体创新为建筑创作方法,以行业引领与社会担当为建筑创作定位。


文化自信引领的原创设计。建筑设计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以文化自信引领原创设计,提升原创设计能力对于避免同质化低价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严守质量安全底线提升工程设计品质。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和把控作用,引导建筑设计企业制定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和管理文件,将从专业业务、成果文件、工作管理多方面带动行业整体工程质量安全提升。


全周期全要素全专业的系统设计。建筑设计方法具有系统性,需要打通专业间、专项技术间、全生命周期环节间的工作壁垒,引导运用协同与集成的工作方法,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提高行业设计能力,进而改善建成环境品质。


对标制造业跨专业跨行业的协同。建筑业对标制造业,协同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成果,形成更加标准化、统一化和集成化的设计过程,重塑工程建设全产业链分工。


集成中国自主创新的材料产品技术。在建筑数字设计平台上集成中国自主创新的材料、产品、技术,同时提出应用需求、问题和目标,加强科技转化和二次创新,以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国家科技发展。


数字技术支持的正向BIM设计。“数字中国”驱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相比于传统二维设计,正向BIM设计可以全面提升设计精度、协同效率及对施工运营指导深度,精准实现设计驱动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


采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方法。与国际接轨,采用现代化项目管理方法来提升管理效益,依托合规、法治、内控、风控、三体系“五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进行重要项目识别、过程管控、成果交付标准等项目全周期管控。


前策划后评估的科学决策机制。通过前期问题建立、数据分析、决策技术、设计验证和后期评估反馈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流程,实现科学合理决策和项目精准把控,整体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和建筑平均寿命。


建筑科技与数字赋能的科学实验。建筑设计是一个以BIM为底层技术,以创意、创新与科技融合为方法,对建筑进行全流程、全空间、全性能、全场景、全要素的全生命周期性能仿真的过程。


当代长期主义建筑设计方法的代表性实践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长期主义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杰出代表。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工程,它不仅在设计理念上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经验,还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它是高质量发展环境下,民生水准提升,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之一,展示着世界级工程的建设水平与风貌,完美诠释了中国基建的新高度[21]。


大兴国际机场的选址、规划及立项、研究始于1993年,汇集了国内外各个领域顶尖团队共同参与其中,并进行了规划比选与建筑概念设计两次全球方案征集,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对法国巴黎机场工程公司(ADPI)的中标方案进行了造型优化,最终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与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联合体完成了实施方案和工程设计。2019年9月25日,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入使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怀、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发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重要载体,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践行新发展理念,立足自主创新,开发应用多项新专利、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建设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成为世界级航空枢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图3)。习近平总书记在投运仪式上强调,大兴国际机场能够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完成预定的建设任务,顺利投入运营,充分展现了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image.png

图3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来源:北京建院)


建筑师的长期主义职业素养与执业能力


建筑师是指受过建筑学和相关学科的教育和训练,以建筑设计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22]。通常是指依照法律或常规在职业和学历上合格并在其从事建筑实践的辖区内取得了执照的人,从事委托、保护、设计、建造等以满足社会需要。


建筑师应作为长期主义的引领者


建筑师应作为长期主义的引领者。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建筑师的角色不仅仅是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需要具备专业精神、自主精神、奉献精神和负责精神[23],以确保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建筑遗产。


践行好长期主义要具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良好的专业预判能力,坚守自己的设计理念,并通过有效的规划实施方法确保理念的实现,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建筑师执业体系。自公元一世纪初《建筑十书》问世以来,国际上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经典建筑师执业指南,如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编制的《建筑师职业实务手册》等(表2),目前国内推行的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可以说是对当代国际主流建筑师从业执业范畴中的基本职责的回归与对标,是促进建筑生产组织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的方式。


表2 国际通行的建筑师执业指南(文字来源:笔者梳理,资料来自网络)

image.png


坚持打造高品质建筑的“好建筑师”


建筑师肩负着长期责任,需要对建筑作品提供持续的关注和服务,以确保其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师的“长期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坚持不懈、不断创新、保持初心的精神。这种“持之以恒”在建筑师的职业道路上有着关键作用。同时,建筑设计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建筑师保持匠心精神,不断追求创新与艺术价值,保持专业的热爱和坚持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持续学习与更新认知,建立起信心,把握机遇与应对挑战,继承和发扬勇于奋斗的民族精神,在逆境中保持乐观态度,在创作中享受快乐。


践行长期主义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在建筑教育中,应更加强调建筑学科的内在价值而非就业前景;面对行业内外的变化,建筑师应当适应新形势,借鉴国际经验,转向更为精细和高效的设计模式,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需求;以宏观的视角和全面的能力对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综合把控;不仅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思考如何为行业和学科留下长久的价值;不仅局限于图纸的设计,还应当秉持可持续发展观,直面技术进步对建筑设计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通过设计为标准的管理支撑、协同和集成相关各方来打造高质量的建筑作品;在特定环境或领域中深度扎根,保持清晰的方向感和使命感;服务于城市发展与国家需求,强调长远规划和全局观念,倡导稳健步伐和持续努力。


长期主义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学科


从古至今,建筑流派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和美学上的演进,更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需求的不断适应。无论是古典时期的宏伟神庙还是现代主义的简约住宅,每一种风格背后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图4),显示出长期主义对建筑发展的潜在作用。面对未来,需要继续探索和创造,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这不仅是建筑师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image.png

图4 建筑流派(来源:笔者梳理,资料来自《流派(建筑卷)》杰里米·梅尔文著,王环宇译)


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设计学府,强调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提倡功能主义和简洁美学,这些原则体现出长期主义的价值观,至今仍对建筑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是现代主义的先驱,他的理论著作《走向新建筑》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著名论断,倡导工业化生产方式应用于建筑领域,预见了当前建筑业对标制造业的潮流趋势。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在92年的人生中建筑风格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有机建筑”的理念,强调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他的作品普遍体现了长期主义的核心价值。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I.M.Pei)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卓越的成就享誉全球,他的设计理念注重展现出建筑的长期价值,如技术创新推动了建筑技术发展、力求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景观等。


由此可见,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才能真正成为经典。无论是包豪斯学校的教育理念,还是柯布西耶、赖特和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和作品,都体现了对建筑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是长期主义在建筑领域的杰出代表。面对当今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变革,建筑师们需要继续坚持长期主义的原则,不断创新,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企业


建筑设计机构是指具有合法设计资质的,从事建筑工程项目具体编制、研究及咨询工作的组织。中国现代设计机构是随着建筑师职业的引进开始出现在建筑市场之中的,1956年后,学习苏联的体制和组织,形成国营的设计院或设计室。改革开放以后,设计机构的体制和组织形式又有了较大的变化,仅企业的体制就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24]。


建筑设计企业是长期主义的实践平台


长期主义是一种企业文化和价值追求,强调在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心,主动作为。通过坚守、迭代和创新维持企业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建筑设计企业具有创意密集型、服务个性化和项目周期性等特点,长期主义作为一种战略思维模式,对于指导建筑设计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建筑设计企业必须具备前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应更加重视建筑学的基本要义以及长期主义的作用。其次,长期主义有助于企业深化专业知识,提升设计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最后,长期主义的实践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价值观的确立,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建筑设计企业的长期主义,建立在建筑师的长期默默奉献中,不仅在企业内,也在社会中;不仅在设计研究领域,也在学养培育中。可以说,建筑设计企业是长期主义的实践平台。当代信息技术驱动新一轮商业创新,建筑设计企业仍应坚持长期主义的核心理念,对标国际一流的建筑设计企业,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汲取精华,追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注重投资未来,培养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设计师的从业能力和执业素养、实现企业整体设计水平提升、促进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转型升级、创新赢利模式,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绿色建筑的发展以及国际化市场的拓展。


追求长期价值创造的“好建筑设计企业”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建筑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应当以科技赋能重新确定产业链供应链,借助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近似DNA的双螺旋结构(图5),让建筑与科技相互带动,促使建筑设计渐进式、迭代式创新和应用,支持城市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image.png

图5 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双螺旋结构

(来源:笔者绘制,资料来自《技术创新“双螺旋结构”演进理论浅析》赵利红)


建筑设计企业与行业永葆初心活力的关键,在于坚守建筑设计主业,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追求长期价值创造,以科技赋能重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业链,争当链主企业,思考长远问题,带领行业发展进化。就此,探索提出“好建筑设计企业”的10个标准:


长远目标引领,确立发展战略。通过科学规划,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抓住新兴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注客户需求,设计创造价值。主动发现客户问题,并持续不断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最终帮助客户商业成功、自身业务增长,将客户和公司的可持续收益最大化。


企业转型升级,多元服务模式拉动增长。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延展业务链条,培育综合性多元化服务能力,积极拓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等新业务领域,提供与国际接轨的综合创新型设计服务等方式来拉动产值增长。


坚持科技创新发展,内生发展动力强劲。引导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的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机构布局,升级管理制度,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攻关,引领行业发展。


实现数字化管理转型,企业发展能效高。积极探索数字营销、智慧采购、协同工作等平台建设,开展产品与业务创新,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大力支持数字科技研发,打造企业级数字资产、应用场景、成果转化,逐步向产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涌现企业家创新者,人才队伍完备领先。弘扬企业家精神,最大化地释放每一个人的创新活力,形成兼具设计师与创新者、技术人才与企业家、领军人才与后备力量的人才梯队,通过设立创新岗位等强化人才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科学的品牌管理,具有很高企业知名度。企业品牌建设是发展企业文化和强化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借力重要时点、重要事件,持续推广品牌活动,提升企业影响力,促进行业交流与探索发展。


融合创新链产业链,共筑产业生态圈。发挥建筑设计企业引领作用,携手相关企业构建涵盖科研、设计、施工、装配、制造、物流、运营管理和服务融合一体的产业体系,形成“学研产用”产业链条。以设计龙头企业为基础建立设计产业联盟平台,推动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带动设计产业发展。


担负行业责任,共建健康的设计市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好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收费标准、技术体系和信用体系,能够助力培育公平公正、适度竞争、充满活力的设计市场环境。


优化企业治理,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推动管理现代化,优化企业治理、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等重点领域工作。持续深化制度建设,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切实提升质量管控能力。


坚定可持续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


1949年,北京建院(当时名为公营永茂建筑公司)成立,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建筑设计院,持续专注建筑设计主业、坚持长期主义的建筑设计价值观。成立之初的组成人员来自6个私人事务所,共计43人。1950年3月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广告,向社会推介公司的服务与专业人员(图6)。


image.png

图6 北京建院成立之初(来源:左:《人民日报》1950.3,右:北京建院)


北京建院的长期主义,既体现在坚守主业,也在持续迭代创新,其设计作品、产品和服务都在回应党和国家以及北京的需求,75年里在多个专项领域进行着长期持续的深耕,积累了大量典型项目业绩。


新时代,建筑设计行业同步进入新发展阶段,与时俱进与创新,是坚持长期主义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元素。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领导下,需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筑企业还应当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和创新。北京建院从应用场景、产业协同、智能建造、绿色低碳等方面呼应国家提出的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要求[25],在“2023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创新发布《建筑高质量发展蓝皮书》系列(图7),总结了建筑行业未来高质量建筑科技性能九要素(图8),并且用新总部暨未来建筑科创中心进行了科学实践。面向2035的办公建筑性能标准,协同集成的建筑设计方法,联动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产品,真正建立起建筑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新质生产力,践行长期主义价值观,让价值创造具有复利效应。


image.png

图7 《建筑高质量发展蓝皮书》系列(来源:北京建院)


image.png


图8 未来高质量建筑科技性能九要素(来源:北京建院)


北京建院作为新中国第一家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以深厚赓续的设计底蕴、奋斗不止的创新精神,描绘了首都北京的城市变迁,见证了国家建设发展的澎湃进程[26]。未来,将继续拥抱先进科技,融入市民美好生活,由新中国第一家设计院走向国际一流的建筑设计科创企业。


结语


面向长期主义,要注重打造具有长期价值的建筑,运用注重科学理性系统的建筑设计方法,持续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搭建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企业平台。


短期主义者赢得此刻,长期主义者赢得未来[27]。建筑设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方向、标准、要求,以及实施路径和方法是明确的,需要去坚持和执行。以建筑的名义,坚持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坚信设计的力量,绽放创作的光芒,弘扬设计的价值,面向未来,拥抱科技,融入人民美好生活,为中国城市与建筑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持续贡献建筑设计的力量。(本文作者徐全胜系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总建筑师;北京学者,国家卓越工程师超级建筑工程设计与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工程勘察设计协会会长)


(注:本文源自2024年9月27日举办的“坚持设计的长期主义”学术论坛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七十五周年学术交流活动上的演讲,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深化。文中融合引用了多位院士、大师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七十五周年学术交流活动上的讲话的精彩观点,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吴晓波频道.什么是长期主义?做到这三点很重要[Z/OL].2024-09-15.https://mp.weixin.qq.com/s/5doYNaVCabOLXGxt2WEHuw.

[3]张磊.价值[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0.

[4]许继斌.一文看懂长期主义[Z/OL].2020-12-16.https://mp.weixin.qq.com/s/sdKe17CCmZ6P-D6HeqY2Eg.

[5]WXH的思想空间.人生和投资中的短期和长期视角[Z/OL].2023-11-14.https://mp.weixin.qq.com/s/0ujI_IcRO6pZYIVR4KmeHg.

[6]罗伯特G.哈格斯特朗.《查理·芒格的智慧》[J].郑磊,袁婷婷,贾宏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7]Greven,Andrea et al."Inter-firm coopetition:The role of a firm's long-term orientation",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06(2022):47-57.

[8]陈瑶瑜.本杰明·格雷厄姆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实证分析[J].时代金融,2016(36):323-324+326.

[9]彼得·考夫曼.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M].李继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10]杰夫·贝佐斯,沃尔特·艾萨克森.长期主义[M].靳婷婷,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2.

[11]建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建筑学名词(201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不列颠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13]吴良镛院士:人居环境科学的人文思考[Z/OL].2003-06-18.https://www.cas.cn/zt/jzt/ltzt/cbkxlnhykxjs/mtzz/200306/t20030618_2670680.shtml.

[14]雨果.巴黎圣母院[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17.

[15]艾克曼.歌德谈话录[M].朱光潜,译.青岛:青岛出版社,2020.

[16]英国DK公司.伟大的旅程:一生必看的103个建筑[M].翟娜娜,译.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

[17]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著.美学[M].宼鹏程,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

[18]史学事录.路易十四建造凡尔赛宫,不仅是帝王的象征,更是作为国王的野心[Z/OL].2021-04-1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466604271528016&wfr=spider&for=pc.

[19]建筑设计.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 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M/OL].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211944&Type=bkzyb&SubID=145843.

[20]建筑业重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N/OL].经济日报.2023-02-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024431141116132&wfr=spider&for=pc.

[21]王永利.《大工告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彰显中国超级工程建设运营成就和奇迹创造者的风采[Z/OL].2020-10-01.http://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010/01/WS5f75412fa3101e7ce9727d51.html.

[22]工学.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 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M/OL].2024-09-20.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86334&Type=bkzyb&SubID=146726.

[23]许安之.国际建筑师协会关于建筑实践中职业主义的推荐国际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4]建筑设计机构.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 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M/OL].2024-09-20.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486359&Type=bkzyb&SubID=146698.

[25]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上[Z/OL].2024-05-13.https://www.forestry.gov.cn/lyj/1/xxy

[26] BIAD创作.BIAD交流|坚持设计的长期主义学术论坛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七十五周年学术交流活动[Z/OL]. 2024-0926.https://mp.weixin.qq.com/s/TqhXQUytblHhCUcjAnCmNA.

[27]樊登2023年度演讲: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是保持专注[Z/OL].2023-04-24.https://36kr.com/p/2228234796143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