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上海出台《上海市全面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深化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BIM技术深化应用,明确应用范围和要求。随着建筑业向数字化转型,市场对项目质量和时间的要求不断提高,上海在浦东、临港等区域率先试点BIM应用。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机电院”)是国家核准的大型综合性工业工程设计研究院,在项目中通过国产BIM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提高设计效率、优化项目管理和提升工程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项目背景与难点
项目背景
机电院在2023年初承接了某外资独资汽车集团研发中心项目的设计工作,项目位于安徽合肥,包含6个单体,其中3个大型工业厂房,另有一栋高层研发大楼,总用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厂区涵盖从汽车生产研发到整车测试的各个阶段,设计周期60天,设计内容涵盖从施工图设计到三维模型。
某汽车集团研发中心项目鸟瞰图
项目难点
周期与体量导致的任务量难点
项目设计周期较同类项目缩短30%,需短时间内实现施工图设计、深化阶段及三维模型交付。体量大、单体多,对设计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效率带来了极大的考验。由于传统三维设计效率较低,为提高设计效率,需要将BIM技术的探索推至实践阶段。
整车平台及零部件测试中心三维模型
工艺与统筹方面的协同性难点
信息杂,沟通难,需求多变。驻场信息、业主需求,各方资料均需设计团队整合并实时调整,而在二维图纸上的资源整合需逐一操作,且信息传递容易出现误差和遗漏。在有限时间内高效整合资源、确保设计质量成为一大难题。
专业广,单体多,工艺复杂。测试中心工艺布局复杂,工艺流程变更频繁,管线纵横交错,净高要求严格,空间管理挑战极大[1]。传统二维设计难以完成如此高难度的管汇和碰撞检测等设计工作。
软件集成测试中心模型
研发中心展示大楼模型
基于上述难点,机电院采用广联达数维房建设计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全专业协同设计。通过该软件的模块化设计、管综碰撞检测、自动化出图和算量等功能,实现工艺设备、管综与土建等的“零碰撞”,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项目建设。
BIM应用与成果
设计效率的提升
对设计师而言,利用数维设计软件,施工图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建模可视化[2]。在BIM模型中进行设计调整时,相关的二维图纸会自动更新,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将设计周期压缩。通过模型能让业主能更直观地理解施工方案并提出具体需求,减少误解和沟通成本,避免了重复工作。
对项目而言,通过软件的自动化工具能自动生成图纸、材料清单等,提高了设计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同时,BIM模型算量功能能快速生成材料数量清单,在有限的设计周期内实现有效把控项目施工成本。
协同应用的成果
面对业主多变的需求和因距离产生的信息传递延迟和误差,设计团队利用数维软件中的协同设计功能,经历了十几轮的协同提资,通过线上实时共享和访问设计数据,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延迟和误差,提高了设计质量。
暖通风管与给排水管线碰撞三维
碰撞调整后管线三维
整车及测试车间应业主要求,工艺净高严格,实际可以运用的机电管线和风管空间只有0.8米,管线空间被限制。东西和南北主管走向要尽可能保证工艺净高要求,其中暖通风管最大1米高,给排水管线最大350毫米,暖通大风管无法在其通过。这些管综与土建三维的情况在BIM模型中被直观地展示了出来,使得设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寻找解决方案,最终利用悬挂吊上方空间及反梁窝处理办法实现工艺净高的满足。
碰撞调整前走道管线三维
碰撞调整后走道管线三维
各专业在完成施工图设计后,通过BIM软件进行了碰撞检测与管线综合以优化布局和排布方案。通过管道汇总确定的定位、标高修改模型,结果显示项目有两千余个碰撞问题。管线碰撞遵循“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的原则,利用数维软件的“局部三维”“碰撞检查”等功能查找碰撞点,设计团队再根据模型碰撞高亮功能对碰撞点进行逐一排查和消除。模型很好地展示了包括支管的翻上翻下、风管出风口位置干涉机电管线等问题,在规避了碰撞问题后再精确定位预留孔洞并开洞。碰撞测试提前优化,显著减少施工变更和返工,缩短了设计周期和施工时间。
地下室管线碰撞三维
地下室碰撞调整后管线三维
最终成果获得业主高度认可,体现了机电院在数字化设计方面的专业性和设计团队在项目管理和沟通协作方面的高效能力。高质量的BIM模型为项目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发中心展示大楼管线综合模型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分析安徽某研发中心项目,展示了国产BIM技术在提升三维设计效率、优化施工方案和确保工程质量方面的成效及作用。全专业协同设计和碰撞检测有效解决了项目中的复杂工艺和协同困难,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望未来,机电院将进一步深化数维房建设计软件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协同设计、碰撞检测与管线综合等方面,还将探索其在施工模拟、运维管理等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实现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作者刘晓双系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参考文献
[1]李峰.BIM技术在大型工业厂房深化设计中的综合应用[J].城市建筑,2023,20(12):164-167.
[2]朱祥华.BIM技术正向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4,(2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