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以设计施工一体化 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7/7/15 11:13:26 浏览次数: 作者: 周文连 来源: 本站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周文连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指明了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意见》将建筑设计归属到建筑业发展系列,强调要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要大力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以加快产业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中国建造”品牌,这是从顶层设计发出的加快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强烈信号,也是推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有力时机。全面推行设计施工一体化迎来巨大历史机遇。

 

建筑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设计施工一体化

 

社会时代发展需求的历史背景,需要设计施工一体化

    众所周知,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国际工程建设的通行做法,是国际通行的建造方式。对于中国传统建造而言,很早就具有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传统。历史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就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典范。“工匠”既是设计的主导者,也是建造的把控人,是他们为中华民族创造了独特的世界建筑文化遗产,荣耀世界。建国前后,老一代建筑师的作品也可以追寻到设计施工一体化的踪迹。不忘初心,深入挖掘中华传统“工匠精神”,必将体现出我国设计施工一体化的传统精髓。自上世纪50年代引入苏联模式后,受当时国家经济条件制约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建筑业形成了设计与施工分离的模式并沿革至今,造成了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陈旧和生产方式的落后,与国际通行规则拉开了距离,影响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伴随着国家近30年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市场化趋势日渐明显,随着各类投资主体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业主希望设计施工相融合,设计师发挥更好的主导作用。借鉴工业领域实施EPC总承包的经验,建筑业对工程总承包的呼声日渐高涨,期待设计施工一体化早日普及。特别是随着境外投资参与国内建设,加上改革开放30年中国建筑业“走出去”积累的经验,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建筑业逐渐熟悉国际通行规则,迫切期待推广设计施工一体化。

 

新形势下中央要求的政策背景,需要设计施工一体化

    党中央、国务院对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十分关心,对建筑业的发展更是关注。时隔30多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随之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都为建筑业发展制定了顶层设计,也为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市发展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人居条件,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努力提高建筑设计水平,转变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努力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安全、适用、绿色、美观的建筑产品,成为建筑业的不懈追求。同时,要坚持以工程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做好建筑业的“三去一降一补”,既补“硬短板”又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又补“制度短板”,从全要素中寻找新的发力点。而设计施工一体化就是补“软短板”和“制度短板”的有力措施之一。

 

新常态新方位的行业发展背景,需要设计施工一体化

    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过去建筑业依靠国家持续投资拉动带来的“遍地开花式”高速增长模式将一去不复返,行业发展热点也正在发生巨变。工程总承包、DB模式、PPP模式、国际化、互联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综合管廊、BIM技术等成为行业新的关注点。建筑业参与上述业务的愿望十分强烈,面临的困难也比想象得多。设计院面临的是整体总包项目管理能力的短板,施工企业面临的是设计与设计管理的短板。如何提升建筑业企业的综合整体能力?如何发挥好设计与施工两个优势?如何协同好设计与施工的关系?答案是实施设计施工一体化。

 

建筑质量安全需求的业务背景,需要设计施工一体化

    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安全、适用、美观、绿色的建筑产品,实现人们对幸福空间的无限追求。而建筑业企业追求相应的回报,取得良好效益,这也是企业的经营目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即是这一本质的集中体现。设计单位与施工企业作为工程项目的建设主体,是项目的统一体。统一的目标、统一的追求才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设计的思想与技术决定了建筑的品质价值与艺术美感,良好的施工又是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协同才能产生共识,协作才能产生效率,共赢才能产生效益,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是建筑业永恒的话题。无论是2014年历时两年的工程质量治理行动,还是近期出台的工程质量安全三年提升行动,都将促使建筑业企业更加重视质量安全。而注重细节、注重协同将促使设计施工一体化更深入展开。精细化的管理、严谨的流程、全过程的科学咨询,加上设计优化、深化的到位,都将为建筑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树立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理念

 

    工程建设中的设计与施工分离是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产物,其影响至今仍在。多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但进展缓慢,甚至“步履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政府的大多数工程并不都想实行一体化的建设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大多数工程设计业务还掌握在国有或大型设计企业手中。这客观上形成了设计企业做不了大型施工、施工企业做不了复杂设计的局面,自己套在脖子上的绳索总难以自己解开,说到底是观念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变,需要转变思想,形成新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理念。

 

(一)共同理念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朝阳产业,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从事建筑业应具有使命感和自豪感。要以为社会提供高品质、适用、安全、绿色、美观的建筑产品为己任,追求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共同目标。要摒弃传统观念,找准定位,从传统的设计、施工单一思维中跳出来,树立统一接受总包管理的概念。总包既要管理设计又要管理施工,还要统一做好设计施工协调。总包更要关注设计优化、负责设计深化。设计需要提供完整准确的工程合同图纸。设计深化既可是设计延伸服务,也可是总包自我承担,亦可委托第三方承担。应提倡实施总包下的设计总包管理。倡导实施建筑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建筑师主导作用,明确建筑师的地位。要关注投资、费用,开展限额设计、设计优化。要实施全过程咨询服务,以较少投入获得较大效益。要关注细部和品质,努力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二)设计理念

    设计企业应融入总包管理,服从总包安排,提供优质服务。要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既要懂设计、懂管理,又要熟悉现场、材料、造价等管理,为将来实施建筑师负责制打好基础。要了解规划,参与策划,注重与城市设计、景观、环境配合协调。要提升设计的前期策划能力,把控宏观市场需求,提高项目投资收益意识。设计既要关注地域、文化与美观,更要关注使用功能、性能与技术。要适应限额设计要求,把控好投资、成本、费用、效益的关系。借鉴国际工程公司经验,积极开展EPC、EPCM实践。依据合同,设计师应全过程跟踪服务,履行建筑师负责制职责。设计师更要有优化设计理念,挖潜、提升、提效。设计师还需要了解施工现场管理,了解施工工艺、材料、设备。设计也要高度关注安全生产,提高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三)施工理念

    施工方必须高度关注设计。承担总包的施工企业,必须拥有设计管理,需高度关注设计优化与深化设计。要实施全过程工程咨询,借助外力助推产品质量品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理念,做好信息化和标准化融合,大力推广BIM技术。要关注分包管理,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保证利益共享。要关注采购管理,协调设计采购关系,提倡数字化采购。要建立施工企业深化设计能力,关注细部,提升精细化水平。要关注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培训,提升素质。

 

直面设计施工一体化问题

 

(一)建设组织方式落后

    传统模式的设计施工企业带有很多计划经济色彩。设计院只对图纸负责,施工只管照图施工,业主分别对应两个主体。工程建设分为设计、施工两个层面,总包主要以施工总包为主,缺少工程总包模式,缺少全过程工程咨询;没有实施建筑师负责制,缺少工程建设技术责任主导;缺少业主技术统一权威代理;缺少深化设计,且深化设计主体不清晰;设计、监理也是分离,专业事情没有专业人士自己担当。设计师缺少材料、设备选择话语权,与国际通行规则不接轨。

 

(二)建设主体彼此分割

    建设主体彼此分割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第一,规划、建筑、景观、装饰设计分割,项目前期策划能力较弱,缺少城市设计和城市区域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重复浪费;第二,规划、咨询、设计资质审批分属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相关部委,彼此分离,审批不便;第三,设计、施工分属不同招标阶段,缺少工程总包统筹;第四,设计、监理分离,最了解设计的人不从事监理,专业事没有专业人去做;第五,现行资质制度过多过细,限制了经营范围,与国际上无企业资质形成反差;第六,建筑设计资质与专项资质分离(装饰等八项),影响建筑师主体地位与作用的发挥,影响建筑的统一性;第七,施工与劳务分离,固定队伍较少,人员流动性大;第八,与国际标准分离,影响“走出去”步伐。

 

(三)相互脱节、影响沟通

    由于建设主体彼此分割,造成相互脱节,影响沟通。一是造成设计与施工、监理、装修、供应商和精算师之间的沟通不畅。二是由于没有相应机制,设计企业设计优化主动性不够。三是深化设计职责不清,也影响相互协调,设计图上“见厂家”、“见装修”等牵引增加,统一性受到影响。特别是建筑设计与装修脱节,造成大量浪费,先拆后改,先砸再装,甚至影响到房屋质量。

 

(四)方式粗放、缺少细部

    由于缺少深化设计,加上采购的时效性,设计图变更较大,版本增加、效率降低,相应也缺少施工放样图与节点详图。设备管线综合更难,错、漏、碰、缺时有发生,由于设计、施工分属不同时段,工程仿真计算能力较弱,设计施工BIM技术应用存在脱节。对装配式建筑而言,设计、生产、施工的相互协同更存在问题。

 

(五)质量不高、效益低下

    粗放的生产方式造成建筑业总体质量不高、效益低下。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利润率10年来一直徘徊在3.5%左右,营业收入利润率更低,而万喜的利润率一般在10%左右。建筑设计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也仅为5.13%201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民航、电力行业一般在20%左右。安全质量事故也时有发生,不良影响较大。

 

(六)品质受损、价值影响

    由于缺少“工匠精神”,造成很多工程质量“后遗症”。一是建筑平均寿命较短,大拆大建、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甚至影响政府形象。二是建筑中缺少精品,奇葩建筑时有出现。三是缺少建筑细部,建筑风格、地方风貌缺失。四是供给侧结构调整不到位,不能满足全社会对建筑产品的高品质要求。五是建筑企业的财务状况需要关注,企业应收账款、资产负债率有大幅增加的趋势。

 

多措并举促进设计施工一体化

 

(一)全力推行工程总包

    根据住建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要在建筑业实施工程建设组织方式改革,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促进设计施工深度融合,提高设计水平,注重设计优化、深化,强调总包统筹。对于以设计为龙头的总包项目而言,设计企业需要提升总包项目管理能力,提升项目安全风险意识,强化项目质量、进度、造价控制能力。对于以施工为主的总包,需强化设计能力、增加设计管理、深化设计与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把控力度。

 

(二)倡导实施全过程咨询

     在工程建设中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是国务院《意见》提出的新要求。应立足于全过程、全方位与全行业三个方面落实;培育专业化的咨询队伍;培养复合型的专业咨询专家;不断提升项目科学决策能力;努力提升项目品质价值。

 

(三)提倡开展设计总包

    利用设计总包对设计的统一性、系统性、关联性进行统筹,协调相关专业节点进程,对各参与设计方统一管理、统一发包、统一协调,减少冲突、避免重复、提高效率、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创造效率。

 

(四)适应新型PPP模式

    提高设计施工一体化对PPP模式重要性的认识。强化PPP项目设计前期规划、策划、方案及融资能力建设。强化设计先导作用,强化设计对使用功能、性能与质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建筑师主导作用。优化设计,把控深化设计,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统筹设计、施工、运维要素,争取项目成功率。

 

(五)实施建筑师负责制

    在充分论证研究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按“国际接轨、兼顾特色;依据合同、服务全程;清晰定位,明确职能;统筹规划、分部实施;配套改革、协同同行;过程精确,品质保障”原则积极开展工作。明晰建筑师负责制理念,保证职业建筑师“参与规划、提出策划、完成设计、监管施工、指导运维、延续更新、辅助拆除”职能。厘清相互关系,做好相关配套,努力提升建筑师执业能力。

 

(六)应用先进BIM技术

     按“全面普及、应用升级、融合发展、品质效益,争先创新”原则,在建筑业全面应用BIM技术。运用“BIM+”理念,推进BIM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化加工、PM、移动通讯等融合发展。加快BIM技术标准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培养,发挥BIM示范作用,建立BIM协同机制,打造BIM集成应用平台,开展BIM数据资源开发,实现BIM提质增效作用,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坚实技术手段。

 

(七)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适应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化应用要求,更高层次提升设计施工一体化水平,实现设计、施工、生产的协调统一。强化装配式建筑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设计“零变更”,相互协作,发挥出更大优势。

 

(八)培养人才,提高素质

    加快培养适应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建筑业人才队伍。打造职业化项目经理人团队,加快职业建筑师队伍培养,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素质,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人才保证。

 

(九)全面推进国际接轨

    按国际通行惯例,努力做到四个接轨:一是管理方式全面接轨;二是商业模式全面接轨;三是技术标准全面接轨;四是人员素质全面接轨。为企业“走出去”、适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国际标准实施设计施工一体化创造条件。

 

配套改革保障设计施工一体化

 

(一)建设阶段改革

    可将现有投资、设计、施工、运维四个阶段改为规划、策划、设计、施工、运维、更新、拆除七个阶段。突出规划策划职能,弱化投资要素作用,促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力推城市更新(双修)改造;保护传统建筑;强调建造=设计+施工。

 

(二)设计阶段改革

    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与现场服务四个阶段改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技术设计(合同图纸)、施工图深化设计与现场服务五个阶段。增加深化设计阶段,强调深化设计由总包负责,走市场化道路。

 

(三)资质制度改革

    总的原则是淡化企业资质,强调个人执业资格,为未来取消企业资质做准备。在现有资质制度下,大幅度减少资质数量,合并同类项,做减法,为建筑业向相关领域开放创造条件。改革现有综合甲级资质,变单一综合甲级资质为分类综合甲级资质,如大土木、大交通、大军工等。建议取消建筑设计专项设计资质,或改为建筑专项深化设计资质。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将咨询资质纳入住建部统一管理。

 

(四)监理制度改革

    按国际惯例,实施由职业建筑师进行工程监理。可按市场化方式允许职业建筑师自由选择监理方式。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优势作用,逐步与国际接轨。

 

(五)收费制度改革

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实施设计施工一体化方式的收费原则进行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充分考虑工程咨询,设计优化、深化,专项设计,全程监理等因素,提出建议方案,指导实践。倡导实施行业自律。

 

(六)保险制度改革

    倡导新型工程保险模式。建立适应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的保险制度。减少建筑业企业负担,提倡工程履约保函。积极引入专业机构对工程信用进行评估、分级,促进资质和信用的货币化。

 

(七)招标制度改革

    按住建部新版《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规定,赋予工程建设方自主选择建筑师的权力。鼓励采用多种招投标形式招标,在试点基础上,倡导由职业建筑师代表业主主导招标。设计总包单位可不通过招标方式进行设计分包。逐步实施招投标电子化。

 

(八)教育内容改革

    建议对现有建筑业相关教育内容进行改革。增加适应新方式的新需求;增加适应建筑师负责制的教育内容,扩大知识面,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加管理、材料、设备、商务知识等教育内容,建立适应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教学新体系。

 

(九)诚信体制改革

    新的总包制度、新的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需要一个良好的诚信体系。需要建立新的建筑业执业人员道德规则,鼓励实施行业自律,强化公信力、道德力,加强执业人员评估评价,全面提高建筑业整体诚信水平。

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纽带,是实施建筑师负责制发挥建筑师主导作用的平台,是提高建筑业人才素质的摇篮,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的前提,将对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拓展市场新动能,创造建筑精品,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中国建造”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17年04期;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