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中国市政中南院: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5/23 14:35:39 浏览次数: 作者: 李国洪 朱昱 吴冠群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主体之一,以科技创新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以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市政中南院”)为例,介绍其科技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以及科技平台、科研课题、专利、标准、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人才培养等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情况,以期为勘察设计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市政中南院遵循《“十四五”战略规划》,出台《“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化专项规划》,聚焦核心产品板块的新技术研究,明确培育专业和新兴领域的发展方向,指导“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工作。


基本原则


科技发展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从科技能力现状出发,全面梳理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个击破、切实解决,促进科技弱项提升;坚持目标导向,推进工作落实,紧密围绕业务领域和发展方向,提出准确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在工作开展中逐步落实;坚持立足自身实际,推动特色差异化发展,以优势领域带动弱势专业共同发展,巩固已有技术优势并实现新的突破;注重落实实施效果,以具体的项目(课题)为落脚点,提出技术发展方向和具体的实施项目(课题),支持规划顺利实施。


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中国市政中南院以提高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作为科技发展的基本目标,规划咨询、水务环保、市政交通、城市能源和产业集成与数字化服务五大核心产品板块由大到强;勘察测绘、工程监理、检测监测、建筑园林、公路交通和水利等六大培育专业板块由小到大;公路、规划、水利、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有所突破。同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基础现状,设定了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和等级、新技术应用、创新团队培育、人才培养等具体指标和实施路径,用于动态考核评估。


重点任务


中国市政中南院紧紧围绕“五大核心产品板块+六大培育专业板块”的综合业务服务体系,按照特色差异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找准各专业发展定位,依托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制定落地性强的各专业发展重点任务,包括技术总结及研发类、基础能力提升类两类重点任务。


技术总结及研发类。以“高品质饮用水处理技术”为例,依托近期承担的雄安新区1#供水厂、海口市江东水厂等高品质饮用水供水项目,对国内已建成的高品质饮用水供水项目的处理工艺、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与总结,形成专题报告、专利和标准,为高品质饮用水给水项目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基础能力提升类。以“道路桥梁工程精细化设计”为例,制定中国市政中南院道路工程精细化设计指南(包括路线设计、城市立交设计、下穿通道设计)和桥梁工程精细化设计指南(包括人行天桥设计、高墩大跨连续钢构桥设计),提高道路桥梁项目设计效率和深度。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行业领军企业必须具备的高度自主创新能力,依托于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保障与支撑,通过资源整合,组织保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匹配快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推动科技创新体系落地。


资源整合,组织保障


设计院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国市政中南院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组织架构,凝聚全领域、全专业、全部门、全员工的力量,达成“四全”科技创新共识。


科技创新组织架构由顶层架构和具体执行部门组成(图1)。顶层架构是院技术委员会和总工程师;执行部门由总工办、科技质量部、信息管理部等职能部门和科研院、智慧城市研究院、固废设计研究院及其他生产部门组成。


图1 科技创新组织架构.png

图1 科技创新组织架构


考核奖励,制度依托


中国市政中南院在年度关键绩效指标(KPI)中设置独立的科技创新工作指标,对科研立项、标准编制、专利申请、论文发表、精品工程打造、BIM应用、评优申报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考核,增强各生产科研部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意识。同时,出台《科技创新奖励管理办法》,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考核与奖励并重,激发全员科技创新活力。


中国市政中南院系列科技创新工作制度(图2),覆盖组织架构、科技人才、创新平台、研发项目、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六大板块。知识平台及时发布和更新行业信息,以跟进行业创新步伐,共同形成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


图2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png

图2 科技创新管理制度


流程规范化,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流程是科技创新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市政中南院以完善管理制度为契机,根据需求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流程(图3),确保管理流程的便捷、实用,提升管理效率。


图3 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流程.png

图3 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流程


科技创新体系运行


科技平台赋能


院士专家工作站


2015年2月,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市政中南院先后引进2位驻站院士,通过制定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工作指南和工作计划,保障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正常运转。


近年来,中国市政中南院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依托,借助驻站院士的科研资源,开展海绵城市、水体综合治理、软弱土静动力特性及处理技术等方面研究,完成国家“十三五”水专项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及横向课题,并在武汉、珠海及云南等地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合作研究基地。院士指导的课题分别获得多项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和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市政中南院也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同时成功申请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合作项目的企业。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5年11月,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中国市政中南院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委员会、专家组以及管理办公室,聘请了一批国内给水排水、环境工程等领域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以及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担任博士后指导专家,构建博士后研究专家指导团队。中国市政中南院不断完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制度,制定了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日常管理、课题及经费管理、考核与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办法,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


多年来,中国市政中南院充分发挥博士后和指导专家团队的优势,注重研究的前瞻性与实用性,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5名博士后,其中3名完成任务出站并进入中国市政中南院工作,2名在站研究。经过多年的运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拥有成熟有序的运行机制,在科研人才培养、高质量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产研创新平台


为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中国市政中南院结合国家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基于给排水专业的技术优势,积极申报并获认定多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等产研创新平台,可开展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高排放标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非膜工艺超深度处理等技术的研究。与此同时,中国市政中南院注重产研融合,在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建成针对不同水质、不同工艺流程的中试基地,旨在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的成果转化,打造一批集技术创新研发与工程示范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全周期创新和应用平台。其中,中试基地在长江经济带(武汉)的分布如图4所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的分布如图5所示。


图4 长江经济带中试基地(武汉)分布图.png

图4 长江经济带中试基地(武汉)分布图


图5 粤港澳大湾区中试基地(广东省)分布图.png

图5 粤港澳大湾区中试基地(广东省)分布图


产研创新平台累计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研究,研发了“城市污水厂超深度除磷高效气浮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通过提出创新性的设计运行参数,为相关设计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有力促进了产研融合。


科研课题攻关


科研课题按来源分为外部委托科研课题和中国市政中南院自主立项科研课题。外部委托科研课题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地方委托和企业委托课题,自主立项科研课题按资金投入分为重点科研课题和一般科研课题。


中国市政中南院对科研课题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科研课题按实施效果分为基础能力提升类、技术研发类和技术总结类三大类,分布在给排水(含水环境)、道桥(含公路)、结构、隧道、建筑景观及规划、固废、燃气热力、电气自动化、信息与数字化等专业领域方向。


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


中国市政中南院依托多年积累的专业技术和创新实验平台优势,协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建设方团队等组成有竞争力的创新联合体,积极申报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中国市政中南院为重大课题配备老、中、青阶梯式研发团队,锻炼能力、积累经验、培养人才。


建院以来,中国市政中南院相继承担国家“七五”至“十三五”科技攻关项目、水专项和国家863项目等数十项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企业委托课题


中国市政中南院在企业委托课题研究中,以科技创新优势服务于地方建设,为企业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收获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以课题为载体,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探索并寻求验证,最终实现技术进步,深化了“产学研用”技术路线。


中国市政中南院每年积极争取多项企业委托课题,委托方均为长期合作的水务公司、建设公司等,在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中国市政中南院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自主立项科研课题


中国市政中南院坚持科研工作“源于工程、服务工程、引领工程”的原则。每年年初,根据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年度《科研课题立项指南》,明确年度重点研发方向,要求全体技术人员深挖工程项目的创新点,将工程设计的痛点和难点变成科学研究的“聚焦点”,创新过程与生产过程齐头并进,创新成果与设计成果共融互通。


近年来,中国市政中南院每年自主立项科研课题约30项,年均自主投入研发资金超过1500万元(不含研发人员薪酬)。


科研课题管理


中国市政中南院各类科研课题执行项目申报、评审与立项、组织实施、进度控制、经费管理、验收与归档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对于国家级、省部级、中信集团重大科研课题以及自主立项的重点科研课题,中国市政中南院强化中间过程的监督管理,每季度跟踪进度、成果以及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帮助,确保重大科研课题按时保质地通过验收。


中国市政中南院建立科研成果库,汇总已验收的外部和院内自主立项科研课题成果,按专业分类并定期发布成果清单。通过对优秀成果进行内部展播宣传,加强职工对中国市政中南院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的认识和了解,在推广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开展新研究。


专利申报


中国市政中南院鼓励全体职工积极参与专利申报,要求技术人员重视总结工作中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创新思路,保护知识产权;坚持专利申报分级管理,鼓励以申报发明专利为主,重视专利的申报质量。专利申报内容及技术要求由申报人撰写,中国市政中南院专业副总工程师审核评估,精准申报。每年由科技质量部组织技术专家对超过维护年限的专利进行集中评审,择优选择继续维护。


中国市政中南院现有专利总数超600项,每年获得授权的专利100余项。专利申报工作已实现“评估—申报—授权—维护”全周期的精细化管理。


标准编制


随着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不断发展,目前标准按类别分为国家标准(包含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中国市政中南院编制标准的来源如下:一是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部门、各级行业协会、学会等标准编制归口管理单位发布的标准编制计划,中国市政中南院单独或联合外部单位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申报;二是由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部门、各级行业协会、学会等标准编制归口管理单位或标准主编单位,定向邀请编制标准。


中国市政中南院按照外部标准编制管理规定,对标准编制申请、立项、起草、征求意见、送审、报批和发布实施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标准编制经费,中国市政中南院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如有资金缺口由中国市政中南院据实报销。


近年来,中国市政中南院主编或参编标准200余项(包含已发布和在编),基本覆盖业务涉及专业范围,获得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发的2020年度“标准科技创新奖——优秀组织奖”、2021年度“标准科技创新奖——标准大师奖(李树苑)”和2023年“标准科技创新奖‘领军人才’(张怀宇)”。


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中国市政中南院通过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为社会、业主和自身创造价值,应用转化方式如下:一是将已有科技成果在工程项目中予以应用,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通过实施许可、转让、作价投资等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取得转化经济收益。


科技成果在应用和转化前需在科技质量部办理备案手续,包含已经产权化的成果(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工法等)和未产权化的创新知识、专有技术、技术秘密等。中国市政中南院发布并定期更新《科技成果应用及转化推荐清单》,将全院优秀科技成果整理分类,从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等方面指导应用转化。鼓励优秀的科技成果进行技术鉴定或成果评价,肯定成果价值,促进成果转化。


近两年,中国市政中南院数10余项科技成果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多次应用,2项专利与外部企业签订了实施许可协议,成果应用转化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市政中南院着力完善技术人才梯队,建立“领军人才”“杰出人才”“南苑英才”选拔入库机制,充分发挥各梯级人才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为新员工成长搭建“快速通道”,形成“传帮带”和谐氛围。此外,中国市政中南院还积极拓宽外部专家申报、职称申报的渠道,形成了“湖北总部-属地分院”两级专家申报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中信集团+省市”多点职称申报方式。


中国市政中南院现有在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9人,各专业注册人员超1000人次,每年开展国内外知名专家交流、内部技术培训数百场,夯实技术人才基底。


科技创新激励


中国市政中南院制定了科学技术获奖、工程项目获奖、科研项目验收、专利与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标准编制、优秀论文发表等奖励标准,按年度发放;为进一步表彰先进,设置了精品工程、科技创新奖、科技成果应用奖、青年科技创新明星、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内部科技创新表彰项目,在每两年召开一次的科技工作大会上进行集中表彰,以此激励在科技创新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推进勘察设计行业科技进步的建议


设计企业在工程建设策划、投资、规划、建设、运营“五个闭环”和运营、艺术、数字“三个前置”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先导作用。当前,各省、市行业协会(学会)均在开展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工作,而作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勘察设计行业尚无正式开展评选的国家级(协会)科学技术奖。为此,建议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尽快组织勘察设计行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工作,并争取获得国家表彰奖励办公室认可,与现行“行业奖”形成“双轮驱动”,推进勘察设计行业科技进步。


结 语


近年来,中国市政中南院面对行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和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优管理、建平台、攻课题、促转化、强队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生产与科研时间分配冲突”“创新能力不均衡”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步,中国市政中南院将聚焦业务发展方向、聚焦创新管理效能,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企建设,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为科技强国、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本文作者李国洪系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总工程师,朱昱系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部长,吴冠群系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