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中电建华东勘测院:基于全生命周期服务城乡建设领域五大业务探索

发布时间:2025/5/6 16:56:20 浏览次数: 作者: 管理员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当下,城乡建设是工程建设行业未来服务的主要场景,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近年来,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建华东勘测院”)敏锐捕捉时代需求,深度耕耘,在城乡建设这一场景中形成了城市更新、片区开发、土地整治、流域治理和数字城市五大业务布局。

 

特色城市更新

 

中电建华东勘测院围绕城市有机更新,提出了“文化为魂、产业为基、智慧为导、以人为本、生态为先”的五大更新重心思路,积极围绕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促进产业升级、引入大数据完善智慧社区、优化公共空间及设施、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城市更新。例如,在良渚老集镇,中电建华东勘测院通过“一环入城、五区联动”的规划实现文化共生;在杭州闲林老街,以复古风貌与创新设计结合,创造人性化体验。为应对高昂的地产更新成本,中电建华东勘测院还积极试点“地产基础设施化”方案,通过政府、城投公司和央企联合推进低成本城市更新。

 

中电建华东勘测院在良渚风貌区的城市更新和生态建设中,注重传承历史文化与推动生态发展,致力于打造“美田栖居·遗境寻文”的独特城市风貌。项目以“文化为引、生态为基、风貌为链、数智为媒”为核心策略,通过重塑良渚文化IP、建立共富驿站、打造文旅街区,扩大良渚文化的影响力,同时提升社区认同感与经济活力。项目在水岸建设生态驳岸、绿道系统和田园景观,优化了水岸环境并推动农田生态修复,营造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项目还融入智慧托育、健身房和未来社区等数智设施,为乡村生活增添现代化便捷,同时推动乡村综合文旅产业发展。


 image.png


片区开发实践

 

近年来,中电建华东勘测院积极参与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阶段,从传统的“谋划者”角色逐步转变为“操盘者”。从前期规划设计到项目资金平衡、土地路径选择、商业模式确定、招商运营,再到项目最终落地,中电建华东勘测院全面掌控工程全生命周期。


中电建华东勘测院参与联合开发的温州·瓯江口二期“两新一重”建设项目先行区联合开发特许经营项目,旨在打造创新创智高地和滨海生活新家园,构建具有生态韧性的滨海新城。项目中,中电建华东勘测院采用生态育岛和海绵城市理念,强化环境抵御能力,建设四大主题环湾体验,塑造全天候活力街区,实现环湾集聚与产城融合,为高素质人群提供优越的居住环境和完备的生活服务。

 

image.png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

 

中电建华东勘测院积极推进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充分利用指标、规划、资源和政策红利,达到生态修复和增值盈利等多个目标。例如,在衢江区上方矿山治理及全域整治项目中,通过化学污染土地的修复,实现了27亿元的财政增收,为乡村有机更新提供了示范。项目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总规划面积30平方千米,核心整治区约388.46万平方米,采用EPC模式,总投资14.14亿元。项目通过“两山”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消除地质隐患和视觉污染,实现治山治水与乡村美化同步,显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整治内容包括16个矿区的综合治理,涵盖矿山修复、未利用坡地连片复垦等工程,完成边坡支护和生态修复100.9万平方米、复垦土地约320.15万平方米、旱地改水田约9.5万平方米、垦造耕地约129万平方米,并新增16.41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和2626.67平方米标准农田。

 

image.png


流域治理革新

 

在流域治理方面,中电建华东勘测院以恢复流域生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共生为目标,综合运用多学科技术,打造出以“全要素统筹、全流域治理”的先进治水理念为引领的全链条、一体化治理方案。

 

茅洲河流域总面积为388.23平方千米,干流长度为31.29公里,连接山脉与海洋,承载着丰富的多元文化,是深圳市境内最大的河流,承载着丰富的多元文化,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关键窗口。在治理之前,茅洲河流域遭受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干流及支流的水质均低于地表水V类标准,水体散发出恶臭,生态环境迫切需要改善。中电建华东勘测院承建的深圳·茅洲河水环境综合工程项目包含河道综合整治、片区排涝、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水生态修复、补水以及综合形象提升六大类工程,共计100余个子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50.62亿元。

 

image.png

数字城市探索

 

中电建华东勘测院的数字化发展之旅跨越了多个重要里程碑:2003年,随着BIM协同设计的启动,中电建华东勘测院迈出了从二维向三维转型的关键一步;2009年,BIM解决方案实现了产品化,标志着HydroStation解决方案的诞生,并开始向整个行业推广;2014年,HydroStation全面进入市场,成为行业内首个工程建管平台,并成功拓展至水电、新能源以及轨道交通领域;2016年,随着CIM概念的提出,中电建华东勘测院在行业中占据了领先地位,并推动了前海城市级BIM和雄安新区CIM的应用;2023年,中电建华东勘测院的水能城智慧化业务全面铺开,CIM+产品在多个地区得到应用,同时成立了数研院,致力于推动BIM国产化和工程AI技术的发展。在数字城市领域,中电建华东勘测院已经成功实施了包括BIM和CIM在内的多个项目,并计划通过数字化治理手段推动城市管理的创新。

 

在深圳前海数字城市空间平台项目中,中电建华东勘测院创新性地提出了以“BIM+GIS”技术为核心的总体方案,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片区工程的集群建设、管理效率,实现新城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营的高效协同和精细化。2015年–2016年,中电建华东勘测院发布了《前海BIM技术应用三年行动纲要(2016–2018)》,并策划实施了BIM技术的应用;2017年–2018年,中电建华东勘测院推动BIM技术的一体化应用,成功构建了前海三大基础模型,为前海数字模型的建立打下了初步基础,并建立了BIM建设管理平台,为前海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服务;2019年–2020年,中电建华东勘测院成立了深圳市前海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并启动了前海数字城市空间平台的建设;2021年–2022年,中电建华东勘测院进一步推进了BIM三维数字审批创新试点平台的建设,并开展了数字孪生CIM平台的前期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