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东研智慧:赓续前行 逐梦远征

发布时间:2025/4/2 16:27:49 浏览次数: 作者: 武汉东研智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武汉东研智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展侧记


武汉东研智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立,是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顺应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及产业数字化的全球趋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产业数字化升级服务,审时度势做出的战略抉择。新公司全面围绕智能制造技术、核心工艺装备、建筑数字化和绿色制造领域,加速推进前沿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和集成应用,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智慧工厂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当武汉东研智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研智慧”)这艘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巨轮扬帆启航,当驰骋而过的航迹正值三年这样一个历史时刻,对于东研智慧人而言,有一种感受尤为强烈,那就是我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2021年12月,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院”)业务重组成立的东研智慧正式创立,这是东风院顺应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及产业数字化的全球趋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产业数字化升级服务,审时度势做出的战略抉择。

 

近年来,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十四五”规划明确“基于5G、物联网、数字孪生、AI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的智慧工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正是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东研智慧以“智慧工厂缔造者”为使命,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技术,努力成为客户信赖的合作伙伴,助力制造业企业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东风院此次业务重组完成后,原有工程技术装备业务全部整合至东研智慧。新公司全面围绕智能制造技术、核心工艺装备、建筑数字化和绿色制造领域,加速推进前沿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和集成应用,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智慧工厂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

 

不忘来时路,方能行稳致远。让我们一起走近东风院、东研智慧,深入了解她半个世纪以来的旧貌与新颜、变迁与追逐。

 

1973–2010年:几度东风吹世换

 

1969年1月,国家“三线”建设期间,原一机部上报国务院批准后,采取“聚宝”“包建”方针,调动全国多个部委的工厂设计单位及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超千人的工厂设计队伍,协同开展第二汽车制造厂的规划、厂区选址、土建公用动力、非标机械化及管网等设计工作,形成建设方、管理方、工厂设计方三者结合的“大型会战”模式。最终,1975年7月,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东风牌”卡车在二汽总装配厂顺利下线。

 

随着二汽进入生产制造阶段,原设计人员陆续返回原单位,部分老专家和中青年设计师组成了二汽工厂设计处。自1973年起,工厂设计处负责组织质量复查、确认工厂内容、完善生产能力、安排投资,并修订设计文件,进行大中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由于当时计划经济的背景,工厂设计处作为二汽总厂的职能部门,承担了重要的管理职能。

 

为提高勘察设计管理水平,确保设计质量,原国家建委于1980年启动了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登记与证书颁发工作。1981年1月,二汽工厂设计处与原一机部设计总院等15个单位一同获得了国家建委颁发的勘察设计证书,允许承担国内外勘察设计任务。从1980年起,工厂设计处人员逐步扩展至317人,职能由工厂设计管理向勘察设计转型。1986年,工厂设计处正式更名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工厂设计院”。

 

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洗礼,东风公司于1993年3月发布了《东风汽车公司工厂设计院转换经营机制的若干规定》,批准工厂设计院按“自负盈亏、以收抵支、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运营。为促进再生产,工厂设计院于1992年设立了武汉设计院分支机构,并于1993年相继在惠州大亚湾和上海浦东设立了分支机构。

 

在市场经济大浪淘沙的进程中,接近而立之年的工厂设计院更名为“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4月将总部由位于秦巴山麓的十堰搬迁至“九州通衢”的江城武汉。


中国加入WTO后,2004年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等一系列新政出台,引导中国汽车工业朝着理性、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东风院在这一轮改革红利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5ba1eb58c1c204718a5d9f1a89584630.png东风本田汽车公司第二工厂航拍


25ea57d60dea7ca93f59dba5d23e75c4.png东风本田汽车公司第二工厂


2011–2015年:东风夜放花千树

 

2011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11–2015年发展纲要》,提出优化市场环境、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行业信息化建设。同年,武汉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会议明确提出,按照“十二五”规划,武汉将致力于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推动建筑业和工程设计业转型,成为绿色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行业人才高地。

 

为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号召,东风院制定了2011–2020年战略发展规划,并于2010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东风院以设计与研发为基础,依托专利技术,拓展装备制造、项目运营维护等相关业务,打造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体系,致力于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可信赖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面的工程技术服务和优质装备制造系统集成产品。

 

2011年11月,在首届“中国武汉设计双年展”期间,东风院与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共同举办了“汽车业先进制造技术研讨”主题论坛。论坛上,东风院发布了行业首部《汽车工厂节能手册V1.0》,展示了公司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方面的研发成果及应用,涵盖了广州本田、广州丰田、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日本本田铃鹿工厂等多个大型项目,充分体现了东风院在中国汽车工业化进程中的科技引领与绿色制造使命。

 

2013年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改革与发展若干意见》中强调,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是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促进先进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行业改革,东风院自“第十个五年计划”以来,每年完成超过百万辆产能的汽车工厂设计与工程建设任务,先后完成了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神龙汽车、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华晨宝马、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等众多重点汽车项目,凭借专业技术与务实作风,赢得了客户高度赞誉。

 

神龙汽车公司第三工厂、东风雷诺汽车武汉工厂、东风商用车公司动力总成工厂、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二期工程等省、市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在湖北省内遍地开花,一场地跨荆楚大地汽车走廊的东风会战正在打响,一曲演绎东风人强强联合的华彩乐章悄然奏鸣,一次引领东风院未来10年甚至更久远发展变革的大幕刚刚开启。全体东风院人始终坚信,既然曾经的东风延安鲁艺小花流出汉水汇入长江后可以香溢华夏,当年的双飞燕破壳于秦巴山脉吮吸于武当脚下后可以凤舞九天,那么倾力打造全球汽车工厂卓越级技术服务供应商的梦想终能照进现实。

 

东风院承担建设的东风本田汽车公司第二工厂,首次采用多项国内先进的全新工艺设备,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节能减排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总装车间采用世界先进、国内首创的主搬送生产线,将门分装、输送、库存集约一体化,大幅降低成本;在节能减排方面,涂装车间采用先进的4C2B工艺,大幅减少天然气消耗;合成树脂科则使用水性底漆,VOC排放量减少96%,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此外,第二工厂还首次引入600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将太阳能电力输送到总装科生产线。这一举措不仅是本田全球工厂的首创,也是中国汽车行业的独特创举。

 

44eeaa9fe12e6daab88de7f125db4292.png武汉首届设计双年展


f5e9f9ff92d42a9e4d2a81649cbe43bf.png

2019QHSE管理体系审核末次会议


b3dae54daf1ce442e4203fb640b122ea.png武汉勘协首届会员开放日——走近东风院合影


2016–2020年:东风花柳逐时新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为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推进工程总承包有助于提升项目各阶段的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做优做强,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意见》指出,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实施方式时,应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

 

在政策引领下,东风院深化改革,2016年,东风公司助力东风院重组了工业工程公司与设备修造厂,继承了两家单位的业务、人员、资质及债务,并于年底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建筑业“放管服”改革,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建造”品牌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质量提升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核心动力。东风院积极响应这一战略方向,2017年5月参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试点,同年8月顺利通过认证并取得AAA级证书,2018年5月通过升级版监督审核。通过三次升级版分级认证审核,东风院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体系升级不仅是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也是提升管理效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工具。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东风院全员转变思维新方式,开发经营新模式,牢记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发展格局,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东风院在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技术、BIM技术应用等方面处于行业第一阵营的精准定位,能否把握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及信息化、智能运维产品与服务的机遇,抓住绿色建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主题,形成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服务体系是东风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支持东风院主营业务的发展,并为科技研发提供更强大的平台,东风院技术中心于2018年积极开展外部技术交流合作与技术称号申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申报并获批新设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二是获批湖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四是获批湖北省数字化工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五是成为第二批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及供应商联盟理事长单位;六是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合作,组织并承办四场“长风智库专家讲坛”及专题研讨会,与国家及地方部委领导、国内专家开展技术与资源对接。

 

沐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春风下,东风院承接的典型项目好似花瓣,产业优秀人才好似花朵,孜孜以求开拓的创新领域更似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的百景园。

 

“十四五”时期:等闲识得东风面

 

202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2018年,东风院申报的东合中心三期南区办公楼作为第二批武汉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试点项目,最终被评定为优秀试点A类项目。2021年东风院申报的“加快BIM智慧运维推广应用,助力建筑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案例入选《2020武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报告》市级创新实践案例之创新发展模式篇。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数字智造”品牌,东风院已经在工程建造领域和智能制造领域全速奔跑,正在跑出属于东风院人的“加速度”。

 

近年来,东风院聚焦前沿,在科创领域取得了诸多新突破、新发展,实现年均亿元级研发投入,专业技术人员占公司总员工人数的85%;牵头承担了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研发项目和湖北省科技重大项目;携手华中科技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中国制造业大力推进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技术;承担众多主流电池企业工厂设计任务,主编的《燃料电池系统工厂设计规范》正式发布;成功完成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数字化平台原型设计;数字化研发中心平台解决方案高效服务于众多汽车行业科研与质检机构;DFD智慧运维管理平台荣获国际先进评价,入选国际标准应用案例。近两年,共收获46项专利,其7项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软著授权;2024年发布国家标准6项、在编标准23项,其中,国家标准18项、国际标准1项。

 

2021年2月,东风院“汽车系统集成装备智能远程运维服务平台项目”获选2020年度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同年3月,东风院被认定为“2020年湖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同年4月,东风院获批“湖北省首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成为首批试点的30家单位之一。

 

随着BIM、工业互联网、工业APP、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应用,为顺应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东风院打造了一个满足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应用及管理服务的集成化数据平台——东风院智慧园区/建筑运维管理平台。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面向2025年,东风院、东研智慧广大员工将一如既往地牢固树立“客户至上、效益优先、智慧引领、奋发有为”四种观念,积极倡导“卓越管理、卓越行动、卓越文化”的三个卓越,做好10项工作,确保打赢大智慧、大质量、大协同、高质量的“三大一高”战役,高质量达成各项经营目标,以奋斗者的姿态开启东风院、东研智慧的高质量发展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