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国产BIM正向设计 “智”造集美酒店

发布时间:2025/2/28 15:31:24 浏览次数: 作者: 康伟林 蔡亦捷 徐天韵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纲要。住房城乡建设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各部门大力推广数字化建筑设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推进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设计软件及平台研发。在此大环境下,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福元设计”),借助国产自主设计平台的强大力量,在厦门市集美北大道与纵一路交叉口北侧地块项目中开展BIM正向设计实践,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活力。


项目攻坚:直面挑战,精准剖析难题


该项目位于厦门市集美区软三片区集美北大道与纵一路交叉口西北侧地块,定位为城市型商务酒店,致力于打造以城市景观资源为特色的中高端酒店。项目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成本管控难。该项目属于私有企业投资项目,业主对概算控制严格,需要全设计过程经济性控制,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难以满足业务需求。


二是设计周期短、协同难度大。项目方案+施工图的设计周期仅有60个工作日,较以往类似项目时间短20%,且项目参与方多,有甲方、酒店管理、造价单位、顾问单位等,项目协同工作难度大。


三是质量要求高。该项目是厦门市重点项目,甲方对设计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对各功能空间的净高要求比普通酒店项目高,目标是市优工程,争创省优工程。


image.png


该项目旨在通过三维BIM软件正向设计,加强多专业协同设计,提高协同效率;采用设计算量一体化,对项目成本进行过程算量管控,避免超概,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应用国产化软件三维智能化设计、三维智能审图等计算优势,提升设计质量,同时通过项目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国产BIM正向设计的人才。


创新实践:BIM正向设计的全方位应用


该项目通过数维设计软件系统,基于“云+端”设计协同模式,完成了全过程正向设计,该协同方式具有云端版本管理、构件参照、构件增量同步、变更实时可查询等特点,有效提升了项目质量和效率。


建筑模块化设计


集美酒店标准客房卫生间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进行BIM建模,模块复用可以指定部分联动,对重叠部分消隐处理较好,大幅度提高了BIM建模效率。软件还可以快速出图,一键标注平面图、门窗大样,让一次成图率大幅提升,减少了人工绘图工作量。


image.png


结构计算与模型同步


数维结构支持YJK、PKPM等结构计算模型的直接导入,可实现设计模型与计算模型的增量更新。计算模型缺失的小雨棚、楼梯需手动补充,局部降板、梁位标高等需手动调整,通过计算模型的导入可以极大节约设计模型完善的时间。通过优化结构计算模型建模标准,以符合正向设计的需求。


image.png


机电设计智能快速


机电专业能够利用BIM软件自动布置末端点位,软件提供自动布置探测器的功能,共完成761个探测器的布置,其中,722个为消防末端设备烟感,39个为感温探测器。布置探测器的同时,软件能够自动显示探测器保护半径。


在数维机电设计软件内,还可进行管线综合与优化,通过BIM平台进行管线碰撞检测,优化管线布局,有效减少施工阶段的返工。


灯具自动布置


按照规范设计,共完成866处照明灯具设备自动的布置,然后按照软件内置设计规范,对照明设备的照度进行计算复核;自动筛选出15处不符合照度要求的灯具,并进行批量更改。


暖通风管布置


数维设计工具端支持风管的快速布置,通过布置风口和主管道、风口连接功能、支管的快速布置,减少风管建模5个工作日。


面积指标数据协同


建筑模型构建完成后,可通过数维工具端一键生成面积分表及总表对模型中各项面积指标进行验证,业主方可在云端实时跟进查看项目指标数据,精细把控项目指标,保证项目指标的准确性。


image.png


该项目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专业正向设计,基于全专业模型输出图纸并送审。其中,建筑专业出图率高达82%,结构专业出图率高达75%,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出图率分别达到80%、72%和85%,且设计质量相对较高,施工图审查意见数量减少约20%。


技术突破:BIM创新应用的独特亮点


项目可视化管控


借助数维云+工具端的BIM协同体系,项目管理人员通过云端项目看板可以实现可视化的项目进度和质量监控,便于及时掌握项目动态,做出科学决策。


image.png


云端问题追踪闭环


各专业设计人员通过数维协同平台云端进行碰撞检测形成问题,问题同步至工具端,再由设计师解决问题完成闭环,云端实时同步记录解决问题进度。


智能标注提升出图效率


通过数维设计软件工具端,各专业均内置一键标注自动出图功能,保证图模一致,极大提高了正向设计的出图效率。


荷载校核保证数据精准


基于软件利用数维结构设计,将建筑模型与计算模型进行链接,实现自动读取分析模型荷载,并与建筑平面分布荷载进行自动校核,提高了设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简化了设计流程。


image.png


负荷计算驱动更新


可对给水管径、电气照明、空调及排烟等进行校核计算,并利用校核结果直接驱动更新。


设计算量一体化提质增效


项目设计阶段完成后,设计师将设计模型导出GFC格式,交付给造价团队去转化为GTJ模型。缩短60%的施工图预算建模时间,算量结果准确率大于99%。


此外,平台还可实现轻量化交付、协同扣减/模型检查、设计模型多人协同、一键出图等功能,各方实现真正数据、资源共享。


总结与展望:开启数字化设计新篇章


该项目借助正向设计、全专业协同、智能校核等技术,使协同效率提升30%,减少管线交叉问题40%。通过设计算量一体化的解决方案,项目造价从1.57亿元优化到1.45亿元,成功实现了控制项目成本的目标。


未来,中福元设计将继续深耕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领域,推进数字化创新设计,培养更多BIM专业人才,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绵薄之力。(本文作者康伟林、蔡亦捷、徐天韵来自厦门中福元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