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陈日飙:连续性创新助力设计企业韧性生长

发布时间:2024/9/25 15:09:29 浏览次数: 作者: 陈日飙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基建投资节奏放缓以及行业内部结构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勘察设计行业面临需求持续萎缩、增速显著放缓,项目数量大幅减少,僧多粥少、内卷加剧等诸多挑战。叠加全球新科技快速涌现,行业新技术不断变革的倒逼,一大批故步自封、囿于传统模式,同时经营管理粗放、现金流差、科技赋能不足的设计企业,如果继续不思进取,在行业持续的淘汰赛中,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出局。因此,如何在行业“寒冬”时依然能保持生长韧性、向阳而生,成为当下设计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坚持创新是设计企业持续生长的必由之路

 

新质生产力是基于第四次产业革命到来、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急剧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它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概念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反映了我国对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高度重视,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找到了驱动、指明了方向。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以来,其理论与实践工作得到迅速应用与发展: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座谈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此可以得出,新质生产力就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符合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战略导向。

 

新质生产力促使企业摆脱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和旧有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在其过程中,创新起主导作用,既包括对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对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这种多维度的创新可以借助S型曲线理论(图1)得到很好地诠释。S型曲线理论最初源于人口学和生物学,后被引入经济学和技术管理领域,是广泛用于描述事物发展过程的模型。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教授埃弗雷特·罗杰出版了《创新的扩散》一书,“S型曲线”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在书中,“S型曲线”是指企业在最初阶段规模较小,服务于几个客户,随着新产品逐渐大众化,企业迅速扩张并最终达到巅峰。而当市场走向成熟时,企业步入平稳发展的过程,整个过程大致呈现为一个S形的曲线轨迹。它描述了某一特定市场、行业乃至产品的发展轨迹,即从平稳开端,进入快速增长,然后显现下滑态势,反映了起步、破局、增长、成熟和衰退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企业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挑战。例如,在起步期,企业需要专注于获取资金、资源和用户;破局期则是企业是否能够形成稳定商业模式的关键;增长期则可能面临市场极限的挑战。

 

image.png

图1 S型曲线


因此,从S曲线理论模型所呈现的各个阶段特征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将不同维度的创新不断注入其发展全过程,从而克服与解决每个阶段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才能使得企业获得持续性的成长。尤其是在目前市场持续下行和对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进步的核心力量,代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更体现了建筑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深刻变革。建筑设计行业作为智力技术密集型行业,寻求持续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当前建筑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设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连续性创新是行业下行期设计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对于企业来说,理解和运用S型曲线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创新和管理。企业在经历第一条曲线的增长后,最终会遇到极限点,这时就需要启动第二条曲线,以避免快速走向衰落。由此引出对两种创新模式的讨论:一种是在原有曲线上的持续改进(连续性创新)(图2),另一种是两条曲线转换期间的跃迁式创新(非连续性创新)(图3)。

 

image.png

图2 连续性创新曲线


image.png

图3 跃迁式创新曲线


连续性创新,也称为延续性创新,是指任何产业、技术、产品、企业,沿着S型曲线的周期,进行持续改善、渐进式增长的创新,具有持续改善产品性能、定位主流消费者和更好三个特点。例如,苹果公司对苹果手机的研发创新从未停止,从2007年触摸屏设计到应用商店AppStore概念提出,到钢化玻璃、钛合金等创新型材料的使用,再到手机芯片的开发,苹果手机进行了持续近20年的产品创新升级(图4)。


image.png图4 苹果系列手机的迭代

 

连续性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在第一条曲线上继续增长,但最终会遇到极限。

 

跃迁式创新,也称为非连续性创新,是指打破原有业务模式,推出全新的产品或服务。这类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在遇到极限点时开启新的增长曲线,创新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向跃迁式创新,在原S型曲线上方,表示比原技术更好的突破性技术,如航母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的飞跃;另一类是反向跃迁式创新,在原S曲线下方,起始阶段比原有的技术更低,但发展潜力更大(图6),随着新技术的进步,对原有技术形成颠覆性跃升。比如,从马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车(图5)的转换,以及IT通信领域的一众高新企业不断依靠跃迁式创新造就长盛不衰的企业发展奇迹(图7)。

 image.png

图5 交通工具的迭代


image.png

图6 两种第二曲线


image.png

图7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时间线


绝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到达S型曲线的极限点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到达这个点,企业的业绩将会回落,不断下滑直至崩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企业需要及时预判极限点,并在合适的时机启动第二曲线。这通常意味着企业需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或采用全新的商业模式。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在连续性创新和跃迁式创新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从而实现持续增长。

 

尽管跃迁式创新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但因涉及对原有发展轨道的颠覆性改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进行研发推广、专业人才培训和现有流程改造。此外,跃迁式创新还面临着市场接受度、技术成熟度、政策环境等多方面挑战。因此,跃迁式创新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成本和更高的风险,其成功率和普及率相对较低。

 

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大多数设计企业容错率低,选择连续性创新作为创新活动的主导方式或许是较为合理的。有数据表明,90%的企业在绝大多数进行创新的时间里,都在做连续性创新,企业创造的大部分利润来自常规创新。连续性创新虽然不如跃迁式创新那样具有颠覆性,但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的收益和市场份额,并且可以为企业的跃迁式创新提供研发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连续性创新是行业下行期设计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华艺设计坚持连续性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在连续性创新方面,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艺设计”)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华艺设计深耕湾区38年以来,始终坚持创新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三个维度持续发力。

 

产品维度的连续性创新

 

产品维度的连续性创新主要关注于将消费者还不熟悉的新产品或者现有产品的新特征引入市场。在建筑设计领域,产品创新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功能性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这种创新不仅限于新的建筑结构,也涵盖了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设计理念。例如,在华艺的“六大产品”中,我们一直不断地进行产品维度的连续性创新,如其中的“200+超塔产品”。

 

在中海苏州460米的超塔项目(图8)设计中,体现出了诸多的创新性。项目为国内首个500米级包含了居住功能的超高层建筑,因此在标准层的选型中,我们与SOM联合设计团队没有囿于这个400–500米超塔所常规采用的矩形、圆、三角等几何形态,而是根据居住产品的属性(尽可能多的单元景观面),结合结构力学特征,创新性地采用三叶草的平面格局和结构体系,不仅增强了承重能力,还通过塔瓣间的巧妙布局,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并优化了风阻和结构用量(图9)。在材料选择上,注重环保与低碳,采用绿色建材及高性能材料,旨在提升建筑的能效和环保性能。在功能上,集公寓、办公和商业于一体,形成了多功能综合体。通过空中大堂的巧妙设计,将不同功能区域紧密相连,同时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和社交空间,提升整体使用体验。此外,还注重宜居环境的营造,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和充足的自然光照,为用户带来舒适的生活空间。集成的多种智能系统,为用户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体验。这些不仅展现了建筑设计领域的产品创新成果,也为城市天际线增添了新的亮点。

 

image.png

图8 中海苏州超塔效果图


image.png图9 平面格局的优势分析


同时,产品的创新还与市场的开拓息息相关,通过新的营销策略、销售渠道或市场定位来实现。当前,行业持续下行,建筑设计行业面临新建项目减少、投资缩减、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亟须寻找新的行业增长点。例如,近年来由政府主导的新建项目量大幅减少,而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类的项目因受到政策、城镇化率提升以及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共同驱动,正成为推动建筑设计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面对这种市场变化,华艺设计积极调整公司产品研发布局结构,用“建筑改造城市更新”产品方向替代原有的“运营型商业综合体”产品方向,形成更具市场适应性的新的六大核心产品体系(图10),并且实施完成了包括深圳福田美术馆、北京国际俱乐部、南山区平山村综合整治、佛山顺德区自建房风貌管控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城市更新与改造项目。

 

image.png

图10 华艺设计六大核心产品体系的调整


深圳南山区平山村综合整治项目(图11)是一个旨在提升城中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重要旧改项目,力求打造城中村综合整治的典范。项目包括老旧建筑物外立面翻新、道路优化、景观建设、老瓦房维修、室内装修等,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图12)。在推进过程中,项目遇到了居民过渡期居住、资金筹措与管理、施工难度与进度控制、社会影响与舆论压力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为其他城中村改造提供宝贵的整治经验和参考,也为其他旧改项目提供借鉴。

 

image.png图11 南山区平山村综合整治项目效果图


image.png

图12 南山区平山村综合整治前后对比图


技术维度的连续性创新

 

技术维度的连续性创新往往是产品创新的基础,它涉及到为生产或服务提供过程的改进,包括新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科技成果的引入。其中,装配式技术在工艺创新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和突破。这种技术融合了工程建筑和制造业的精髓,通过模块化、标准化和工厂化生产的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

 

设计理念上,装配式技术明显区别于传统建筑设计思维,以模块化和标准化为核心,使建筑设计变得更加灵活、高效。通过预制模块单元,实现了设计的快速复制与替换,显著提升了设计效率。同时,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贯穿于设计始终,旨在降低建筑成本,提升建筑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在施工工艺上,装配式技术引入了快速组装技术,大幅缩短了施工周期。工厂化生产确保了构件的高质量和一致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此外,智能化施工设备如自动化机器人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施工精度和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质量控制方面,装配式技术通过精细化设计、严格的数据管理和物联网实时监控等手段,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全面可控和可追溯。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提升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性。

 

例如,华艺设计团队设计的深圳前海珑湾国际人才公寓、深圳龙华区华章新筑、深圳前海粤港澳青年创业园、澳门长者公寓等建筑均是应用装配式技术的典型项目(图13),在装配式领域走出了一条从“工期极致压缩的MIC建造模式”,到“‘双碳’背景下的可持续全钢结构装配式”,再到“装配式业务链延伸至室内精装修板块”的连续性创新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image.png图14 华艺绿色低碳技术实践


同时,华艺设计还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和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要求,尤其是在超高层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不断精进。例如,深圳城建大厦项目采用了电气创新技术、给排水创新技术、超高层雨水消能技术以及碳管理智慧运营平台等多专业创新技术;深圳天鹅湖花园项目依山就势,叠合绿化形成多重庭院,通过自然通风、隔音降噪、智能照明、智慧控制五大技术策略打造绿建二星高端住宅;中海总部大厦结合场地生态,从四个维度、11项技术集成打造国内首个5A级高层写字楼近零能耗建筑,实现综合节能率61.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2.1%、减碳54.9%的效果(图14)。从关键节能技术的局部应用,到节能健康技术的多维策略实施,再到体系化的绿色低碳技术集成打造,华艺设计走出了一条连续性创新的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之路。

 

管理维度的连续性创新

 

管理维度的创新包括新的组织结构、运营方式或企业制度的引入。面对行业下行,华艺设计通过采取一系列举措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员工的工作动力,为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提升运营能效方面,华艺设计通过建立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整合了运营、招采、客维、营销等多个板块,实现了数据的全面展示和直观比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华艺设计还定期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策略,加强客户维护和提升客户黏性,保持客户满意度和及时回款。公司还加强了成本管理,提前铺排,精细管理,通过二次议标和推行集采制度,有效降低了分包成本。

 

在人才组织变革方面,华艺设计通过精简职能部门和实行矩阵式管理,优化了人员结构,提高了人力成本效率;建立了“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和用人导向,提倡持续奋斗和反对安于现状,激发员工的潜能;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人才品牌价值提升招聘效度,并构建了良性的人才生态圈;通过LARPS职级体系,为员工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并通过绩效考核实现了全员覆盖;实行业绩共担机制和华艺星过程评价,通过人才盘点持续刷新队伍,促进优胜劣汰。此外,华艺设计还建立了内部人才市场和轮岗机制,关注员工的敬业度和满意度,构建学习型、赋能型组织,持续增强团队的业务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跃迁式创新打造设计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由前文可知,连续性创新对于当下大多数设计企业而言是战略选择上的最优解,然而,对于一个行业而言,连续性创新仅仅是延缓衰落,并不能改变行业利润下降、持续下行的趋势。若没有新的第二曲线出现,这种努力仅仅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因此,企业要想追求基业长青,一方面,要尽量通过连续性创新延长第一曲线生命;另一方面,要在第一曲线达到极限点之前,通过跃迁式创新启动独立的第二曲线。第二曲线也不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而是从第一曲线中生长出来的,即是企业在现有的业务或技术基础上,通过不断迭代和改进,最终孵化出新的业务模式或技术,进而实现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的跃迁。

 

如在当下席卷全球的AI潮流中,一些领先的建筑设计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并实施AI技术,以提升设计效率、优化方案创新,并引领新的商业模式。华建集团利用其自主研发的ArctronArcOS平台,将AIGC技术应用于方案设计,并探索施工图设计的自动化,提升了设计效率并加速了数字化转型。华设集团通过“四云、七线”的数字化战略,实现了设计协同和BIM审图的数字化,并通过子公司狄诺尼的AIRoad软件,为多家设计院提供了高效的三维出图服务。华阳国际凭借其iBIM平台,在BIM正向设计领域展现出领导地位,实现了设计、造价、采购全流程的云端协同管理,增强了公司在BIM领域的竞争力。设计总院作为安徽基建设计的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勘察设计业务的全面上云,并利用AI、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推进了业务工作的协同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入,“AI+建筑设计”生态完善有望变革行业发展模式、优化竞争格局,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推动行业朝着更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

 

结语


行业“寒冬”时期,设计企业破局的关键在于深化和拓展现有领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不断审视自身,选择相适应的创新模式。对于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可以同时综合布局两种创新模式,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应积极采取连续性创新策略,不断优化设计理念,加强新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深耕区域市场,强化品牌影响力,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虽然连续性创新是目前行业环境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最优选择,但也非一成不变。在企业已初步摆脱现阶段困境,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也需对第二增长曲线做提前铺垫和投入,在稳固现有市场地位与优势的基础上,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与技术前沿,适时评估并把握跃迁式创新的机会。在合适的时机勇于跳出传统框架,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技术路径或市场领域,以求在跃迁式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借助第二曲线获得强大的驱动力,助力企业持续发展。


通过连续性创新巩固基础、保持生长韧性,以跃迁式创新引领未来、保持增长态势,设计企业将在“寒冬”破冰而行、向阳而生。本文作者陈日飙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会长、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