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杨剑华: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9/23 14:37:29 浏览次数: 作者: 杨剑华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2023年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为我国新发展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主力军、先头部队、最具有新质生产力特色的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并结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建院”)的实践,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与理解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面对时代新趋势、发展新格局、战略新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放眼世界,谋划中华民族之大发展,提出新质生产力的论断,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一片“绿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2024年第11期发表文章中提到:“去年7月以来,我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中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又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主要考虑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核心标志、核心要素、形成规律以及实现路径等重要问题,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央政府2024年的10件大事之首。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论述,到中央政府2024年10件大事之首的战术推进,再到各省市、各行业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落地实施,在中华大地形成了学研比赶帮超的氛围,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实践指南。

 

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理解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作为理论的切入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后者对前者有反作用力。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构成主要是由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要素构成,其中,生产力中的主导要素是劳动者。按照社会历史进程,生产力可以划分三个时代:农耕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是铁锹、牲畜,劳动对象为土地,劳动者为农民;工业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是机器,劳动对象为工厂,劳动者为工人。数字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是计算机硬件、软件、算力、算法,劳动对象为网络连接、应用场景、数据,劳动者为算法工程师、分析工程师。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在生产力的性质和质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方面都呈现出更高的水平,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其本质是创新驱动,是充分发挥科技第一要素、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范围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新质生产力范围,从特征上看,是否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从效率上看,是否能够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从突破上看,是否具有创新性、颠覆性;从品质上看,是否具有优良的质量;从先进性上看,是否具有引领时代的先进生产力。只要符合这5个“是否”,就能够从广义上认同为新质生产力的范围。

 

狭义的新质生产力,具体体现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新产业。哪些产业能代表新质生产力?从国家层面,有两个相关指引可作为界定依据: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第三篇第九章“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提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含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方面;提到的“未来产业”,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内容。另一个依据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印发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该方案提出了新兴产业的八大领域和未来产业九大领域。其中,新兴产业八大领域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和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关键领域。这些领域都是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产业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和新型储能等。这些领域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两个指引虽然有部分内容重复,但是不影响我们对狭义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与把握。

 

新质生产力是对传统生产力的革命,这种技术的颠覆性、突破性、创新性革命,最终目的是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CarlotaPerez)在《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一书中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进行的系统阐述:在过去的200年间,一共发生过五次技术革命,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五次技术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新的技术、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新型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技术革命驱动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技术–经济”范式,每一次历史发展的巨潮都可以被看作是新范式对旧范式的替代,而新质生产力正在履行新时代的使命。

 

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


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大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勘察设计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前沿技术应用落地为主线,以创新为主力,以应用场景为主导,以标志性产品(服务)为主体,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构建产业生态,着力提升勘察设计企业产业化发展能级,持续推动勘察设计企业高质量发展。

 

勘察设计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构成

 

勘察设计行业按照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原始阶段、信息化阶段和数字化阶段三个阶段。在原始阶段,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是尺子,劳动对象为手工图纸,劳动者为设计者。在信息化阶段,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是CAD,劳动对象为二维图纸,劳动者为设计师。在数字化阶段,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是BIM、CIM,劳动对象为三维图纸,劳动者为数字化设计师。不同的阶段,对于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不同,后一个阶段是对于前一个阶段的能力是大幅提高,也是质的跃升。

 

勘察设计行业的新质生产力由新型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的劳动对象组成。其中,人的要素由传统技能、普通能力的劳动者跃升为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数字化设计师,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具体表现为能够驾驭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型劳动者。劳动资料由旧技术、低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跃升为更高技术成分、更新的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之源,具体表现为由算法–算力为劳动工具的新型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由传统的纸质图纸跃升为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这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根基,具体表现为以数据、三维模型等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型劳动对象。

 

勘察设计行业新质生产力的特性

 

每个行业的新质生产力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勘察设计行业企业也不例外。勘察设计行业新质生产力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性:

 

数字化。数字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底色、本色。勘察设计行业通过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把积累的大量数据转化为数据资产,是一种革命,是制度的重塑、利益的重新分配和产业生态的重构。数字化能够促进设计行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着力解决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价值低等突出问题。

 

网络化。网络化是用数字思维、数字认识、数字技术和数字手段去解决发展问题,提升产业互联网的能力。中国的互联网,上半场是消费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勘察设计行业要搭建以CIM、BIM为技术底座的产业互联网,提升行业领域的产业互联网能力。

 

智能化。智能化是利用智能技术,将传统建造方式蝶变升级为智能建造管理模式,培育智能建造新业态。坚持将智能化引入勘察设计行业,才能够进一步实现智慧好房子、智慧好楼宇、智慧好小区的新型建造模式。

 

低碳化。低碳化就是要把握绿色低碳发展机遇,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好作品、好房子,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品质效益驱动的根本转变。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指要发挥勘察设计企业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上游优势、技术优势、能力优势,提高材料、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可回收、可重复利用材料的使用范围,提升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结合行业特性、企业优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创新性技术为导向,以传统业务升级为牵引,以产品(服务)为落脚点,以项目为抓手,以培养高端人才为路径,全面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实现业绩与品牌双丰收。以技术革新实现产品高质量发展。推动机制改革,完善企业治理,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性技术为导向,力求达到技术的突破性、颠覆性。着力推进行业内部技术革新,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设计行业迭代提质。

 

以传统业务升级为牵引,实现企业现代化。紧抓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设计行业传统业务的现代化升级。

 

以产品(服务)为落脚点,实行商业化应用。用标志性产品的落地,打通创新与应用,推动数字、绿色、智能的全面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以项目为抓手,构建产业生态。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打通商业模式,构建产业生态圈,争当产业链链主。

 

以培养高端人才为路径,建设新型人才队伍。培养高端紧缺人才,加强设计师的职业培训,建设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队伍。

 

中南建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初步实践

 

中南建院始建于1952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六大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一,拥有多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领衔的6000余人的高端技术和管理团队,下设12家高新技术企业,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海内外设计完成近3万多项工程,其中1300多项获得国际、国家、省部级大奖,是“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百强企业”和“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业务涵盖建设领域咨询、测绘、规划、科研、环评、勘察、设计、审查、监理、项目管理与工程总承包、招标代理、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质量检测、安全评价等,在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和复杂结构、荆楚建筑、绿色建筑、智慧建造、双碳建筑、减震防灾、BIM应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运用等领域具备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公司志在成为建筑文化艺术创意领跑者、城建生态系统创新领军者。通过数字化赋能,中南建院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城市建设领域全过程数字化高科技服务商。

 

中南建院获得的荣誉

 

国家级荣誉

 

近年来,中南建院先后荣获多项荣誉,包括: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ENR);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计划;“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百强企业”;“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先进企业”;“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型优秀企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参与承建的武汉雷神山医院被评为中国医院建设奖“防控新冠疫情肺炎突出贡献奖”“创新奖”。

 

新质生产力方面的荣誉

 

中南建院自2014年开始参加各类BIM竞赛,共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创新杯”BIM大赛奖20项、中国图学学会“龙图杯”BIM大赛奖17项、湖北省勘察设计协会BIM大赛奖32项、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工程仿真创新设计大赛奖4项、香港(BSHK)BIM大赛奖6项、万达集团主办的WBIM国际数字化大奖2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建筑业协会BIM大赛奖各1项。其中,工程仿真创新设计赛项(企业组)荣获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建设工程BIM大赛一等奖;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荣获湖北省第十一届BIM设计竞赛一等奖;单一数据源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荣获国有企业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三等奖;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荣获第十二届龙图杯BIM大赛三等奖;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研发及项目应用勘察设计荣获职工技能大赛数智创新类三等奖;入选中国智造基石数字化转型卓越成就企业武汉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

 

中南建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举措

 

中南建院大力发展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中南建院举全公司之力、出全方位之策、画全流程之图,做到了五个“先”。

 

机构先行

 

围绕“2+N”的体系建设,搭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平台。其中,“2”为总部级机构,即成立总部级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和总部级工程数字技术中心。今年4月9日,湖北省分管副省长、省国资委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等领导为公司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揭牌,这是中国企业第一家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N”是在公司二级机构和三级机构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建筑碳中和数字技术研究室,目前机构已达27家。

 

制度先定

 

为了将新质生产力的工作落地落实,公司制定了新质生产力实施行动方案,从战略、目标、体制、机制、产品、人才、激励等维度,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一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聚焦科技领先型发展定位,着力推动PLM、CLM、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布局。二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化新技术应用;落地新产品、新服务;采用新技术赋能传统产品。三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着力培养一批在业内有广泛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image.png

 中南建院组织架构图


人才先育

 

中南建院大力培育数字化人才,现有数字化工作人员500余人,并注重培养新质生产力青年带头人,尤其是加强90后预备人才培养,从技术带头人、管理带头人和营销带头人3个序列展开系统培养。

 

竞赛先推

 

今年5月7日,中南建院举办了首届新质生产力暨数字化创新产品大赛,共有58件作品参赛。经过专家评委和观众评委投票,产生了10个获奖作品。竞赛中涌现出一系列新质生产力产品:建筑光伏一体化全生命周期设计运行平台;ORAP——超限报告智能辅助平台;基于三维系统仿真的建筑全流程低碳智慧运维数字技术服务;基于图形拓扑的机电设计软件;基于集成化AIGC方案的建筑自动化设计工具与规划平台开发。

 

产品先研

 

围绕创新性、突破性、颠覆性、商业性等特征,形成20个产品,如正向BIM咨询、PLM平台、AI智能辅助设计等。

 

在今年4月9日公司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心揭牌时,中南建院发布了第一批20个新质生产力产品,包括正向BIM设计、BIM轻量化解决方案、定制化的数据中台建设、BIM全过程咨询业务、建筑数字孪生、PLM仿真、流域数字化水源保护、流域数字化河道修复、流域数字化生态修复、水环境污染监测平台、建筑沉降监测平台、交通监测平台、政府采购电子商城、政府采购交易系统、企事业采购交易系统、城市CIM平台、城市CIM+应用、基于多专业数据资源平台、超限报告智能辅助平台、建筑设计创意软件。

 

公司新质生产力产品之一:基于正向BIM的数字建造

 

新建鄂州花湖机场,是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的大型专业货运枢纽机场,也是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总投资308亿元。项目总占地面积106.9万平方米,其中,转运中心占地69.4万平方米、航站区工作区占地37.5万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其中,转运中心70.2万平方米、航站楼1.5万平方米、机场货站2.3万平方米、机场综合楼5.1万平方米、顺丰综合业务楼4.9万平方米。

 

根据项目总体要求,项目团队践行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实现全参与、全过程、全专业的BIM技术应用。

 

全参与(参与方40+):建设单位、BIM咨询、设计单位、造价咨询、设备供应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全过程(阶段5+):规划、设计、招采、施工、运维等;全专业(阶段29+):规划、岩土、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景观等。

 

全要素精细化数字底盘:通过严格执行36万字项目BIM技术标准,实现了横跨3个行业、29个专业的大协同,打造了一个拥有2500万+构件、5亿+属性信息的鄂州花湖机场数字底盘。

 

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了40家参建单位、29个专业工程在5个阶段的BIM技术应用管理,实现节约工期200多天,节约工程造价6亿元。

 

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一系列的自主研发,实现了效率提升和目标达成,主/参编民航BIM标准3项,已授权国家知识产权10余项,申请中40余项,目前正在申报民航数字建造与运维技术中心。

 

5月24日,在福州举行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中南建院作为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唯一的参展单位,全方位展示了鄂州花湖机场的数字建造水平。


未标题-3.jpg中南建院运用数字建造技术设计的鄂州花湖机场




公司新质生产力产品之二:建筑全生命周期PLM数字化管理平台

 

按照“一模到底、无图建造”目标,中南建院打造了行业首个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台,实现基于云端的跨专业跨企业跨地域三维实时协同工作、基于数字模型的无图建造和智能机器加工、基于系统仿真的建筑碳排放管理。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建筑设计、工程管理,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设计平台,研发建筑3D模型智能生成技术。

 

中南建院“老招牌、新担当”,跨界借智、颠覆历史、引领行业。中南建院设计的武汉气象塔项目打破了我国建筑业千百年传统,从设计到施工没用一张纸质图,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彰显中国技术、中国实力、中国担当、中国自信。气象塔项目实现了基于单一数据源的6D数字模型(6D=三维+工期+材料+造价),打破了数据孤岛,解决了建筑业碎片化的痛点问题。通过引入PLM平台,使用6D数字模型,打通设计、仿真、加工、安装、运维等全生命周期,项目施工工期缩短8%,施工成本节约6%。


中南建院运用建筑全生命周期PLM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实践项目包括:

 

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无图设计):多专业协同;设计施工一体化;三维模型指导施工。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图建造):基于同一三维数字模型的设计、仿真、加工、建造;三维标注、三维模型交付;三维模型的施工管理平台;多专业协同;设计施工一体化;三维模型指导施工。

 

 

湖北省钟祥市科技馆(无图加工、计量):钢结构深化设计与加工;三维模型算量;连通造价库选价;清单项与模型关联;基于同一三维数字模型的设计、仿真、加工、建造;三维标注、三维模型交付;三维模型的施工管理平台。

 

公司新质生产力产品之三:AI智能辅助设计平台“Giant AI”

 

基于深度学习稳态扩散模型,开发了协同项目管理平台“Giant AI”。建筑设计师通过输入文本和图像,快速生成建筑设计方案。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帮助设计师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辅助设计以提高工作效率。

 

AI智能辅助设计:利用AIGC技术、稳态扩散模型等技术,基于积累的建筑案例进行训练,将新生成的模型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创意设计。中南建院于2022年3月开始研发“Giant AI”,并于当年底全面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全院已有近百位设计师参与测试,累计生成各类效果图方案数量约2400个。

 

今年以来,在中南建院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运用“Giant AI”(建筑创意具现软件),实现了“所想即所得”。该软件能够大幅简化工作流程,激发建筑师的创作灵感,进一步缩短大型复杂场景渲染制图时长,提高工作效率。在“Giant AI”加持下,大型复杂场景渲染制图时长由过去3至5天缩短到4小时以内。实现建筑效果图“一键换皮肤”,并通过荆楚派建筑的设计风格、建筑材料、装饰元素丰富数据库,实现AI自学“荆楚风”。为给建筑设计质量“上保险”,还在生成式大语言模型领域发力,自主研发了“ChatADI安全助手”,相当于工程建设领域的ChatGPT。目前,中南建院AI智能辅助设计已应用于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新校区、天门石家河遗址博物馆、陕西省政务和公安大数据中心等省内外多个项目。

 

未来,中南建院将持续在医疗建筑、高铁站房等特定场景对“Giant AI”进行深入探索,并与公司自主研发的PLM平台结合,让AI直接生成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筑结构“数字孪生体”,让AI自主构建三维数字图纸不再是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百舸争流,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与时代同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壮大,为勘察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南建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初步实践,是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的新探索。本文作者杨剑华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分会副会长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