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时间的刻度,标注发展的步伐;历史的卷轴,挥写奋进的篇章。
2023年8月15日,是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学”)成立35周年的日子。35年光阴如流水,弹指一挥间,在勘察设计这片沃土之上,建学坚守初心,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开启了与勘察设计行业同频共振、携手并肩的同行之路。
35年不忘初心,35年不辍耕耘,呈现的是一段玉汝于成的峥嵘岁月。
35年开拓进取,35年砥砺奋进,谱写的是一曲砥砺奋进的华彩乐章。
风雨兼程成长路,砥砺奋进新跨越。建学坚持“小而精”,以建造(生产)和学习并重,遵循“严谨、诚信、创新、务实”的理念,打造“有特色的设计公司”,彰显使命担当,为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35年风云流转,建学人坚守初心、笃行致远,在深耕设计、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化茧成蝶的嬗变;35年岁月如歌,建学人满怀激情与憧憬,以实干笃定前行,以拼搏不负韶华,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成长
建学的故事,始于1988年。从成立伊始,建学最深的印记是“建造+学习”,这也是建学的基因和初心。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中奋楫前行,回首过往,建学为坚守初心,究竟经历了一段怎样的故事?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原建设部北配楼235室,见证了那个波澜壮阔的精彩故事。1988年8月15日,经原建设部批准,建学在这里正式宣告成立,成为改革开放后设计院体制改革第一家试点单位。
历经35年发展,建学的“筋骨”日益强劲:具有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城乡规划(乙级)资质及风景园林(乙级)资质,入选“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先锋奖”……
岁月无痕,大地留印。35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
奋斗是艰辛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历史是厚重的,流年似水、生生不息。理解建学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需要透过时间的纬度去追寻,也需要站在空间的尺度去审视。
时针拨回到1988年。那一年,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任原建设部顾问、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戴念慈向部党组提交报告,希望由他主持成立一个“小而精”的“创作型”建筑设计所。戴念慈认为:“大而全”的设计院固然必要,但从推进建筑创作的角度来说,“小而精”的设计所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缘何取“建学”这样一个名称?按照建学创始人之一、时任建设部总工程师、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许溶烈的说法,“建学”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建造+学习”的意思,“它代表的是责任感和进取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建学团队精诚合作的凝聚力和不断进步的精神源泉,更是建学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
建学成立之初,主要以戴先生为主,由若干精干的中年建筑师和刚出校门的青年建筑师配合,组成一个10余人的团队。“当时,恰逢改革开放10周年,我们这帮搞建筑土木工程的‘理工男’和‘理工女’也纷纷去从事一线技术工作。我那时是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也是中国建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钦楠同志是原建设部设计局局长、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我们两人均为戴部长的直接下属和助手,自然而然,我和钦楠同志都成为建学的成员了。”许溶烈回忆称。
成立建学,对戴念慈(时年68岁)的创作生涯来说是一个转折,在此之前,他设计的多数是大型、重点、高端的项目,如中国美术馆、中央党校、阙里宾舍等。建学成立之初,虽然也有一些大型项目在谈,但他面临的主要是一些“大路货”(普通住宅、办公楼等),外加外国建筑的影响长驱直入,这些都给他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新的挑战和新的机会。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和任务,戴念慈带领建学人进行了多方位探索。
而后,在戴念慈的亲自主持和理念指引下,建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1992年,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建学与马来西亚MAA建筑师事务所合资(马方占股51%)成立马建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独立法人),中方负责人由许溶烈出任。
1993年,建学又与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台湾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大原建筑师事务所)等境外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建立了相互信任关系。
2000年,根据国家政策,建学作为国有企业,由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划归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管理。2001年12月,按照国家体制改革方针,脱离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并于2002年12月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股),许溶烈任法人,张钦楠任董事长、总经理。
期间,建学确立了公司的体制性质、发展方向、管理模式等,推行“藏富于民”的经营策略,各分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利润留在各分公司,总部只收取少量管理费,股东不分红,股权不继承,极大地激发了发展活力。自此,建学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
2002年,建学投保建筑工程设计责任保险,成为北京市第一家投保的设计单位,21年来无索赔记录;2003–2007年间,建学各分公司相继成立,目前已在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深圳、陕西、天津、杭州等地设有10个连锁式分支机构,实行资源共享、协同设计;2007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现已做到各分公司、项目及服务全覆盖;2015年,成立国际合作部,组建被动式建筑设计团队及产业化团队;2019年,股东大会改选,新的管理层产生……
可以说,经过35年发展,建学无愧于它的时代,然而,初心未改,新征程已在路上,这段热血故事仍在继续。
实干
在35年发展历程中,建学秉承建所宗旨和理念,始终坚持以建造(生产)和学习并重,承前启后,守正创新,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被动式建筑设计、装配式建筑设计、绿色低碳设计与咨询、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改造、设计总承包等领域成绩斐然,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发展之路。
建学刚成立不久,时任北京市领导指定委托戴念慈负责北京法华南里小区危房改造的规划设计。当时,住宅商品化尚未全面展开,戴念慈提出了一种要为普通居民设想的“超前方案”:使50%的住户有可以回迁的可能,同时又有适当量的商品住宅。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种4–6层“节地型”的大内天井平面形式的住宅,给日后的旧城改造留下了一种思路。
天津中新生态城鸟瞰图
在北京天宁寺小区综合楼设计中,戴念慈采用一些“小手法”(如四个角的处理等),色调淡雅,用暖灰一色面砖饰面,具有强烈雕塑感,侧面给人以天宁寺塔造型的联想,与大楼四角顶部装饰性小塔遥相呼应,向人们展示中国古建的形象美。在建学人看来,“它给广安门大街增添了色彩,给北京市贡献了一件宝贵的礼物”。
在山东烟台别墅区3号别墅的设计中,戴念慈设计了7种形式,吸取了他所最钦佩的赖特的某些手法,做到“园中有宅、宅中有园,房间围绕花园布置,用大面积转角玻璃窗,便于通风采光”。外部采用当地生产的石材,局部粉刷,展现地域特色,与当时流行的“欧陆风格”大相径庭。
在苏州吴作人艺术馆的设计中,戴念慈同样沿袭了自己一贯主张的小尺度设计手法。该馆最早称为“吴作人艺苑”,由当地政府拨地、画家自己出资,在名胜双塔边上兴建。设计方案力求朴实、高雅,不求奢华,不仅不与双塔“争雄”,而是与双塔及周边环境融合,今天走过这条老街,稍不注意,就会忽略过去,充分体现了画家来自民众、属于民众、归于民众的高贵品质。此外,该馆还在空间尺度、细部构造、采光通风、展品以及古树保护等方面深入细致推敲。据悉,戴念慈为这座700平方米的小馆画了300多张施工详图。
红鑫德仓储(昆山)有限公司标准仓库
1991年11月,戴念慈因病在京逝世,建学乃至建筑界从此失去了一代巨匠,但戴念慈的一生的建筑作品、创作理念留在了世上,令人宽慰。“戴先生在建学的时间虽然短暂,仅为3年左右,但他的勤业敬业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他在设计创作实践中,倡导‘小而精’理念,实际上就是提倡工匠精神和厚积薄发,以达到高质量发展目标。”许溶烈表示。
戴念慈去世后,建学人化悲痛为力量,秉承先生遗志,砥砺前行,交出了一幅又一幅完美的答卷。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2006–2008年,建学元老之一、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孙芳垂亲自“操刀”,与著名建筑大师李祖原合作完成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结构设计,这是一项突破抗震规范的设计。该塔立面呈多次折线型,属标志性特种结构,建筑造型取自佛教双手合十,以其恢弘的气势、特殊的造艺、渊源佛文化的传承,加之朝圣性建筑的空间序列组合,令世人瞩目。2008年,该塔顺利封顶后,经受住汶川地震考验,丝毫未损。国家抗震结构超限委员会主任徐培福曾称赞:“这是我国第一幢经受过地震检验的复杂高层结构”。该项目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结构设计一等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第十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在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设计中,建学团队充分尊重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貌等,同时参照当地民居及军部旧址建筑特征,建筑布局依山就势,以台阶方式由前向后逐步爬山布局,体现“轻轻触碰地球”的设计理念;坚持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建筑外部色彩以灰白色为主,立面造型及细部充分考虑地域特色在新建筑中的表现,同时传达出浓郁的徽派建筑气息。
上海展想中心
此外,建学还在绿色校园、环保产业园、未来社区、物流园、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领域建树颇丰:新城北区28*地块商业金融项目、上海临港普洛斯国际物流园G地块物流仓库项目、经济日报社项目、展想中心(B–1地块新建项目)等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红鑫德仓储(昆山)有限公司标准仓库荣获中国首个仓储类“LEED金奖”;中新生态城项目荣获“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河北新华幕墙厂超低能耗办公楼项目获奥地利政府“绿色之星奖”及德国达姆施塔特被动式建筑研究所“被动式建筑认证”……
创新
一直以来,建学人深谙创新之真谛,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9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咨询服务市场化快速发展,形成了投资咨询、招标代理、勘察、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等专业化的咨询服务业态,这些单项服务供给模式带来的碎片化管理,给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也满足不了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建学人表示,要解决工程咨询市场的需求矛盾,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势在必行,这既顺应了市场需求的大势,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近年来,建学在项目实践中大力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深入布局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并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
2022年11月9日,一场“建学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认证决定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认证中心主办,就建学提交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认证申请进行审议。与会专家经讨论决定,同意通过认证。建学正式获颁“CABR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认证证书”。
据悉,建学曾于2022年9月初向认证中心提交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认证申请。2022年10月26–27日,认证中心前往建学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其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基本服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及专项服务能力等全部评价要素。同时,抽查既往项目情况,对其项目管理能力和专项咨询能力进行验证。通过现场审查,审查组认为建学具备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能力。
在大力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的同时,建学还积极拥抱另一种新型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建筑师负责制。
多年以来,建学坚持从设计到施工、竣工的全过程服务及竣工后的回访,并设置“现场设计代表组”机构,成员均为资深高级工程师。结合业主项目需求,派驻现场设计代表1–3名,每周在项目周报中记录现场施工进度、问题等。由于代表技术水平高、解决问题快,受到业主及施工单位的欢迎及好评。
2004年,在物流项目中施工阶段全程派驻驻场代表,执行建筑师负责制服务内容,做到保证质量、工期,无施工过程费用追加,无工程款拖欠;2008年,承接美国投资的亚力山大天津国际生命科学技术中心项目,按照业主要求,采用北美管理模式承担建筑师负责制的服务内容;2016年,完成上海市自贸区保税区委托的“建筑师负责制”课题研究报告及建筑师负责制实施项目——新发展75–76*仓库新建项目……
“这种模式应该是‘建筑师负责制’的雏形阶段,首先是完成了设计向施工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的延展,让设计人员熟悉项目施工过程,为下一步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打下了基础。”建学人如是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建学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绿色低碳为主线,在精品工程、精细设计、精益服务与管理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在数字设计的支撑下,实现建筑物在全生命周期内价值最大化和浪费最小化,为建筑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建学的创新之举,远不止如此。
为践行“建造+学习”的发展理念,建学每年举办一次设计经验交流会,一次一个主题,并以交流会提交的发言稿为基础,编辑出版一册《建学丛书》,通过总结选择研究改进的方向。丛书内容涵盖建筑结构、建筑设计、管理经验、绿色建筑、BIM、物流建筑、绿色校园等多个不同方面,截至目前,已出版15册,多次再版印刷,广受业界同仁好评。
2004年,建学开始首次与普洛斯合作从事物流设计,并于2008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物流专项设计中心;2013年,成立了冷链专项设计中心;2015年,成立工业化研究、BIM应用专项设计中心;2017年,成立物流智能化专项设计中心……
一个又一个创新之举,在建学人手变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景图”。
未来
过去35年,建学的答卷令业界赞叹。但建学人深知,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惟有坚持初心不改,行而不辍,赓续奋斗,方能未来可期。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征程上,一个又一个“篓子关”“腊子口”,仍待建学人只争朝夕、攻坚克难。
“建学成立35年来,承前启后,不忘初心,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取得了极为亮丽的进步和发展,但按照唯物辩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目前建学的实际状况来说,还有不少不足之处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许溶烈如是说。
站在新的起点,建学人将秉承戴念慈的遗志,坚持“建造+学习”并重,真抓实干,在更高层次上展现工程建设“龙头”应有作为,誓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把难题一个一个克服,把事情一件一件办成,把蓝图变成现实。
当前,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正处于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期、对设计价值本源的探索期、寻求管理突破的混沌期以及拥抱资本的阵痛期,整个行业发展轨迹、发展要素以及发展逻辑都在改变。大裂变时代之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呈现出众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
面对众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发展难题,建学将如何作答?
“随着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进入下半场,传统的发展道路出现分歧,设计企业的业务、价值和成长逻辑都在发生改变,需要站在更广义的产业链、生态圈和情景中,去思考行业存在的价值和定位,思考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建学人坚信,过硬的设计和全过程服务能力是站稳市场、赢得客户的看家本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毫不动摇的长期坚持和巩固。要牢牢把握住设计的主导地位,在做强做优设计业务的基础上,围绕“设计+”做延伸服务,在一体化服务和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两个方向上不断深化。
建学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做专”“做精”为生存原则,在建筑领域及设计市场越来越细分的环境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夯实在物流产业园、电镀工业产业园、智慧城市及绿色低碳建筑四个设计产品的基础能力,筑牢设计产品质量根基,提升设计产品的竞争能力,力争做到设计产品的全行业覆盖。
物流产业园设计。抢抓物流建筑行业冷链仓储与中央厨房、加工中心、多式联运快速、稳步发展的机遇,从单一的物流仓储,向产品加工、半成品冷冻储藏、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性供应中心发展。以数据驱动,推动仓储运营管理全自动化,以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原则,提升产品的商品化能力。
工业产业园设计。在表面处理产业园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产品市场,向绿色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资源循环利用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方向发展;以绿色低碳为切入点,秉承绿色、智能、循环、高效、安全的理念,通过集中建设厂房以及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资源共享、系统集成,使表面处理企业的“三废”(废水、废气、固废)得到统一处理、检测和排放。
智慧城市设计。采用城市“数字孪生”技术提升数字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基层减负便民,形成各系统协同运转的自我优化内生城市发展模式;通过元宇宙+AIGC技术的结合,全面提升智慧城市的立体感知,实现万物可信互联、泛在普惠计算、智能定义一切、数据驱动决策等技术层,从而实现理想的“平行城市”。
绿色低碳设计。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开展被动房建筑及零能耗建筑设计、施工、运营实践,形成一套不同气候区适应气候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建筑产品能耗分析及方案优化,提前预测并优化建筑物建成后的能耗情况,保障建筑产品自身的绿色低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与低碳环保双丰收,推动我国建筑产业朝着低碳节能方向发展。
深圳南山能源生态园零碳建筑
不仅如此,建学还将推行“八大战略”,那就是——推行在不同气候区实现零能耗、零碳、新能源利用及产能建筑;把建学特色项目做精、做深;进一步试行建筑师负责制;试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加强建筑工程设计总承包;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广BIM出图和装配式建筑;进一步探索和实施数字化城市建设。
时光奔涌不歇,奋斗驰而不息。35年砥砺奋进,建学人用如椽巨笔绘出壮美画卷、交出漂亮答卷。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用心做好产品与服务两篇文章,打造“有特色的设计公司”,积淀了深厚动力的建学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本刊记者 刘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