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好房子”的要求,为新时代首都建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聚焦“以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支持首都建筑高质量发展”,深入基层扎实开展调研,发现和深刻剖析问题,系统总结并提出对策,努力把北京建院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设计科创企业,持续高质量地服务首都建设。
调研总体情况
调研期间,北京建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认真研读中央和北京市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文件精神,开展了座谈、学术交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围绕“好建筑·好设计·好企业”议题,先后与国际建筑师协会、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英国“零碳”工场等机构和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座谈;针对“科技创新赋能建筑设计”议题,实地调研了北京建院的数字科技研究院、第三建筑设计院、科创中心、科技质量中心、信息部等部门,多次组织召开建筑科技专题会议。在对标国家和北京市发展战略、分析建筑设计行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总结了涉及行业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公司创新发展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北京建院的发展及带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首都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好建筑”方面。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在“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服务”水平、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首都建筑的整体品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基础性支撑。
“好建筑设计方法”方面。当前,已有关于方案创作能力、正向BIM设计等方面的好建筑设计方法探索,但还缺少对好建筑设计方法的系统梳理和行业共识,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建筑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竞争力提升、项目的高完成度都有重要价值。
“好建筑设计企业”方面。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从提出好建筑内涵、好建筑设计方法要点,到落地为首都生动实践,都离不开好建筑设计企业的作用,但目前建筑设计企业在发展战略、服务模式、科技创新、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有不足,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
什么是好建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首都建筑不同于其他城市,不仅要满足功能与形式美的要求,更肩负了承载和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作用。好的建筑有10个内涵,北京建院一直坚持打造好建筑,形成了众多生动实践。 形式功能完美融合,中国文化的建筑 首都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缩影,兼顾实用性与艺术性及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序列、性格、风格、色彩的形式美,具有首都特色的形制、格局、功能。形式的外延是国家格局和风范,体现的是国家的审美和文化;功能的内涵是国家的“四个中心”与“四个服务”,承载的是国家和国际的职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承袭了人民大会堂等新中国经典建筑的文化基因,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首都风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谐宜居的建筑 首都建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扣“七有”“五性”,不断完善医、教、文、卫、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了一批让人民满意的建筑工程。在雨儿胡同修缮改造中,北京建院创新探索了可复制推广的共生院模式,整体提升了厨、卫等九个方面的居住品质,让老胡同居民过上了现代化生活。 雨儿胡同修缮改造 传承文化创造历史,诗意栖居的建筑 首都建筑是展示、传播、创造国家、民族、首都特色文化的载体。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中坚持“传统外观、现代场馆”理念,延续原主体造型、立面、装饰等,应用最新技术,不仅体现了建筑领域的创新,更展现了对城市记忆的尊重和对文化自信的坚守。 北京工人体育场 共谋共建共享共治,公共开放的建筑 开放、共享为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新时代首都建筑更具开放性,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形成弹性利用、可变界面、空间开放等场景,实现建筑多元时空共享、促进人际交往、提升城市活力。侨福芳草地建设了国内首座、亚洲最长的室内步行桥,将内部艺术长廊打造为对外开放共享空间,实现了建筑与周边城市交流互通。 侨福芳草地(来源:北京侨福置业有限公司提供) 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安全韧性的建筑 首都建筑严守安全底线,在建筑结构、机电系统等方面稳固耐久、易于维护;在抗震、防火、防疫等方面,及时应对、快速恢复,具有足够的韧性。故宫北院采用了纵深防护体系的安防设计,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采用防水渍灭火系统、风管防盗、供电保障、隔震技术等措施,切实保障人员及文物存放环境的安全。 故宫北院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健康舒适的建筑 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健康建筑通过健康声景、绿化、全龄友好等提供优越的空气、水质、声光环境等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北京小汤山医院升级改造应急工程中,赋予建筑人性化因素,以柔美的线条和色彩力量带来希望和温暖,舒缓医患的精神压力,也便于辨识病区位置[1]。 北京小汤山医院升级改造应急工程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进步的建筑 建筑是最大的科技产品,也是当代领先科技的应用载体。怀柔科学城起步区建设相继攻关破解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换填、微振动裂缝处理、超平耐磨地坪等世界级设计建造技术难题,既为基础科学研究打造平台,也展现了首都建筑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数字智慧的建筑 践行数字中国战略,数字智慧的建筑运用物联网、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采集、筛选、管理、交互的多尺度的数字智慧。小米科技总部融入互联网、智能物联网技术及人性化理念构建云端平台,自动控制温度、光照等,实现了建筑物运行和管理的信息化,创建了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科技创新园区。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绿色低碳的建筑 落实“双碳”战略,绿色低碳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应用能耗监测和统计分析、光伏一体化、“光储直柔”、虚拟电厂等技术,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冰菱花”作为超低能耗示范建筑之一,创新采用世界领先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接近零碳排放,从设计源头树立了可持续发展典范。 综合考虑经济价值,经济优质的建筑 经济优质的建筑旨在全生命周期内保证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装配式建筑即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在北京冬奥村中,北京建院首次尝试了精细化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所有结构构件均为预制,精度高;多个作业面同时施工,大大缩短工期;住宅平面规整、户内柱少,便于装修及户型转换。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基础造价节约了15%~25%。 什么是好建筑设计方法 好建筑设计方法有11个要点,北京建院一直坚持以好方法做出好设计,带动行业设计能力提升。 以先进理念引领创作 建筑创作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支持社会重大领域建设,立足建筑学基本原理,回应用户需求升级。要坚持首善标准,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坚持人民至上,让设计融入市民美好生活;坚守社会责任,设计主动为解决社会、经济、资源等城市问题作出贡献;坚持系统观念,以设计引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品质保证;坚持规划引领,适应城市减量发展需求;坚持文化自信,推进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激发行业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以整体性能目标为导向 建筑设计要关注建筑整体,将建筑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综合考虑所有角色的需求和建成后的建筑整体性能,避免设计方案片面化、碎片化和目标失衡。北京建院提出了“以整体创新引领高品质建筑设计”的创作观,以高品质建筑设计为建筑创作目标,以整体创新为建筑创作方法,以行业引领与社会担当为建筑创作定位。 文化自信引领原创设计 文化的自信,源自于中国,源自于北京源远流长的厚重的历史文化。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根植于丰富的历史文化修养。建筑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2],以文化自信引领原创设计,彰显文化自信。提升原创设计能力,对于避免同质化低价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3]。北京建院积极营造创作与学术氛围,原创的北京凤凰中心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公共建筑类金奖等大奖[4],被国际权威设计媒体评选为“年度世界十大文化建筑”[5]。 严守质量安全底线,提升工程设计品质 《“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要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和把控作用。北京建院制定了《设计过程作业指导书》、各专业技术措施《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图示》等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和管理文件,从专业业务、成果文件、工作管理多方面带动行业整体工程质量安全提升。 全周期全要素全专业的系统设计 建筑设计方法具有系统性,需要打通专业间、专项技术间、全生命周期环节间的工作壁垒,通过科学的设计思维和工作方法解决复杂问题,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提高行业设计能力,进而改善建成环境品质。在系统设计方法的指引下,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协同建筑工程、创意、艺术、主题、工艺、控制等38个专业领域,依托BIM360云平台实现24小时在线协作、无缝衔接,保证了设计精度和高完成度。 对标制造业跨专业跨行业的协同 建筑业对标制造业,基于产品方法、专业化工作方式、供应链和价值链控制与协调,协同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成果,形成更加标准化、统一化和集成化的设计过程。北京建院承担了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设计公共服务云平台研发”,可提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互动、交流”跨领域应用场景,为设计企业、厂商、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撑。 集成中国自主创新的材料产品技术 在建筑数字设计平台上集成中国自主创新的材料、产品、技术,同时提出应用需求、问题和目标,加强科技转化和二次创新,以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国家科技发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40余项国际国内第一,13项关键指标达到世界一流,国产化率达到了98%以上[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充分展现了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7]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数字技术支持的正向BIM设计 “数字中国”驱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相比于传统二维设计,正向BIM设计可以全面提升设计精度、协同效率及对施工运营指导深度,精准实现设计驱动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北京建院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筑群、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等项目中,利用正向BIM进行设计、指导施工、辅助运维,保障高设计完成度;成功研发了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英心”三维图形引擎,是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十项国有企业数字技术典型成果之一。 采用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方法 “双循环”背景下,建筑设计需要与国际接轨,采用现代化项目管理方法来提升管理效益,依托合规、法治、内控、风控、三体系“五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进行重要项目识别、过程管控、人员任职、成果交付标准等项目全周期管控,保障设计方案质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提升设计产品效益。 前策划后评估的科学决策机制 通过前期问题建立、数据分析、决策技术、设计验证和后期评估反馈,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流程,实现科学合理决策和项目精准把控,提高业主投资效益,整体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和建筑平均寿命,最终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北京建院参编了中国该领域第一部标准《公共建筑后评估标准》,为公共建筑的策划、设计、运维提供了标准化依据。 建筑科技与数字赋能的科学实验 建筑设计是一个以BIM为底层技术,以创意、创新与科技融合为方法,对建筑进行全流程、全空间、全性能、全场景、全要素的全生命周期性能仿真的过程。建筑同时也是在当代科技驱动和赋能下持续不断进行的、探索人与自然世界长期可持续和谐共生的科学实验。 什么是好建筑设计企业 落实北京市国资委相关要求,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北京建院总结了好建筑设计企业的10个标准,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建筑设计科创企业。 坚持党建引领,落实“三步走”发展战略 北京建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在认真分析发展形势、着眼破解瓶颈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成为“最具品牌价值的建筑设计企业”,第二步成为“一体化服务体验度最佳的建筑科技服务类企业”,第三步成为“国际一流的建筑设计科创企业”。持续加强党的领导,以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筑实公司高质量发展基础。 企业转型升级,多元服务模式拉动增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建筑设计企业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延展业务链条,培育综合性多元化服务能力,提供与国际接轨的综合创新性设计服务来拉动产值增长。北京建院积极拓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等新业务领域,参与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方案编制及相关研究,并完成北京首个试点项目。 坚持科技创新发展,内生发展动力强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北京建院通过完善企业内部机构布局,推进建筑智慧、低碳、数字等领域科技创新;升级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挖掘与转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攻关,紧抓重大工程与重大专项技术研发。在2023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北京建院联合英国零碳工场、美国落基山研究所、商汤科技等发布《建筑高质量发展蓝皮书》系列丛书,构建建筑科技、绿色低碳、元宇宙科技体系,引领行业发展。 实现数字化管理转型,企业发展能效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其中重要一环。北京建院探索数字营销、智慧采购、协同工作等平台建设,开展产品与业务创新,实施组织与管理变革,构建支撑企业发展的多元服务体系,旨在打造北京市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大力支持数字科技研发,打造企业级数字资产、应用场景、成果转化,逐步向产品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涌现企业家创新者,人才队伍完备领先 作为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企业,北京建院弘扬企业家精神,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个人的创新活力,形成兼具设计师与创新者、技术人才与企业家、领军人才与后备力量的人才梯队,通过设立创新岗位等强化人才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北京建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0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4名、国家相关执业注册资格人员924人次。 科学的品牌管理,具有很高企业知名度 对于企业发展,品牌建设是实现优质优价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企业文化和强化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契机。北京建院借力重要时点、重要事件,持续开展品牌推广活动,通过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等系列高品质品牌活动,提升企业影响力,促进行业交流与探索发展,助力北京设计之都建设。 融合创新链产业链,共筑产业生态圈 建筑产业生态圈的构建,要发挥建筑设计企业引领作用,携手相关企业,构建涵盖科研、设计、施工、装配、制造、物流、运营管理和服务融合一体的产业体系。北京建院深度支持张家湾设计小镇建设,围绕“创新设计+城市科技”功能定位,形成“学研产用”产业链条,打造高端创新产业融合集聚区。 担负行业责任,共建健康设计市场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力量,好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收费标准、技术体系和信用体系,能够助力培育公平公正、适度竞争、充满活力的设计市场环境。北京建院受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和北京勘察设计协会委托,牵头承担“促进北京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措施研究”,提出12个方面约60条措施建议,为行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咨询。 加速整体上市,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北京市第一家推动整体混改上市的一级企业,北京建院持续推动管理现代化,优化企业治理、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等重点领域工作。在数字化、新材料、新产品等领域引入战略投资者,为打造建筑设计科创上市企业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将持续深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控股、参股企业管理。 新总部落地副中心,打造未来建筑样板 北京建院高标准建设新总部,即未来建筑科创中心,将其打造成为张家湾设计小镇样板工程。新总部集成数字建筑科技,探索建设创新模式;实现产业高度集聚融合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探索建立新型智慧发展模式;打造高端创新型实验室,赋能多个智慧城市、园区和建筑场景;打造副中心零碳标准的示范建筑,联手英国零碳工场建立“零碳工场中国研究院”,达到绿建三星、LEED金级、WELL金级标准。 高质量建筑设计支持首都建筑高质量发展 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时代的缩影。北京建院是新中国第一家建筑设计院,与共和国同龄,70余年的发展始终伴随首都的建设,以好的设计和好的建筑直接服务国家、服务“都与城”建设。 1949~195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建院勇担为首都全面基础建设做设计的重担,助力城市转型和政治功能发挥。1949~1957年,北京市约2/3的新建各类建筑是北京建院作品,第一批“十大建筑”中,北京建院参与完成了其中的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8项。 1960~1979年,建筑设计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北京建院用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展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平:设计的北京饭店是建国后首都首个现代化五星级饭店,首都体育馆荣获国家级、部级等多项大奖,劲松小区是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最大的住宅社区之一。 1980~1999年,北京建院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不断彰显技术实力,设计了最早的国家级展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第一家自主设计建造管理的五星级饭店北京昆仑饭店等。在国家体育馆、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等项目中,北京建院展示了中国在体育建筑领域的创新实力,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 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 2000~2011年,从2006年上海世博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几乎每一个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中都留下了北京建院的身影。自博鳌亚洲论坛会议中心开始,北京建院先后承揽了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等10余个重大会议、会展建筑的设计工作,开启了中国主场外交会议建筑“中国风”的崭新篇章。 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 2012年至今,北京建院在服务北京冬奥会、合作设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主动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开启了走向国际一流建筑设计科创企业的征程。会同北京市委相关部门形成的《打造新时代首都建设精品力作》,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都建筑成就,总结提炼出新时代首都建设“八大理念”,即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造城市新地标、推动老城复兴、建设千年之城、打造国际交往会客厅、高品质实施城市更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并据此梳理选出新时代首都建设代表性实践案例,其中,北京建院有24个作品入选,体现了将“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落到实处的使命担当。 面向未来,落实党中央、北京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北京建院致力于打造首都好建筑、引领行业好建筑设计方法、成为好建筑设计企业。从伴国而生到走向国际一流建筑设计科创企业,北京建院有底蕴、有能力、有担当、有信心,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首都国企的作用,为服务中央、服务首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