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转?

发布时间:2023/7/5 20:28:45 浏览次数: 作者: 刘红伟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为工程建设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我国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意义重大。当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仍有哪些问题待解?数字时代,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应采取哪些应对之策,提升核心竞争力……基于上述问题,《中国勘察设计》杂志记者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联达”)高级副总裁汪少山深入交流,探寻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之道。


问题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战略,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数字中国建设规划的出台,可谓是恰逢其时,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汪少山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节“选修课”,而是一堂“必修课”。如何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成为包括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内的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然而,上好这堂“必修课”并不容易,确需下一番苦功夫。汪少山认为,目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囿于各类资源限制,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不仅是在行业层、企业层、项目层,哪怕是在岗位层,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行业层,业务碎片化,设计价值压缩,数字化监管治理体系有待完善,附加值业务欠缺;在企业层,“以量取胜”的业务模式管理粗放,服务同质化严重,组织能力难以沉淀;在项目层,项目管理割裂,设计价值难以延续,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流转能力低;在岗位层,价值创造能力低,个人发展陷入瓶颈,低效重复。


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清单”,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如何作答?汪少山认为,数字化转型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长期、系统的过程,要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汪少山指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不仅面临难得机遇,同样也需要面对种种挑战。加快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效益及核心竞争力,提升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云计算、BIM、大数据和AI技术的应用,将帮助行业各参与企业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能力,以及对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应用,发挥数据的价值,助力行业变革。


谈及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汪少山表示,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标准化程度低,数字化转型处于起步阶段,步伐明显落后于其他行业;二是行业上下游产业链较长,参与方众多,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在工程全生命周期流转互通的难度高;三是企业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变具有较高挑战性,同时急需对企业文化的重塑转型及人才的更替培养。


“基于‘数字建筑’理念,立足全专业、全过程、全参与方一体化数字设计,打造全数字化样品,提供高效数字化设计整体解决方案,为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是我们布局设计业务的初衷,也是我们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汪少山如是说。


对策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近年来,广联达设计可谓是“大动作”频现一一以数字驱动的一体化设计为理念,打造坚实的数字化设计底座。以数字建筑为理论,打造数字新设计理念,提供系统性数字化方案。以大平台、大生态,支撑大发展。通过数字设计,重塑工程勘察设计业务新场景:岗位级,以数据驱动、精细设计,提升品质;项目级,通过一体化协同,让设计价值全过程延伸,助力打造精品工程;企业级,以“平台+内容”打造智能设计平台,沉淀数据资产,支撑业务发展与效益增长;行业级,数据赋能,使行业监管更高效、更精准。


广联达的“大动作”还远不止如此,继2021年推出施工深化设计软件(BIMMAKE),2022年发布“广联达数维房建设计产品集”“广联达数维市政设计产品集”两大数维设计产品之后,在刚举办不久的“国产一体化设计驱动企业转型升级高峰论坛”上,一款国产自主创新的路桥隧BIM正向设计产品一一广联达数维道路设计产品“横空出世”。


广联达数维道路设计产品是基于广联达国产BIM图形平台和参数化建模技术,为公路及市政设计人员全新打造,聚焦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符合国内设计习惯与规范标准的BIM专业化设计软件。


汪少山介绍说,该产品高度符合公路及市政设计的行业特点,通过对大坐标支持,实现了公里级大尺度和毫米级精细化的统一;通过模型数据的动态加载,大幅度提升性能,支持百公里以上工程的流畅设计;通过构件工具及构件库,用户可自主添加构件,为用户提供了无限的扩展性。“它将为客户解决BIM设计效率低、BIM交付困难等难题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用数据驱动一体化设计,推动公路及市政工程品质提升。”


该产品还可以实现方案施工图一体化、多专业协同一体化、设计造价一体化。


方案施工图一体化。该产品可以帮助设计师通过简单易用、专业高效的方式进行路、桥、隧设计,专业数据依据设计规范,驱动模型创建与联动修改,实现从方案到施工图一体化打通。


多专业协同一体化。道路、桥梁、隧道、交通工程、管线等多专业都是基于一个底层平台,数据天然互通、深度融合,专业间实现了数据联动,保证了多专业设计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路桥隧多专业综合设计,通过这一款产品就可以高效实现。”


设计造价一体化。通过建立数维道路设计与造价软件的数据互通,可实时获取设计成果的造价信息,实现投资最优的设计方案。


未来


《“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正向设计、协同设计逐步推广,数字化交付比例稳步提升”的工作目标,并明确“推进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升级迭代、推进BIM全过程应用、推广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积极推进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设计”四项工作任务。


当前,正向设计、协同设计、数字化交付等在项目中的应用可谓是凤毛麟角。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何在?汪少山认为,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一是目前市场上三维设计产品的学习成本高,对硬件配置要求高,且传统二维设计标准和流程较为成熟,在技术没有突破创新的情况下设计而很难改变惯性思维;二是现阶段三维正向设计相较于二维设计,整体效率较低,且三维出图繁琐、效果较差;三是软件格式种类多,数据交互困难,且行业数据标准不统一,正向设计的成果很难向后延伸,价值得不到凸显。


为改变这一局面,广联达同样是放出了“大招”一一


开发完全自主可控的三维设计平台。一方面,通过设计-造价-施工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牵引,提升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及业务拓展价值;另一方面,适配中国设计师使用习惯,提升软件的易用性,通过模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


通过标杆企业和标杆项目的建设及推广,让行业监管部门和企业高层看到正向设计的价值,推进行业政策和标准的快速落地。


开展“精英设计师计划”,面向各专业设计师开展一系列的线上线下学习进阶、精英设计师评选等活动,为设计而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实现能力跃迁,让更多的精英设计而被看见,彰显设计风采,展示新设计风范,助力数字化设计人才培养。


基于广联达数字建筑平台,广联达还将构建开放平台生态体系。大生态体系意味着技术开放、内容开放和数据开放,需要众多的生态伙伴参与其中,共同打造国产三维设计生态体系。


汪少山说,这一生态体系包括内容生态、应用生态、社区生态三个方面。其中,内容生态包含行业知识、设计资源、经验沉淀;应用生态包含工具软件、功能插件、云服务;社区生态包含设计而、独立软件开发商(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ISV)、数科公司。


数字时代已来,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数字化转型已向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出了邀约,但数字化转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少不了“拦路虎”“回头浪”。汪少山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创新工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设计而、设计企业、行业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打造以点带面、连线成体的数字化转型格局。对于设计师而言,要拥抱变化,提高自身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实现自我进阶;对设计企业而言,要制定转型策略,升级商业模式,与行业生态融合发展;对行业监管部门而言,要制定行业统一的数字化关键标准,营造倡导数字化变革的环境。


汪少山同时表示,面对数字化转型,还要明方向,构建设计行业新格局;能落地,定义设计行业最优解;开启变革,共创设计行业新生态。“面对传统的设计价值压缩、创新能力储备不足的行业核心痛点,设计企业要向精品工程、精细设计和精益服务与管理的‘三精’进行转型。”(本刊记者 刘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