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战“疫”之后,“十三五”收官年基建投资前景预测

发布时间:2020/2/20 16:48:35 浏览次数: 作者: 管理员 来源: 本站

战“疫”之后,“十三五”收官年基建投资前景预测


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郭刚


2020年的春节,原本的祥和气氛被一场从武汉向全国蔓延开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吹得一干二净,在从国家到地方层层防控机制落实下,假期延长、小区封闭、居家隔离等措施使得各行业的复工都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此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宏观经济的冲击毋庸置疑,上半年GDP增速破6是大概率事件。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下行压力本来就比较大,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对于“稳经济”起到重要作用的基建投资,在2020年是否会重新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疫情影响超过SARS时期基建投资或再成收官年重要动力


1. 新冠肺炎影响面超过SARS


新冠肺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03年的“非典”。和SARS相比,新冠肺炎虽然致死率相对较低,但其传染性远胜SARS。根据现有数据分析,本次疫情的确诊病例人数预计会是SARS的10倍以上,而死亡率不到SARS的三分之一,更接近于流感的水平。(表1)


1582185861(1).png

表1  新冠肺炎与SARS病例比较


“非典”时期,国内有确诊病例的地区共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而本次新冠肺炎涉及国内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34个。从涉及的区域来看,本次疫情的影响已经超过SARS。(表2)


1582185924(1).png

表2  新冠肺炎与SARS病例涉及区域比较



目前来看,在全国强有力的区域管控措施下,将原本春节后迅猛的返城人流高峰削减平缓,控制住了疫情的快速蔓延趋势,疫情主要还是集中在湖北和周边省市。但是由于其传染性强的特征,本次疫情已经造成了波及面广、涉及人员多的事实。随着各地的逐渐复工,未来仍面临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2. 经济下行压力大,“稳经济”仍需基建投资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了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动力发生转换,对投资的依赖逐渐降低,消费的贡献显著增加。进入“十三五”末期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呈现全面疲软的态势:消费受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和高杠杆率的抑制,难以持续增长;投资在“去杠杆”要求下,增速放缓;出口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冲击,影响十分显著。(图1)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311.jpg图1  “三驾马车”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


继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以来,“稳”成为经济工作的重心。本次疫情之下,消费和出口受到的波及影响面较大,尤其是对第一季度甚至上半年影响明显,投资应该会作为“稳经济”的首选,适当地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短期内保证经济的稳定。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317.jpg

 图2  固定资产三大投资增速发展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的三个主要领域是基建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基建投资增长3.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制造业投资增长3.1%,三大领域历年投资增速趋势如图2所示。


其中,制造业投资2018年增长9.5%,新兴产业投资增速明显,但“十三五”期间的其余年份均在低位徘徊。预计疫情对制造业复工影响较大,制造业投资在今年的贡献有限。


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去库存”后,2016年迎来一波增长,但在“房住不炒”政策和延续“去杠杆”“稳金融”的要求下,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普遍较大。虽然2019年以来房地产调控采取了“一城一策”的做法,但从总体来看,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应该有较大回落,其带来的贡献预计也比较有限。


基建投资由于“去杠杆”在2018年增速触底后,在“基础设施补短板”政策推动下于2019年企稳,并在下半年逐渐复苏,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逐步显现。201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下调基建类项目资本金要求,今年会有更多地方专项债被用作基建项目资本金。疫情过后,基建投资应该担负起“稳经济”的重任,为收官年提供稳定因素。


“十三五”收官年基建投资预测分析


1. SARS对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的影响


SARS爆发期在3-4月份,受到影响比较大的是第二季度。2003年GDP全年增速为10%,第二季度仅为9.1%,比第一季度下滑2个百分点,对全年形成了1个百分比不到的负面影响,而同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较一季度有明显的滑落。(图3)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322.jpg

图3  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值


同样的,受疫情影响,2003年上半年仅完成基建投资4692亿元,仅占全年基建投资额13694亿元的34.3%,低于“十五”到“十一五”期间平均水平约3个百分点。(图4)

微信图片_20200220164328.jpg

图4  基建投资上下半年占比情况


2. 新冠肺炎所面临的基建投资环境与SARS同期已大不相同


进入“十三五”收官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下半场,当下的基建投资环境和2003年已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可以从影响基建投资的基本面、财政面和政策面三个因素进行分析比较。


基本面:从经济、人口和基础设施水平三个方面对比。


2003年,中国经济规模体量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彼时城镇化率才刚刚超过40%,投资和出口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基建投资尚不足1.5万亿元,投资增速维持在两位数的水平,处于大规模铺开的全面建设阶段。


202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稳增长。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已经转变为消费,服务业的重要性增加。2019年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过往的一年至少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逐渐趋缓。基建投资已经超过15万亿元,是当初的10倍以上,基建投资增速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大规模骨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逐渐减少,以城市圈为基础的民生改善型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成为基建投资的主旋律。


1582185951(1).png

表3  政策面核心数据比较


从表3中的数据对比来看,2003年经济总体处于上升阶段,基建投资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需求增大,整体投资呈现出“体量小、增速快”的特点,疫情结束后恢复较快,基本上在第三季度已经完全恢复。而2020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基建投资增长压力也更大。


财政面:从财政收支、财政收支增速和政府负债三个方面对比。


2003年,中国财政收支体量虽小,但两者之间差值占收入的比重仅为13.5%,同时,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支出的增长速度,政府整体财政情况比较健康。


2020年,财政收支的体量已经接近2003年的10倍,但是两者之间差值占收入的比重增加至25.5%,增长了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支出的增长速度。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也已经是2003年的5倍有余,政府整体财政情况不如2003年。


1582185982(1).png

表4  财政面核心数据比较


从表4中数据对比来看,政府财政状况不如2003年,由政府资金直接投入带动基建投资比较有限。疫情过后,如果大规模增加基建投资,以土地使用权为主的政府性基金增长会比较有限,通过专项债和PPP模式进一步拉动投资预计,会成为新增资金的主要来源。


政策面:从投资规划对比。


2003年处于“十三五”规划的中期,基建投资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全面铺开,规划中的各项建设目标正在完成的过程中,基建投资目标基本明确,投资能够快速落实。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规划中的各项目标有些已经基本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以铁路为例,铁路“十三五”规划提出完成3万公里高速铁路建设,实际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到2019年底已经完成近3.5万公里,高速铁路骨干网络日益成熟。下一阶段基建投资方向应是城市圈建设和“补短板”,但目前重要的城市圈建设(例如长三角和大湾区)还处于纲要阶段,基建投资目标尚不明确,投资是否能够快速落实还是一个未知数。


3. “十三五”收官年基建投资预计适度加码,但增幅有限


对中国经济而言,本次疫情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疫情之后,基建投资应该担负起“稳经济”的重任。但是在经济体量庞大、政府财政压力大和投资规划尚不明确等因素综合作用下,预计基建投资增长幅度比较有限。结合经济发展要求,乐观估计基建投资增速会在8%到9%之间。在具体投资领域方面,基于城市圈建设的综合交通体系、仓储物流和生态环保领域仍然是投资的热点。而在疫情过后的短期内,公共卫生、医疗健康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也会是一大热点,尤其是在本次疫情中暴露问题的个别地区,疫情过后势必需要加速“补短板”。


基于对疫情的三种预期,对基建投资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乐观预期:疫情防控及时有效,疫情高峰出现在2月中下旬,3月结束。对基建投资的影响主要在第一季度,之后随着资金来源的到位快速增长复苏,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全年基建投资预期增长8%到9%。


一般预期:由于复工人口流动、气温较低等利于病毒传播的条件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影响可能延续至第二季度,最终在6月结束。基建投资受此影响,上半年投资增长缓慢,投资集中在下半年。全年基建投资预期增长6%到7%。


悲观预期:考虑到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强以及未来变异的可能性、复工以后再次扩散和传播,疫情持续影响时间可能会超出预期。基建投资受此影响,虽然在政府带动下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全年基建投资预期增长4%到5%。


勘察设计企业应对疫情发展新启示


本次疫情传播之快、涉及区域之广,导致很多企业正常复工时间较之以往至少晚2周左右。而复工之后,市场仍旧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恢复正常运作。经过这次疫情,勘察设计企业再起航之时,也会得到一些启示。


1. 现金流重要性凸显,融资能力提升竞争优势


疫情期间,很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受到影响,关门歇业的企业不在少数。勘察设计企业作为轻资产行业,以往大多具有良好的现金流,同时,很多企业实行基于收付实现制的薪酬分配模式,短期内在现金流上的压力并不明显。但是随着业务模式转型的需要,开展总承包、PPP等业务对勘察设计企业的现金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金流对于企业正常运营发展的重要性会愈发显著。此外,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推进,未来预计政府会进一步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以及鼓励国有企业在可承受范围内进行灵活的资本运作,更强的融资能力将对企业业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助力。


2. 技术积累与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在武汉疫情防控的过程中,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临时医院的快速建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及时缓解了重症病人的救治压力,也给广大群众安了心。在两座医院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速度”,而且看到了“速度”背后的“中国设计力量”。主导的两家设计院以最快的速度集合专业团队完成了设计任务,这其中离不开它们在医疗建筑设计领域的深厚积累,否则,想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务基本不可能。此外,BIM、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建设周期大大缩短,使得边建设边修改成为可能。技术积累和创新作为勘察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在这次战“疫”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 远程办公的使用倒逼管理提升


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勘察设计企业采用了在家复工模式。在线上工作的日子里,绝大部分企业都出现了效率下降问题。除了在家办公有员工自控力以及家庭打扰因素以外,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仍旧有一大部分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业务流程线上覆盖率不够,数据和计算资源没有云化,大量时间消耗在远程沟通上;二是工作流程不清晰,导致沟通成本增高,很多勘察设计企业缺少内部的管理标准化,一旦施行远程办公后,所有的工作流程被搬到线上运作,很多协作需要反复确认,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一定需要考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业务和管理的信息化。相信疫情过后,很多勘察设计企业会思考如何改善内部管理和加快信息化建设。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所有企业的一次考验,危机过后,工作和生活仍将继续。勘察设计企业需要抓住危机后的市场机遇,同时吸取防范危机的教训,坚持不懈地练好内功,争取在“十三五”收官之年交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