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建筑设计管理的向度、维度和矩阵

发布时间:2023/1/5 16:22:40 浏览次数: 作者: 管理员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建筑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建筑创作是建筑设计的灵魂,技术创新是建筑设计的动能,设计质量是建筑设计的底线。实践证明,建筑创作水平的高低、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内在价值和建筑品质。建筑设计企业作为文化、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坚持建筑设计面向市场的技术服务导向,设计创优、技术创新不是优选项,而是必选项。要达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强化建筑设计管理,增强企业的技术赋能,管理就会成为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原动力。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时代,面对国家新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在以创新赋能、提质增效、工匠精神为导向,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优质的发展理念背景下,面对竞争激烈的勘察设计市场,只有建构适应现代设计企业运营的科学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设计质量的基础,不断提升建筑创优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形成以服务为导向、以创优和创新为目标的核心竞争力,并提高设计中的技术附加值和服务水平。


建筑设计管理应遵从建筑的特质和建筑设计的内在规律,坚持以提质增效为向度,通过全专业、全职能的多维经纬,建构要素交联的矩阵架构,形成协同互动的良性机制,同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持续增强创优、创新的文化底蕴和技术赋能,并以和谐管理的理念一以贯之,管理作为生产力的作用才能彰显,从而推动设计企业在新时代延循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建筑的本原特质


建筑作为物质形态和空间形态相成的构成物,其本质不是居住的机器,而是生活的场所,建筑和人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发生关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真正的美好建筑并非只是冰冷的使用空间,应该是有温度、有情趣、有审美的生活情境。基于建筑本身的物理形态、功能空间、在地环境的一体三维特征,是不可能只用技术的逻辑和产品的概念去实现的,而是应在对技术、艺术、人文间综合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筑技艺和意匠的平衡而达到目标的实现。


建筑的本原就是回归“以人为本”的本质,使建筑体现出真、善、美。“真”是理性逻辑,“善”是人文关怀,“美”是审美呈现,真、善、美是建筑科学、高效、健康、人文特性的综合表达。科学以“理”,高效见“真”,健康从“善”,人文显“美”,建筑只有真正体现出为人服务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才能显现出其本原价值和终极目标,是为大道归元而超乎其上。


建筑也不单是美学逻辑与力学逻辑的融合体现,在当代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技术和空间环境发生巨变的状况下,建筑更加趋向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应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史无前例的学科困境和挑战。如何真正实现建筑艺术和技术的统一、生活与生态的和谐、物化与文化的融合,突破当代生态、技术、环境难题,努力再造“生态、有序、平衡”的人居环境,也是建筑必须面对且要解决的课题。


建筑设计的特性


建筑设计是基于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建筑学的工程实践,它既要有关于建筑乃至空间环境的思考,也要在设计和实施中将空间创作、形式创作、景观创作与结构建造、环境调控、功能工艺、智能数字等技术及其创新进行融合互动,从而达到技/艺合融、建/构相辅、匠/意相成的结果和诗意境界。这是基于建筑本体特征对建筑意匠、诗学传统与工程原理、技术场景高度交互、触发、统合的一体化思想的强调和倡导,也是工程技术视角下建筑设计追求的目标和所要达成的结果。


在工程技术的理性逻辑下,建筑又是基于技术视野下的艺术表达,也是建筑创作中多目标交集而求其相对最优的达成过程。无论是作为设计主角的建筑师,还是作为支撑的各专业工程师,其职业本质不仅要具有“以工程引导意匠”“将技术转化为诗意”的认知,又要通过思考、发现与行动,化不利为有利,变无用为有用,变被动为主动,以协作为协同,从而解决矛盾,以实现统筹多优。


建筑设计总是要游走在多极设计诉求和工程实现之间,在文化、环境、技术、造价中取得合理平衡,并聚焦自然和人工的密切交互关系,体现独特的文化厚度和美学感染力,通过诸多小的不确定性博弈,找到最后的确定性。要达到多的交合、以求多优的设计目标,就必然要应因建筑的本原要素、技术的系统整合、建构的哲学思维,通过基于向度、维度和矩阵系统化形成的管理系统而实现。


设计管理的向度


所谓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机制和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行动。建筑设计管理即基于建筑的本原特质,结合建筑设计的内在规律,通过建构科学的运营管理机制,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发挥人力作用和技术动能而实现设计目标的过程。要认识到建筑作为物化形态的科学性和作为文化载体的人文性的双重特质,避免简单套用工业生产模式,才能做到在管理中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并协同推动。


建筑设计管理的目标不只是提高建筑设计作业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还应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也就是说建筑设计管理的向度是“提质增效”。建筑设计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的建立,必须紧密贴合建筑的基本元素,充分考虑设计的核心要素和管理的影响因素。在设计管理中,释放各方面的动能,向创新要动力,以创优蓄势能;在设计作业中,协同推进,并且统筹平衡,才能实现提高设计作业效率、提高工程设计质量的双重目标。


就建筑设计质量而言,一方面,既要有底线思维,还要有目标导向,即在夯实设计质量基础、坚守质量红线的同时,在目标面上不断提高建筑的创优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增强设计的含金量;另一方面,还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基本特质,加强设计创意力度,提高设计的软实力,增加技术赋新的深度,提升设计的硬功夫,在艺术、技术、人文的感性和理性交融中,通过增强技术含量和文化蕴量,以提高建筑特有的的品味和质量。


设计管理的维度


建筑的复杂性、不定性和设计的综合性、系统性决定了建筑设计管理不可能通过点对点的模式以实现,必须考虑在建筑设计作业中基于建筑特质、设计规律、市场影响、人才构成、机制模式、政策因素等,给管理重心和管理架构施加所潜在的影响。作业效率和设计质量不仅要依赖于合理顺畅的流程和符合规制的标准,还应有实操性的技术导则提供支持,实现从单向管理到双向赋能与管理结合的转变。


建筑设计管理的维度应建立在建筑构成元素、建筑设计要素和管理协同因素所形成的三维多线立体维度之上,即建筑本体的基线维度、设计逻辑的经线维度和运营管理的纬线维度。每个维度又引出不同的影响因子,在人因、物因的交互中形成管理节点和管理要点,在厘清目标、任务和权责的基础上,平衡客户需求、作业诉求、质量要求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条线明晰、作业有序、合规适宜的设计运营机制。


对于设计管理的重点一一技术质量管理,应基于整体性的技术理性原则,在涉及全专业的视野,贯穿基于技术可行性的建筑创意、基于技术系统性的工程设计、基于技术细节性的文化表达的理念,充分融合建筑、结构、机电、绿色、智能等专业性技术要求并综合表达,追求艺术性与工程性、生态性与社会性、地域性与时代性、创新性与适宜性兼顾的建筑工程设计成果。


设计管理的矩阵


建筑作为人居生活环境的再造物,建筑设计实质上可称之为“社会系统的人工物设计”。建筑的复杂性决定了设计的系统性,设计的系统性决定了管理的统筹性。建筑设计管理作为组织实施建筑设计为达成目标实现的作业机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自身特点,遵循建筑设计的内在逻辑,在多维的立体交联中建构基于多要素、多专业相互交联的矩阵,方能达成目标实现。


在中文汉字中,“矩”示为规矩和法则,而“阵”源意则指两军交战时的队列,衍有体系、架构的含义。“矩阵”一词本是由19世纪英国数学家凯利首先提出的高等数学中的概念,指在数学中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借以“矩阵”的概念表达建筑设计管理的理念,是基于元素、要素、因素以及结点、架构、体系等对设计管理模式建构中的复杂性、多维性、系统性、整体性的统筹考量。


建筑设计管理的矩阵基于以建筑本体的元维、设计逻辑的要维、职能支撑的因维所形成的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由线及体、由体及群的立交矩阵系统,必须应因建筑各元素,紧扣设计全要素、考量工程核因素、突出关键联结点、运行系统大协同,方能实现建筑设计管理目标导向、多维协同、重点突出、提质增效、创优创新的目标。矩阵既是管理的方式,也是管理的规则。


设计管理的和谐


建筑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交集而求其相对最优的过程,设计过程通常不可能只是专家面对外行的情形,应尽可能地增加设计过程中的透明度。各方需要在设计中相互交流甚至包括对设计目标的调整和完善,通过多目标优化的互动协同,并基于成功概率进行决策。同时,还应以专业能力驾驭设计过程,凝聚共识并付诸行动,在管理中形成多维交互、多线勾连、多点结联的空间矩阵,以和谐理念而实现之。


所谓和谐,从字面意思讲,“和”,禾字旁边一个口,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言字旁边一个皆,意思是人人有话说。真正的和谐需要管理背后的“和谐机制”来保证,和不等于同,和而不同才是共生共存。多样保证创新,规则确保秩序,机制保障发展。建筑设计作为一个多元素、多要素、多因素交互影响而求多优的过程,其设计之管理必须在面临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时和谐以决。


根据物因、人因特性,确定基于项目设计目标的工作重心或核心工作,将那些可规范处理的问题利用专业技术知识和科学管理解决,即利用“谐则”,达到设计过程的静态匹配、动态调适、整体优化。对于项目的设计创优和技术创新,则要激励人在创意性、创新性方面的主动性,即利用“和则”,形成技术认知、团队融合和专业协作,关键是强化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的用人及分配机制,从而降低管理过程和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勘察设计行业在新时代的语境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和使用需求,建筑的原真性、环境的适应性、技术的创新性成为建筑设计的普遍追求。在建筑师负责制逐步实施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不能只局限于对设计创作方面的探究,建筑与社会的综合关联关系需要在技术、艺术、人文各方面以全专业的参与及共同推动。


作为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建筑师要突破固有工作范畴的桎梏,秉持创作与工程相结合以及设计与建造、技术与艺术一体化的理念。建筑的可持续创新也需要技术理性与艺术表达的融合同构,以及专业协作和职能支撑的相互作用。唯有此,在数字技术不断进步、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双重语境下,才能将挑战转变为机遇,推动建筑的创新发展。设计管理作为建筑设计目标实现的联控机制,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延循建筑的基本规律,遵从技术的内在逻辑,并根据设计要求以目标为导向,建构起多要素、多层次、多向度的空间交联体系,其中矩阵是管理策略,和谐是管理理念,提质是管理目标。只有在建筑设计各要素交联的矩阵架构中,明确定位、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强化协同,以和谐机制为管理导向,并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通过人人、人机协同,方能获得统筹性的多优结果。(本文作者:李谊系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参考文献


[1]李兴钢,郭建祥,张准,等.建筑学中的工程、技术与意匠[J].当代建筑,2021(10):6-14.

[2]杨筱平.文心匠意——杨筱平建筑文论选集[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3]杨筱平.平常建筑:运斤札记/设计图档[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