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2/2/22 10:29:22 浏览次数: 作者: 顾小双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上海确定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主要目标,在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上海将强化“四大功能”,不断优化市域空间格局,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全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这对于地处上海、身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咨询服务行业的勘测地信行业来说,是一个良好机遇,同时也是严峻挑战。本文将深入分析不同类型勘测地信企业发展瓶颈,结合当前发展格局,提出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工程勘测地信从业单位现状分析


工程勘测(察)单位是指具有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颁发的工程勘察或劳务资质的企业。工程地信单位是指具有自然资源系统颁发的工程测绘资质的企事业单位。目前来说,同时具备这两类资质的勘测地信企业(单位)基本成为了大中型工程项目勘测和测绘技术咨询服务的实施主体。截至2020年11月22日,全国拥有工程勘察综合资质企业超过340余家,这些企业大多具备工程测绘资质。根据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上海市注册运营等级工程勘察单位有110余家,大致可分为四个群体:综合勘测设计院直属勘察院(或公司,下同)、自然资源系统下属测绘和地调院、专业勘察测绘院、专业劳务公司。从体制上来看,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有改制或创业发展的民营企业,也有上市而成为各种类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工程勘测地信产业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产业,企业的良性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外部要求。


工程勘测地信企业发展瓶颈


纵观工程勘测地信从业单位群体,总体发展态势良好,这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稳步增长的体现,但也遇到了不同原因导致的发展瓶颈问题。综合勘测设计院直属勘察院,其勘测专业多处于结构专业和工艺专业从属地位,主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配套服务,受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人才职业发展受限,资金和设备投入不足;规资系统下属测绘和地调院,受单位机制、建设体制、专业面限制等原因影响,新业务领域拓展缓慢,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承接综合类业务,特别是大中型建设工程能力不足,同时也存在薪酬体系不能与市场适应,高端人才流失现象;专业勘测地信公司,缺乏工程总承包、设计专业资源和协同优势,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足,完全依托市场,竞争压力大;专业劳务公司,仅承担上述三个群体单位部分外业劳务作业,前期投入成本较高,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压力较大。


企业发展战略思考


理性思考发展模式,深刻把握战略定力


不同层次定位的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覆盖长度不同,需要打造的核心竞争能力也存在很大不同,其所需要的资源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于业务定位选择,企业要综合考虑外部市场现状、趋向、行业发展规律以及内部自身的资源能力条件,理性做出决断。


对于综合勘测设计院直属勘察院,应积极储备人才,适应大型设计院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式,积极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开展勘测和地信行业全过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发展多元化、规模型新兴业务。


对于自然资源系统下属测绘、地调院和地矿院等单位,应加快结构改革步伐,进行机构整合或走集团化改革路径,尽快适应当前建设体制内勘察设计,勘察、多测合一、跟踪测量一体化,勘测、设计和施工一体化等多种建设体制发包模式。


对于专业勘测地信公司,应该选择“专精尖”的发展方式,重点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勘测地信技术服务能力,聚焦城市更新建设协同、新型基础设施和城镇化改建、智慧交通、地下空间探测、数字化等细分领域,主动和大型施工、设计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和合作互补关系,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


企业在明确未来发展定位和发展模式之后,要时刻保持战略定力,逐步从“一流的战略、二流的执行”传统发展理念,向“二流的战略、一流的执行”新时代发展理念转变,如果战略不明确或定下的目标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或者左右徘徊,最终也会错失市场发展时机。


敏锐洞察宏观环境发展态势,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


在基建投资增速上行的市场背景和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勘测地信行业不同规模、不同体制的企业之间的发展差异会进一步扩大,我们必须洞察和审视行业内外部发展环境。


随着国家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各产业链环节之间的边界逐步模糊,跨产业链环节之间的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促进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上海于2021年5月发布了《上海市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和发展。单纯的勘测设计业务,特别是单纯的勘测地信业务将会越来越少。


另外,随着新资质改革政策的推行实施,以及资本力量的介入,跨行业竞争逐渐增加,从单一行业领域向多行业领域发展已成为趋势。南方数码、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也已经进入行业同台竞技。从宏观市场需求来看,从原先单一需求向综合性需求转变,具有综合性、集成服务勘测地信能力的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展望未来的行业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勘测地信企业的发展环境定下了基调。五大新城、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建设成为重要增长极,同时,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数字化转型、微更新在内的城市更新工作,更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敏锐洞察宏观环境发展态势、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是企业经营者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加强勘测和地信专业融合,提升企业服务能级


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强调,围绕“两统一”职责,推动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实现自然资源系统深度融合。自然资源部要求全国各地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城市管理提供一张底板、一个平台、一套数据,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上海等地区把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作为地勘队伍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生态等多要素调查,构建城市地质信息平台,为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城市建设需要地上地下全要素时空数据资源。


勘测主要是获取地下空间的数据,地信主要是获取地上空间的数据。加强勘测和地信专业融合,既是提升企业服务能级的需要,也是建设工程的市场需求。从企业内部资源来看,大多数勘测地信企业由地质勘察测量和工程测绘两个专业构成,企业技术人员具有注册岩土工程师或注册测绘师两方面执业技术资格;单位同时具有建设系统和自然资源系统两个部门颁发的资质。


从实际工作来看,建设工程目前还是优先认同住建部系统勘察和测量资质;地下空间探测结果也需要通过勘察技术手段加以验证,RS遥感、GIS地理信息等测绘技术为地质勘测工作夯实了基础;应用遥感资料,能够快速获取地质体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利用定位技术能精准对地质体进行移动监测、高程监测;使用地理信息制作的数字地图、电子地图等,提高了地质调查工作效率;国家大地基准动态、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航空影像数据、地球物理技术等都为地质勘测工作提供了保障及经济性支撑。


从市场准入来看,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目前还是优先认同住建部系统勘察和测量资质;自然资源系统测绘资质仅能够提供多测合一等与工程建设相关条件。


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激发和释放体制活力


从数量上来说,勘测地信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较高。但从咨询服务总体量上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占比不相上下,特别是对于实施周期较长的大型市政、交通、水利工程而言,勘测和测绘工作牵头单位还是以国有勘测地信企业为主。由于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成立时间较早,其原有行业地位和特色目前也面临不少挑战,在地信技术、新装备使用、专用软件开发等方面与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国有企事业单位受机制体制限制,在人才软实力提升、激励措施、薪酬分配等方面灵活度不够,薪酬水平难以与市场接轨,人才流动现象呈上升态势。因此,把握局势,多渠道有序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与体制相匹配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管理体系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专业勘测地信公司,也需要向管理规范、技术质量管控严格的综合性勘测设计单位学习,充分释放体制活力,争取发展成为细分行业的规模企业乃至龙头企业。


聚焦“专精特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拨付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作为第二、第三群体“小巨人”的勘测地信公司,需要聚焦发展主业,专心耕耘细分市场,通过专利申请,参与制订技术行业标准,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种创新方式,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发力。通过积累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积极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争取更多工程勘测和地信项目及科研成果获得国家、部、省市级奖励,以服务更多、更广泛的业务市场。在城际市域轨道、新型信息等“新基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水污染治理和城市调蓄能力建设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引领企业走绿色、协调、开放高质量发展道路。


着眼全生命周期、业务链和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程勘测地信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分为数字化企业建设和数字化业务拓展两个方面。通过业财管理数字化、工程数字化、知识数字化,打造数字化企业,进而结合智慧交通、智慧新城、智慧地下空间等数字化业务,形成市场发展新动能。


勘测地信专业是城市管理和工程建设的的基础性专业,数据的精准获取和科学计算关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运行,也关系到建设和管理业务链和产业链的长远发展。作为技术密集型的勘测地信企业,其传统技术手段需升级变革,创新数据采集能力、多维度展示能力和智能运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发展格局下,数字化转型要求将更加迫切,这也为工程勘测地信企业提质增效、增强竞争优势、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着眼全生命周期、业务链和产业链,以BIM、CIM、GIS等多模式构建数字化平台,打造智慧勘测、建造和管理竞争新高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工程勘测地信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作者为上海山南勘测设计有限公司顾小双


参考文献

[1]王延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工程勘察企业发展思考[J].中国勘察设计,2021(04):56-59.

[2]毕景山.“十四五”时期国有地理信息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中国产经,2021(02):37-39.

[3]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地调和测绘有机融合,共促智慧城市建设[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03-14(3).

[4]张营海.新理念下的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J].资源导刊,2020(0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