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1/15 15:20:19 浏览次数: 作者: 郑琪 来源: 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1年11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郑琪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文中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GDP贡献多年以来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都在6%以上。与此同时,对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其在国民经济42个部门中影响力系数位列第16位。建筑业在促进社会就业方面的贡献长年位列各行各业之首。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建筑行业长期以来也面临着耗能高、污染大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实现行业绿色转型,继续保持建筑行业的发展优势,这是摆在全体建筑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行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思考,提高站位,引入科技创新,勇于探索实践,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意义


“3060目标”与建筑行业节能减排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国要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用不到30年时间完成“碳中和”。这样的时间表与发达国家的进程相比更具挑战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随后,“3060目标”被纳入到“十四五”规划建议之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将做好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


建筑业作为耗能重点行业,在实现“3060目标”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建筑行业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37%。虽然与全球比例接近,但是总量很高。建筑能耗主要由建造能耗和运营能耗构成,其中,建造能耗占比14%、运营能耗占比23%。按照“3060目标”,预计中国建筑行业在2030年能耗降低约40%,2060年能耗降低约75%。这是一个难以完成的目标,又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目标。我们只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才能自觉地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开拓行业发展的新格局。


建筑行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筑行业发展要从追求高数量转向追求高质量,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绿色节能低碳的建筑产品。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行业为改善城市面貌和人民住房条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不同的历史阶段,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也不同。过去,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新时代,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则是“好不好”的问题。如在北京老城改造过程中,曾有一幢上世纪80年代的低效办公建筑,经过绿色节能改造,在屋顶建设了一座小型气象站,根据它的自动调度,窗户的外遮阳百叶可以自动升降、调节角度,减少了空调的使用。改造后的建筑能耗接近为零,获得了“近零能耗建筑认证”。当前,在国家一系列战略、政策的引领下,建筑行业正在以焕然一新的绿色升级产品,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绿色正在成为我们的第一选择。


面对城镇化进程,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63.89%,比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低了16.11%,与美国82.7%的城镇化水平还有18.81%的差距。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测算,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5%至80%,新增近4亿城镇居民。这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一个机遇,建筑行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可以获得充分的市场发展空间。国家统计局和智研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施工面积92.7亿平方米,其中新开工建设面积22.4亿平方米。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市场规模呢?如果仍然按照传统建设模式,一味追求“多拉快跑”,不顾生态环境,那么环境状况会进一步恶化,雾霾天气会频繁光顾,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城市化遗留的能源危机、气候危机和水资源危机将会再次上演。所以说,城镇化进程对于建筑行业也是一次空前的挑战,只有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才能破解这一难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树立技术意识,积极打造绿色低碳节能建筑产品



发展绿色材料


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材料创新。要大力推广使用绿色建材,特别是利用废旧材料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循环经济。2020年,北京市小汤山医院防疫工程,通过对废弃混凝土的再利用技术,制成用于铺装地面的广场砖,质量好、强度高,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的困难,还降低了能源的消耗,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创新绿色技术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是建筑行业转型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新疆吐鲁番地区在建设新型住宅示范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为住宅提供清洁能源,改变了过去更多依靠煤电能源的状况,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耗水平;山西省大同市国际能源中心示范园项目使用了绿色幕墙技术,在建筑的各个立面均匀设置可开启幕墙,面积比例虽然只有全部幕墙面积的5%,但却实现了90%以上的室内空间自然通风的目标;北京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通过采用绿色通风技术,在室内风口设置纳米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有效控制了室内PM2.5浓度。在建筑产品升级换代过程中,通过绿色技术集成可以在节能减排方面获得巨大成效。


推广绿色管理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建筑运维管理技术水平的提升。因此,要抓住技术进步的机遇,推动绿色运维的发展。对运维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进而通过数据实现对建筑运行的有效控制,是实现绿色运维的关键。这不仅是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领域。目前,在有些建筑的运维管理过程中,已应用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功能对暖通空调系统、冷却水系统、输配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进行能源使用优化分析,对重点能耗设备进行管理,挖掘节能减碳的潜力。应用能源管理系统建立的项目关键绩效指标分析,对单位面积综合能耗、空调能耗、照明能耗等关键指标进行考核分析,给各能耗区域定义能耗级别,并与公共建筑节能评估标准进行比对,划分出能效等级,使管理者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各个项目及整个区域的能耗情况,发现高耗能区,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对于单体建筑而言,通过数字运维管理可以做到降低能耗。通过网络技术则可以对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进行运维管理。这不仅会对绿色节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会对建设韧性城市会提供巨大帮助,使城市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加强创新实践,推动建筑行业系统化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3月15日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指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系统性思想是指导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导思想。


推动建筑行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改变生产阶段分离、相互衔接不紧凑的问题。因此,向全过程转变是系统化的第一个要点。传统建筑业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了几大部分,包括前期决策、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建筑运维,每个部分相对形成了独立的工作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专业能力的提升,又涌现出很多专业机构,如招投标、造价咨询等机构,使得目前建筑行业形成了几大部分加若干专业机构的分散状态。这种分散造成的结果是在形成建筑产品的过程中反复迭代,既消耗了时间又浪费了能源。传统的建筑行业还具有人员分散、资源分散和周期漫长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传统的模式难以形成连贯、持续、完善的系统。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壁垒、系统整合,是创新工作模式的关键。系统工作模式的特点是全过程,全过程覆盖从建设之初到运维的整个过程,改变了过去碎片化的状态,形成一个整体。整体运转密切了环节之间的连接、减少了反复过程、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效能。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文推动实施全过程工程咨询,在这种大背景下,行业企业应及时制定企业战略,推动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发展。


传统的建筑业工作模式是关注重点要素,以质量、进度、成本作为关注的重点。然而,建设过程是一个综合集成过程,只关注重点的方式,适用于高速增长的时期。在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下,不仅要关注这三个要素,还需要管理者关注全过程的全要素,包括项目控制、投资控制、产能组织、物流组织、合同及保险等全部生产过程的要素。当把全部要素置于全过程之中时,建设的过程才能始终处于一种受控状态,追求建筑全面高质量的目标开始成为可能。


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建造转型


智能建造的先期工作是数字化,其不仅要求将建筑模型实现数字化,而且要以数据为线索,实现三方面的协同。


第一个协同是建立结构数字模型和机电数字模型,实现建筑造型与结构体系、机电系统的空间协同,改变当前拼装的模式,实现建筑集成化的转变;第二个协同是建立机电系统的空间协同。当前,设计图纸并不能控制机电安装过程,造成了安装结果与设计不相符,甚至影响建筑品质的问题。电系统的空间协同,实现了建筑内部的水平管廊与竖向井道对接,提供了合理的安装距离、检修通道,实现了系统内部实现模块化安装;第三个协同是数据协同。计算分析软件之间的数据协同,可以使得建筑功能更加合理。


智能建造的中期工作是在施工过程中推广智能技术。当前已经应用的无人焊接、机器人安装等先进技术,代表了智能建造的未来发展方向。在设计模型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的施工组织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建造阶段实现智能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重要的是打破阻隔,实现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一体化贯通。


智能建造的第三阶段是智能运维。当前,首先要实现的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控制。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攀升,智能控制会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向城市及其跨多个城市水平发展。智能控制并不是终极目标,随着智能学习能力的提升,智能运维系统可以通过学习,主动推送服务。智能服务既包括对使用者、居住者的服务内容,也包括对于整个建筑的运行状态的分析和预先判断,可以大大降低运行问题的发生,减少城市突发事件,提升城市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推动建筑行业从工程建造向全生命周期转型


2020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这为统筹解决现代城市治理难题,系统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强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整体性,从系统性观点出发,以大建筑业的视角,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遵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大建筑业的系统观点发现和推动设计、施工企业延伸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建造和运维管理脱节问题。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很多重要建筑就曾委托施工企业继续进行建筑运维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建筑企业延伸服务的优势,可以概括成为一句话:接得快、用得好。设计和施工企业可以发挥他们熟悉建造过程的先天优势,准确把握管理难点和管控要点,减少后期管理风险。通过从前到后的推动作用,促进建筑运维水平提升。建筑的建造者和维护者角色的统一,使得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可以得到始终如一的陪伴和照料,对于高效地发挥建筑效能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