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新发展态势下,行业企业如何做好运作逻辑革新?

发布时间:2021/9/13 16:17:16 浏览次数: 作者: 祝波善 来源: 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1年9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行业发展态势与企业运作逻辑革新


天强TACTER总经理  祝波善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变化,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新格局、新态势。2021年上半年以来,行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更大差异、更大分化、更大变数。


行业呈现“K”型复苏特征


从天强公司发布的思翔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信心指数(图1)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两项指标均未达到基准线,分别为91.0和93.2,同第一季度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回落。从更长的维度来看,过去5年,企业宏观指数一直围绕基准线上线波动;其中,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两项指标大幅下落,但随着政府投资拉动和经济的逐渐复苏,两项指标迅速回升,在2021年第一季度达到顶峰。景气指数方面,重点指标如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和毛利率等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现金流下滑最为明显(图2)。


图1  2021Q2思翔工程勘察设计企业

景气指数与信心指数





图2  2021年一、二季度思翔发展指数主要指标对比



根据天强公司第二季度开展的调研情况来看,仅有12.7%的企业表示市场竞争好转,市场需求两极化更加明显。今年第二季度与去年第二季度相比,32.7%的企业表示市场的需求在减少,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30.9%企业表示市场需求减少,27.3%表示需求增长,呈现两极化趋势(图3)。


图片

图3  2021年一、二季度市场需求变化调研结果对比



与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经营表现明显放缓,且发展呈现两极化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40.4%的企业表示新签合同额下滑,28.4%表示有所增长;36.4%的企业利润率有所下滑,20.9%表示增长。与第一季度相比,经营表现有所放缓,39.1%的企业利润水平有所减少,35.5%的企业营收下滑,33.9%新签合同额下滑(图4)。


图4  行业经营状况变化调研结果


从整体的调研情况来看,各项指标对于不同所有制、不同细分领域、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呈现了明显的分化。行业呈现出“K”型复苏的趋势。具体而言,对于国有大型企业,部分一体化服务能力强、科技创新发展较好的企业,率先走出了低迷,有着较好发展态势,各项指标一路向上。与之相比,部分地方型设计中小院、以施工图为主的民营小型设计企业,目前经营较为困难,走出低迷的压力增加,各项指标也不尽如人意。


当下对于行业发展的认知“陷阱”


审视行业当前的阶段特征不难发现,业内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上,起码是一个新旧阶段的衔接点。在后续的发展中,要注意避免陷入发展的认知“陷阱”。


第一,把“门槛”当成了能力。很多企业没有构筑起真正的“护城河”,也忽视了企业内在能力建设,过于关注依赖壁垒或者关系的市场机遇,反而失去了真正能力建设的时期,不利于市场长期竞争关系;过于忽视能力对于市场机会的正面激励,失去了市场适应能力构建意愿。


第二,面对新的业务,停留在概念层面打转,进入发展无序规模化。业内企业对于全过程咨询服务和工程总承包热情不减,已经在业内形成跟风或者“内卷”的趋势,不做不行,做了不挣钱,两难抉择下是对工程组织建设模式创新理解的偏差;没有真正领悟以设计引领的工程总承包的内在逻辑是解决项目问题,而不是设计与施工的简单加总。当下,很多企业提出布局数字化转型,但很难迈出关键的第一步,对于数字化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无法读懂数字化背后的逻辑:数字化不是代替原来的传统设计业务,而是要让设计增值。企业既想做大,也想做强,关键在于规模化发展的背后是否有序。无序的规模化是非良性的发展,资源、业务、逻辑无法实现有效协同,追求短时期的快速增长、规模扩张,容易带来企业“虚胖”问题,在新赛道上无法走远。


第三,经营发展逻辑偏差。过去以任务导向为核心的管理解决了权责利问题,但面对新的供需格局,原有的管理逻辑已然失效,只有一小部分人能理解和参与;在管理上过于关注“不确定性”,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不确定性”上,管理耐力和韧性不足,导致战略摇摆不定,而忽视了“面对不确定性”,又如何打造属于企业的“安全带”;混淆寄生与共生关系,企业寻找战略投资者或者战略伙伴时忽视了“势均力敌”,更多的是寄托于依赖一种关系从而实现发展,这种关系往往不牢靠,也走不长远。


走出发展“陷阱”,需要同频共生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面对未来发展,设计企业发展依然存在较多困扰,怎么跨越“不确定性”,在新的产业秩序里实现持续发展,构建适应新时代的经营管理理念,对企业而言依然是一项巨大挑战。企业需要建立新的逻辑来审视、架构企业的发展图景,以同频共生理念构筑新生命线,构建重启的力量,激发新的动力与活力,谋划未来企业发展的全新路径。


资源与业务同频。变革转型早在“十二五”时期就被业内企业频繁提及,但成效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资源逻辑与业务需求不匹配。新的商业生态导致业务需求发生根本性改变: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孕育巨大发展机遇,存量市场带来的是集成化、一体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场景式服务创新需要的是全生命周期的统筹运营能力……种种变化要求设计企业结合资源禀赋重新出发,找到与业务特质契合点。与此同时,资源内涵不断扩展,从资质、技术等传统资源到数字、财务、运营管理等生态资源,资源导向从占有到运营,寻求开放合作,共创共享。


企业与客户同频。当前,设计企业普遍感受到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业务发展不顺利,无法有效体现设计价值。面对新型工程建设组织模式,设计企业应该在客户关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从满足客户需求,到主动引导、创造客户需求,设计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正在从简单交易关系变成深度交互关系,乃至是生态关系。将客户问题转变为发展机会,需要确立用户思维,聚焦价值创造,通过搭建产品化服务逻辑,重塑服务模式,找到与客户共商共话的成长道路。


企业成长与员工成长同频。企业成长的诉求常常关注在规模扩张、效率最大化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员工成长的诉求则关注在个人成长、发展前景以及工作带来的社会地位以及尊严感,两者的成长路径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与冲突。管理的意义在于寻求两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达成双向赋能、平台共生,这对于设计企业在机制体制构建、企业文化打造以及管控尺度把控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要素共生。3.0时代设计企业的关键要素已经从单一走向多元,技术、人才、管理、资本、数据等全域资源要素正以共生逻辑影响着企业的创新发展。产业生态融合、场景化服务以及智能化改造都在倡导“设计+”的概念,设计与技术、数字化、IP等有效协调构建业务要素创新;数据、资本、资源以及文化等新型管理要素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叠加协同,铸造起企业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


组织共生。组织共生解决的是“责权利能”的关系,不仅需要考虑内部资源协同,还要考虑与生态链的协同联动。为此,设计企业需要从封闭到开放,打造内外结合的生态组织能力;从单一到多元,打造复合型组织能力,赋能共生;从个人到集成,在平台上实现个人能力集成,爆发指数级增长;从经验到数据,打造真正的数字化、智能化组织运营体系。


价值共生。迈入生态时代,设计企业与生态伙伴从竞争关系走向共生关系。所谓的共生,不只是简单地寻求合作,也不是寄生,而是要从更大的战略格局层面出发,明确企业生态占位的核心竞争要素。为此,设计企业需要坚定设计创造价值的信念,勇于跨界、建立开放共享的生态治理体系,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