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解构“十四五”,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
天强管理顾问总经理 祝波善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政策、市场环境,深度不确定性的特征日益突出,原有的发展轨迹、路径、范式被改写,对于相当多的企业,必须要重新思考、架构未来的发展理念和模式。简而言之,面对新形势,所有企业都有发展之虑,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有切实的生存之忧。如何有效地处理好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如何积极地谋划应对,寻求发展突围与创新发展路径,成为行业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风险,每家企业都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压力,当然也会有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发展机会。如何回避发展风险、抓住发展机会、平衡好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样是摆在每家企业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发展场景,亟需升级自身的发展质量,提高发展韧性,实现可持续性生长。
面向未来,不确定性在上升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之下,经济双循环将会带来新的市场格局,需求端正发生着深刻嬗变,行业监管改革改写了行业的内在运作逻辑,新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所有企业的内在发展要素与动能,企业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比以往更复杂、更深刻、更全面,这些都对企业运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近年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已经进入了深刻调整期,其中既有政策因素也有市场因素,行业的结构、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改变。疫情的暴发不会改变这种趋势,反而会加速这种趋势的演变。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面对一系列新的要求,不是业内所有的单位都能适应,未来企业发展两极化趋势将会进一步演变和加剧,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将会提前出局;业务创新加速迭代,适应新需求的相关细分市场将会进一步爆发,服务与场景融合将会进一步加深;企业运作管理逻辑加速更新,强调持续生长,更加注重生态资源的构建与累积。
从数据看当前行业发展现状
从几组数据来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现状。从2020年第二季度天强公司发布的思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指数来看:二季度思翔景气指数为43.2,虽然比第一季度有所上升,但依然反映出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不理想,企业经营状况低于基准线;二季度思翔信心指数为42.6,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释放出一些空间,缓解了市场压力。
从2020年半年度天强公司开展的疫情影响调研结果来看,44.9%的企业表示一季度以来受现金流紧张困扰较大,二季度虽有所好转,但仍然面临经营成本压力大带来的资金收紧的问题,几乎所有设计企业都表示现金流主要来自业务收入,收入的下滑导致企业现金流紧张;43.9%的企业表示二季度营业收入下滑15%以上,其中53.8%的交通设计类表示营业收入下滑30%以上,12.5%的水利设计类表示营业收入有15%以上的增长;47.5%的企业表示二季度新签合同额同期下滑15%以上,其中50%的工业工程设计类企业表示新签合同额下滑30%以上。
从2019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数据来看,行业营业收入规模持续增长,但结构性、深层次的问题也不容忽视。2019年行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6.4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7%,从规模上看,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过程。但是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总营收中只有8%是纯设计收入(5095亿元)、52%是工程总承包收入、32%是来自施工等其他收入,当然这也是我们业内企业业务转型相关效果的体现。这组数据也折射出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那便是业内单位通过业务链条延伸与拓展的成效是否理想,从利润总额来看,2019年全行业利润总额2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明显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利润总额增速在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值得关注的是,行业2019年应交增值税总额1239亿元,比上年下滑3.2%。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上述的数据可以看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与隐忧是客观存在的。业内单位面对复杂、多样的环境,依然处在不断适应和调整的过程中,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与压力不容忽视。
第一,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护城河”在逐渐消失。行业内企业过去主要依赖资质的壁垒,客观上对于新进入者是一道屏障。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业内单位而言拥有了一条“护城河”。如今,随着一系列监管改革,以及产业形态改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长期以来形成的资质“护城河”效应在逐步弱化。对于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业内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需要通过不断创新、突围,立足于价值服务进行创新提升,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第二,相当多业内企业的产品服务相对传统、盈利模式单一。纵观行业发展,长期以来,较大程度依赖于投资高速增长带来的增量市场。面对变化的环境,对环境的适应性、自身的敏捷性等相对不足,缺乏长期的战略布局和战略谋划,缺乏应有的创新能力,由此导致抗风险能力弱。
第三,数字化的意识与能力相对薄弱。行业内单位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个别单位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立足于整个行业角度看,依然显得比较被动与滞后。目前业内单位更多的努力还是停留在数字技术的应用方面,对于数字化的商业模式构建,探索依然不足。这就不仅需要通过数字化推进业务模式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培育能力。
第四,集成化、一体化、全程化能力不足。在建设分段管理模式下,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核心是提供某个环节的服务,面对新的政策导向、新的需求、新的产业融合,业内企业需要立足于建设工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定位并构建自身能力体系。切实着力提升在前端的规划、策划,全程的项目管理能力,乃至运营的策划、把控能力等。
第五,传统的管理模式及运作逻辑的弊端日益显现。长期以来,业内企业的运作逻辑以生产经营为导向,在相应的管理模式方面,只是为了生产经营需要进行架构设置、权责划分。相当多的业内企业内部缺乏足够的资源集成能力,缺乏新业务培育与传统业务发展的统筹能力,缺乏业务创新的体系、机制和文化。
解构“十四五”战略布局 回顾“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业内企业是面向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的市场,通过不断进行业务链条延伸、跨领域拓展、跨区域布局,实现了规模上的扩张。面向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设计企业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变化、自身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大的变量。在结构性改革和新秩序的重构过程中,必然需要业内企业跳出原有的发展逻辑,在新秩序中谋划发展。 面向未来五年的发展,业内企业需要切实确立战略思维,从战略的视角观察外部环境变化、行业演进、自身发展。企业的战略谋划,就是面对一个不确定性,提高自身的适应性,进而寻找自身发展之路的过程。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过去十几年的发展,基本上是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通道之中,设计单位在业务创新、区域布局以及组织架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尤其是行业探索与资本、产业的紧密结合,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整个发展环境、发展内在逻辑都会面临深刻的改变。 如果“十三五”时期是行业规模化增长时代,那么“十四五”时期将是行业建立“生长型”要素的时期。“十四五”时期,设计企业需要确立生长型的战略理念,真正是以自身的持续升级迭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升、自身发展层级升维作为根本的追求,并且能把创新、改革真正作为提升的动力,与生态结合,向生态寻求发展新空间。 过去面对发展的问题,更多的思维和逻辑是去考虑如何有效解决问题,而未来在生长型战略理念指导下,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问题变成业务机会、业务发展的空间,把外在的问题内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这是业内单位开展“十四五”规划工作需要确立的新理念、新思考问题方式。 建构生长型战略 商业模式创新。正在开展的“十四五”战略规划,一定要系统性、结构性地进行构建。过去我们是针对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重点问题来解决,面对未来,必须从整体的结构性上来谋划、架构,整体上要有清晰的总体发展战略定位。明确总体定位,布局多样性生态、谋划差异化定位,战略发展理念要外显。同时,结合总体战略定位,要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切实推进相应的创新,基于广义的客户价值需求,提供综合化、集成化的一站式服务,与生态伙伴能够构建共生共赢盈利模式,借助数字化手段以及资源整合协同创新服务价值转化模式(图1)。 构建持续迭代的动力来源,做好资源保障、组织保障、体制机制保障。革新升级组织运作逻辑,建立生态视角,以赋能为导向,创新企业文化,以共享赋能的中台建设为核心,建立价值创造型企业总部建设,布局区域协同运作,从而实现业务板块化管理与协同运作。 创新生态化发展模式。过去设计企业的发展更多是依赖内部力量的升级,但是面临着能力的局限性,面向未来,要与行业、相关产业建立更广泛的生态链接,建立生态价值网络,创新发展模式,立足生态伙伴关系构建,关注并购重组、投资合作、联合合作等不同发展模式创新。 加速数字化赋能。产业互联网促进商业社会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数字化也将成为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驱动发展的新要素和新引擎。当前,行业内企业多数处于数字化初始期和反应期,疫情的影响加速了行业数字化的进程。“十四五”将是行业加速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时期,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突破,从而借助数字化为企业赋能,企业领导者要对数字化战略有明确的愿景、投入,以数字化扩张产品与服务内涵。同时,要找到数字化业务的盈利模式,以数字化方式实现数据的直接和间接变现;构建数字化业务流程,对产品服务、资产、商业流程以数字化方式连接,实现高效运营;强化用户体验,以数字化信息和交互方式重塑与客户、合作伙伴以及员工的体验。 战略管理支撑。确保企业内部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能够支撑到位,切实让战略构想能落到相应战略行动上。真正的战略管理能力,可能会成为设计企业走向“十四五”乃至更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力(图2)。 过去,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又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面向未来,有新挑战也有新机遇,有新问题也有新可能,有新压力也有新空间。当前,能否切实进行深度思考、有效谋划、统筹部署,将影响各家单位未来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