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图审查业务应用研究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闫文凯 詹松
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是促进建筑行业技术升级和建筑领域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筑领域普及和深化BIM应用,对提高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参与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障工程建设优质、安全、环保、节能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BIM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兴起,技术理论研究持续深入,标准编制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同时,BIM在部分重点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管理中陆续得到应用,推进BIM应用已成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多地政府还制定和出台相应政策,就如何利用BIM技术推动施工图审查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
从宏观层面看BIM技术审图趋势
国家政策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BIM技术应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文件,通过政府投资类项目带动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的集成应用。
2016年,住建部印发《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建质函〔2016〕183号),提出建立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审查及存档系统,推进基于二维图的、探索基于BIM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开展白图代蓝图和数字化审图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工程竣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基于BIM的工程竣工备案模式。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提出要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为项目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建筑业提质增效。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提出实行联合审图机制,将建设项目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设施许可事项的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现一类机构、一次审查、结果互认;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建设项目施工图审查。
为了实现在2019年上半年将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在120个工作日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要求“试点地区在加快探索取消施工图审查(或缩小审查范围)、实行告知承诺制和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等方面,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BIM技术支持
随着BIM技术在设计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成熟,基于BIM的正向设计逐步开展[1],BIM设计的价值在于以BIM模型为载体的建设工程信息在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信息的无损传递和共享。而BIM设计能否充分发挥其价值,实现从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维各阶段的BIM全过程集成应用[2], BIM审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利用BIM三维技术可进行在线可视化审查,可以从任意角度查看任意专业的三维模型[3],直观地读取设计者的意图,保证设计意图及信息的无损传递,将因信息理解错误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审查工作效率,同时可在虚拟建筑空间中检查各项设计性能参数,方便直观、快速、全面地查找设计错误。
通过互联网和云服务方式,采用BIM模型交付、审查、变更、批注,审查意见等信息实现留痕管理,通过有效的BIM版本化管理,相关主管部门可实时监控并保留BIM模型审查情况,将传统的“事后监管”模式改变为“事中监管、全程监管”,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保障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
施工图审查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家政策与监管方面
很多地方的审图系统与审图方式尚不能满足“联合审图”的政策要求,无法实现“一类机构、一个标准、一次审查、结果互认、多方共管”。监管部门无法方便地通过现有方式进入图审系统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无法满足“双随机、一公开”的随机抽查要求,主管部门难以对项目的多维度及机构工作质量进行统计分析。
审查系统技术与性能方面
由于各地原施工图审查方式与流程相对比较简单,并且主要是针对二维施工图文件基础上进行开发,存在勘察设计文件无法共享、审图过程需借助客户端软件、无法实现网页审图和客户端相应速度较慢等情况。审查图纸的实现方式仍不够方便、直观,对年龄偏大的专家群体来说,适应过程可能会更长。最重要的一个技术难点是缺少BIM三维审图技术支撑,多数现有审查系统的架构无法拓展BIM审图功能,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对接方面也存在无法继续开发的情况。
施工图审查业务不确定性
近两年来,政府大力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力度,而施工图审查的改进是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在保留施审环节的前提下,政府购买效率最高,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审图效率、压减施工许可审批时限,而且可以消除因市场化运作给施工图审查工作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但其难点在于:一是政府主管部门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承担起比以往更大的责任;二是地方财政是否愿意或者负担得起这笔费用,给施工图审查业务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业务需求及解决方案
业务流程分析
依据国家与各地政策的发布与实施结果,按照目前施工图审查方式与要求,BIM施工图审查建设覆盖的范围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同时涉及的主管部门有住建部门、消防部门、人防部门。
在此基础上,BIM施工图审查的业务流程(图1)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接各地工程审批平台后,建设方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发起审查事项申报,申报成功后同步至BIM图审系统,同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BIM模型资料提交。
二是勘察设计单位收到资料提交通知后,在BIM图审系统上进行模型资料的上传,上传完毕后提交报审。
三是系统根据遴选规则自动或手动为报审项目选择审查机构,并推送审查项目给选定的审查机构,审查机构收到通知后至BIM图审系统进行项目的接审、任务分配并开展技术审查工作,在线填报审查意见,并确定是否审查通过。对未通过的项目系统发送通知至相关建设方、勘察设计单位,要求进行整改答复。
四是勘察设计单位收到整改通知后,至BIM图审系统进行BIM模型资料的修改完善并提交修改资料至系统,同时对意见进行在线答复。过程中建设方全程监控并在有异议时进行协调。资料整改提交并答复完毕后,再次提请审查,系统发送通知给审查机构。
五是审查机构收到审查通知后,至BIM图审系统进行BIM模型的再次审查,如果审查不合格,重复审批和推送的环节,直至审查通过。审查通过的项目由审查机构进行BIM模型资料归档,并生成电子合格证。
六是项目审查通过后,系统自动将审查结果和BIM模型资料推送到相关平台完成BIM施工图审查工作。
主要解决方案
(1)BIM项目报审阶段
建设单位通过系统录入报审相关资料,通过选择对应的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完成。审查项目报审通过后,由勘察设计单位先将报审文件进行上传,并且在过程中提供项目BIM设计变更管理,对已取得审查合格证的项目可由建设单位发起变更申报,开展变更审查,以满足项目变更需求。
(2)BIM资料上传功能
需要提供勘察、设计、建设单位BIM设计成果的交付应用服务,包括BIM模型文件的上传、BIM交付文件管理、文件汇总提交、交付文件送审等功能,如BIM模型文件管理,一个项目有多种专业,为规范化管理并满足后续模型审查需求,要求具备对模型文件的目录式管理能力[4]。此外,BIM模型版本管理,需同时支持文件的版本管理,可实现历史版本追溯(图2)。
(3)BIM项目审查阶段
这个阶段要求具备审查过程在线化应用和模型审查两个方面的重要能力,分别强调施工图审查过程与BIM技术能力。审查过程在线化应用包括审查过程管理(审查意见、意见回复、复审),合格书发放,模型及审查信息归档备案,并联审查;模型审查能力包括模型全专业集成浏览、模型在线审查批注(图3),二三维联动审查(图4),模型变更对比(图5)等几个方面。
(4)BIM项目监管功能
BIM图审监管实现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多纬度实时监管,从而掌握BIM审查项目情况,从全过程、全项目、全周期、全地域严格把关模型审查,并且利用BIM模型可实现全程可视化监管。BIM项目监管具体包括项目监管、机构遴选、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项目监管:监管部门可以对项目进行全过程随机抽查,以项目的BIM模型为信息载体,直观可视化查看项目多维度的信息,还可以按照区域划分监管权限,方便监管部门内部分工授权分区监管。
机构遴选:主要提供监管部门,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为报审项目指定审查机构,并维护遴选相关条件规则。
统计分析:监管统计是为监管部门提供的对各个项目、机构、审查结果、审查时限、工作量等信息进行多维分析统计、报表生成的功能。通过对数据的多为分析和直观展示,实现数据化监管、智慧监管。
(5)BIM数据标准
这部分数据标准分为两种:一种是文件数据标准,包括BIM设计文件的格式[5]、信息呈现方式、细节处理方式等;另一种是通过数据接口管理,形成数据集成对接的保障。具体来说,数据接口管理有数据编码规则,BIM施工图审查和外部业务进行数据交互的基础支撑和对外接口,通过对外接口向外部业务系统提供通知、数据和任务流转。
(6)BIM技术基础支持
BIM技术基础支持是指底层能够支撑三维模型技术,主要是为了实现BIM三维模型的轻量化转换、在线浏览、在线审查批注等功能,以支撑BIM施工图审查业务的全过程,包括模型文件管理、图形引擎、模型在线浏览、模型数据提取等。
BIM技术及相关政策给施工图审查带来的变化
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与推广应用符合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政策导向,对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完善政府监管方式,加强BIM相关技术标准实施的监管,建立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施工图审查、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验收、档案归档等环节的监管方式和工作制度,逐步将BIM融入到相关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协同工作效率。
经济效益
通过BIM技术可提供二维图纸与三维模型辅助审图功能,在二维图纸审图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三维视图,对问题进行云线审批、意见留存等操作,并通过二三维对比等功能实时确认图纸与模型的位置关系,从而倒逼勘察设计企业BIM技术的发展和实际落地应用。实施BIM审图方式,为下一步施工现场进行BIM模型可视化施工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推进无纸化办公和网上行政审查批度,大幅度节约办公成本。
政策变化
现行的政策变动可理解为:为了精简审批环节,可以取消施工图审查或缩小审查范围。“缩小范围”可以是缩减审查内容,也可以是减少审查项目范围。遵循“谁设计谁负责”的原则,设计职责非常明确。增加审图环节后,等于政府和审图机构为设计分担了部分责任,之后设计质量责任由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告知承诺制”考验的是政府事先告知和事后监管的能力,同时也是给承诺人的诚信度带来极大的考验。
总结
BIM技术在施工图审查中的应用是设计行业细分领域中的一次变革,同时在设计行业全生命周期中也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的技术力量、工作流程和环境因素影响,BIM技术在设计环节的应用与落地性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三维模型数据的细节标准还未统一、数据交换还不够完美等。截至目前,此研究内容尚未对实际项目进行测试与应用,针对业务过程中的测评点与目标值还需要根据实际落地省市的施工图审查业务重新梳理与制定,针对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还需要积累与发现。随着国内软件技术力量的成长,实践性项目增多,相信BIM施工图审查技术会像传统施工图审查技术一样逐渐完善和成熟,技术问题会被逐一解决,BIM技术将会为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雷,闫文凯. 建筑工程三维协同设计流程形式研究[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4):15-20.
[2]闫文凯,张国栋. 通过BIM平台让数据从设计流动到施工[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7(1):35-45.
[3]杨国华,刘春艳. 设计企业BIM协同设计云平台建设案例研究[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7,9(1):97-101.
[4]闫文凯,李雷,哈歆. BIM技术助力提升设计质量—可视化设计与模型分析[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2):5-13.
[5]贾盈平,李春祥. Revit三维显示技术的开发及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6,8(1):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