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老水利”的水利情

——记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

这是一位一辈子践行责任和奉献,全身心投入水利水电规划与设计的行业领军人。


38年来,他秉承“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攀登,开拓了我国水资源水生态学科发展新领域,创建了我国水资源水生态规划技术体系,引领了我国水资源水生态管理技术政策体系革新。


他的技术成果被联合国系统和国际组织誉为国际典范,规划成果得到政府部门采纳,战略决策和政策意见直接被国家采用,技术方法被转换为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与标准、全国水利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技术规定、工作细则以及培训教材等。


他在资源环境国家战略、重大科学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成果颇丰,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银质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金质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等。


他,就是李原园,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




李原园,是个“老水利”,也是同事、业界同行口中的“牛人”。


“老水利”不难理解,1984年从成都科技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毕业后,他便一直与水利打交道,长期从事流域水循环、水资源、水生态、水灾害等领域理论技术研究,国家资源环境调查评价、重大水利规划与战略研究、重大工程规划设计、国家政策研究制定等工作,期间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所长助理、副所长、副总工程师、水战略研究处处长、副院长等职,而这一干就是38年。


然而,李原园究竟“牛”在哪里?翻阅他的个人履历,记者从中似乎找到了些许答案——


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了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全国水利普查等全国性重大资源环境基础调查评价,摸清了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风险状况,揭示了不同类型地区水资源水生态及干旱洪涝的演变规律与成因,形成了一整套国家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风险动态台账与信息平台;


开创性地开展了关于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社会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流域水循环与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承载能力、干旱洪涝风险识别与调控、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等科研工作,攻克一大批水资源开发利用、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水生态水环境修复保护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


主持了全国防洪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多项重大水利规划和国家重要功能区区域规划编制,在水利规划理论技术方法以及解决水资源开发治理保护的重大技术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突破性研究成果,形成和完善了我国的水利规划技术体系;


主持了多项流域区域水资源调配、江河流域治理、水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以及重大水工程建设方案论证工作,解决了一批流域区域资源环境协同发展、灾害风险控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重大技术方案与难题;


主持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利发展战略目标布局等多项事关水利发展全局的国家重大资源环境战略与政策研究,成果得到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的批准并实施;


……


“技术总负责人”的名头,加之一系列创新成果的诞生,从中可以窥见这位“牛人”的厉害之处。



李原园的“牛”并不限于此,还在于国际河流问题方面。


国际河流一般指流经或分隔两个和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目前统一使用“国际水道”的概念,它包括了涉及不同国家同一水道中相互关联的河流、湖泊、含水层、冰川、蓄水池和运河等。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拥有的国际河流数量和跨境共享水资源,均名列世界前列。中国共有大小国际河流(湖泊)40多个,其年径流量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40%以上,每年出境水资源量多达4000亿立方米,相当于甚至超过长江的年径流总量。其中,主要的国际河流有15条,流域国涉及19个境外国家,其中15个是毗邻的接壤国,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约30亿人口。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际河流的合作开发和协调管理成为许多地区国际区域合作、解决共享淡水资源的竞争利用与冲突、控制跨境水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全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备受国际社会的重视。


“国际河流争端具有很强的政治 性和复杂性,而协商谈判是解决国际河流问题的首选方式,也是争端和平解决的基础。”于是,李原园身先士卒、勇于担当,出任中方专家组长、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多项国际河流涉外谈判、技术交流与合作,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权益和发展权益。


主持多项我国与中哈、中蒙、中俄等周边国家跨界河流技术谈判工作,开展国际河流涉外谈判基础性研究;主持和参与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国外研究机构等大型技术合作项目研究,组织开展有关中国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等重大课题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代表政府或以特邀专家身份,参与联合国系统及亚行、世行有关全球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水生态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水政策制定等方面的评估与谈判工作……


1.png

出席活动照



在躬身水利水电规划与设计研究的同时,李原园还有另外多重身份。


2013年以来,他连续两届当选政协第十二、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他更是当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建言献策”,成为李原园的另一大工作重点。


在全国两会的政协小组讨论中,李原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得最多的是如何科学规划水利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水安全等方面的话题。


“以前,我们水利部门开展的工程多是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今后侧重的方向肯定是修复和保护。这是一个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在一次政协委员小组讨论中,李原园如是说。


李原园认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水是生态和环境最活跃的因素,离开了水,一切都无从谈起。


如何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李原园表示,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的功能、作用和要求,合理安排人和自然的用水,要把自然因素、环境因素、人文因素甚至文化元素紧密、有机、系统地结合起来,使水生态文明建设能维护生态环境应有的功能,又能发挥对人和社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还要解决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原园提交了一份关于强化水安全风险防控的提案。


他在提案中建议: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堤防、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等建设,要注意隐患,强化风险防控;要建立水安全风险责任机制,落实中央地方事权,推动从注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提升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全面完善水安全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推进水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


“身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就要依法行使职权,切实履行义务,积极建言献策。”回忆起近10年的参政议政历程,李原园表示感受颇多。



李原园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


2021年11月,国际水资源学会 2022—2024年新一届执行理事会当选成员名单揭晓,李原园成功当选该学会主席。


国际水资源学会成立于1971年,是一个独立的国际性非营利、非政府学术组织,也是全球水资源领域最具影响力、引领性、前瞻性的学术团体之一。


谈及自己当选国际水资源学会主席的感悟,李原园表示,近几十年来,我国和诸多国家、地区建立了水利交流与合作关系,在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水利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水利工程建设和治水经验,在世界涉水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我国的治水理念、技术、人才逐渐走近国际舞台中央,为中国专家在涉水国际组织担任领导职务、掌握话语权提供了契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李原园介绍,中国治水理念与做法已被国际社会认为是治水样板,一些治水经验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一是中国切实解决大量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世界树立了榜样。二是我国对水资源调查评价方法进行的创新性改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典范,我国的水资源规划理论与实践均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国的水电工程建设技术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风险不断加剧,全球水治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下一步,各国应如何着手开展水资源领域的合作?李原园认为,各国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持续深入研究不同尺度变化环境下水资源演变规律、机理、风险的问题;研究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路径;研究生态友好型发展的工程、非工程系统解决应对方案,提高水安全保障标准,降低风险;研究水资源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与治理水平。


在其中,中国水利学者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李原园表示,中国水利学者需在未来全球水治理中继续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共同推动全球水科学技术进步,共同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涉水目标的实现。


2.png

部分荣誉证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水安全问题,他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水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控制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警示我们,应重点关注我国在水旱灾害预警感知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李原园介绍,虽然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总体上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目前依然面临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水灾害加剧等新老水问题。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聚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水安全保障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新任务,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政策举措等。


“它是我国编制实施的第一个水安全保障五年规划,是体现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也是体现集思广益和问计于民的规划。”谈到《规划》的出台,李原园这样评价。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更具战略性、可塑性,面临的挑战更具复杂性、全局性。李原园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变化、新要求,对更高水平保障国家水安全、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加快补齐短板,消除薄弱环节,筑牢安全底线,解决累积性问题,提档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


李原园表示,要准确把握《规划》思路和重点,以国家水网为统领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进集约节约利用,以解决防洪薄弱环节为重点完善防洪工程体系,以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带动智慧水利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水利工作要抓住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治理体系再上新台阶。”谈到未来水利事业的发展,李原园信心满满。(本刊记者刘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