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经历了以城镇化、全球化和人口红利为驱动的黄金时代,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5%大关,传统基建市场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调整。面对国内市场饱和、增长乏力的现状,勘察设计企业将目光转向海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本文结合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20余年的海外发展经验,探讨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的可行路径、风险防范以及能力储备,以期为同行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参考。
如何迈出第一步
“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出去”。首先是选择目的地。企业需综合评估潜在市场的政治、经济稳定性,以及自身所在行业基建投资潜力。例如,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区域新兴国家,因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推进(如沙特2030愿景、印尼迁都计划等),以及国内产业向外转移等因素均释放出巨大基建需求,成为热门选择。其次是选择“出海”路径。“借船出海”,通过项目合作、跟随央企或产业资本“出海”,适合资源有限的企业,是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最佳选择;“造船出海”,直接向目标国家派驻团队,成立机构,开展属地市场经营,适合有一定风险承担能力、有海外经营人才储备、业务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中大型企业;“买船出海”,通过投资并购快速获取行业资源,适合具备专业投资与风险管理能力的大型企业,如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外再造计划。
三种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渐进、并行,企业可以先通过“借船出海”熟悉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锻炼海外经营人才,待条件成熟后再“造船出海”,在属地国家深耕发展或向其他国家扩张业务,从“走出去”进阶到“走进去”,最终通过“买船出海”并购头部企业,实现从“走进去”到“走上去”的跃升,实现业务的全球高质量发展。
充分认识风险
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不研究风险、不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而盲目“出海”,有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政治稳定方面,如缅甸政局动荡、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存在的反政府武装都会影响项目实施,轻则物流中断、项目暂停,重则员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得不偿失。企业需坚持危地不往、乱地不去的大原则。
经济方面,重点关注所在国的外汇支付能力与汇率稳定性。有些国家货币波动剧烈,如2023年6月尼日利亚央行开放外汇市场后,奈拉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从750奈拉/美元跌至最低1680奈拉/美元,造成了巨大汇损。此种情况下,企业可提前筹划,通过外汇远期合约锁定汇率,或选择美元结算项目等方式,做好防控避险。
法律文化方面,涉及劳工法、环保标准、宗教习俗等差异性。比如,南非严苛的劳工、环保相关法律,沙特的斋月,以及很多国家都存在的劳工签证问题等,都会对项目实施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企业派驻海外机构的涉税风险、商务合同的合规风险,以及美国的长臂管辖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技术方面,企业要格外关注采用欧美标准的项目,如无相关经验,从报价阶段就要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做技术支撑,避免对工期、成本估计不足。
国际化能力体系建设
应对上述危机的根本解决方案,在于做好公司的国际化能力体系建设。危和机是辩证统一的“一体两面”,事在人为。对于勘察设计行业,国际化能力体系建设的关键是要培养“技术+商务+跨文化”复合型团队。
组织模式上,由于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理工科毕业生与优秀工程师,构建“国内技术中心+属地化服务团队”的协同架构是最好选择。通过当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实时跨国协同。海外团队建设的重点是做好市场经营、风险管控、项目管理、客户服务,具体的设计、技术工作由国内技术中心实施。
国际标准的应用能力也是海外发展必备能力之一。原则上,勘察设计企业要将推广中国标准作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采用中国标准是我们掌握项目技术主动权的最重要一环。但在实际市场开拓过程中,对于一些跨国集团或者位于特定国家的项目,欧美标准仍是主流,尤其对于FIDICEPC项目,咨询公司对项目的影响举足轻重。如果企业对国际标准不熟悉,没有相应的设计能力,对FIDIC合同体系不掌握,对咨询公司管理模式不了解,项目履约将会面临巨大风险。不过,好在一些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先锋官”已走向海外20多年,且自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推动了大量企业走向海外,培养了大量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国际标准方面,很多专业机构已有能力提供全流程咨询服务。因此,企业除了在实战中大力培养自有员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外,社会化资源的有效补充也可以实现对海外业务拓展的支撑。
海外勘察设计业务实操贴士
勘察设计资质在海外不受限制
在海外,一般工程项目并不需要特别资质,而且国内的资质在国际上并不完全通行。海外业主一般通过公司业绩来判断企业的能力,通过履约保函来管控履约风险。因此,国内企业在海外开展多元化工程有先天优势,只要抓住大客户,获得了客户的充分信任,可以通过整合国内各行各业优质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当然,这也会导致国内企业在海外的跨行业竞争。
了解当地政府设计审查要求
国内企业在海外最常遇到的是消防设计审批问题,如中东、东南亚地区国家一般需要委托当地专业机构进行图纸转化与审批公关。很多国家规范体系不健全,审批过程中又存在非技术因素,尤其在越南,近年来因火灾事故频发,消防设计审批难度不断加大,消防工程成本难以控制,风险很大。因此,国内企业在合同谈判阶段最好将该项工作划归业主。有的国家(如泰国)规定,所有设计图纸都需有资质的设计院或在当地注册的工程师签字背书,在此情况下,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委托设计转化或聘用当地注册工程师等途径解决。
国内产业投资“走出去”,必然需要国内勘察设计企业提供属地服务
好比世界各地的中餐馆,实际服务主体是长期在海外生活、工作的中国人。因此,在海外服务中国客户也是海外经营的重要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内产业链在全球范围的布局与迁移只会不断加大,这也为广大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机遇。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在海外已拥有20多个属地公司,业务辐射近40个国家。实践探索表明,勘察设计企业“出海”不仅是业务空间的拓展,更是商业模式的革命。当企业完成从“借船出海”到“属地化深耕”、从“标准跟随”到“技术引领”、从“项目驱动”到“生态构建”的三重跨越,便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未来,随着智能建造、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国勘察设计企业有望以“技术+标准+数据”的新三角模式,开启从“中国服务”到“全球智造”的崭新篇章。那些既能扎根属地市场深挖需求,又能整合全球资源协同创新的企业,必将成为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中的领航者。(本文作者高星系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