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华中地区最早的风景园林设计甲级资质专业设计院,长期致力于城乡生态规划,园林、绿道、滨水、校园、地产景观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并提供专业的EPC一体化服务,先后完成设计作品3000多项,荣获国际及国家级表彰40余项、省级表彰100余项、市级表彰100余项。
从汉口江滩到东湖绿道,从中山公园、沙湖公园到武汉园博园、戴家湖公园,绿意不断浸染着武汉这座城市。清晨,从啾啾鸟鸣中醒来,武汉市民开窗即可见到满眼绿色的口袋公园。在这生机盎然的绿意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园林院”)的“生态画作”随处可见。
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绘出“荆山楚水”
“武汉园林院成立于1980年,是华中地区最早的风景园林设计甲级资质专业设计院。”武汉园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让余敏介绍,2000年以前,武汉园林院承担的大多是市区老旧公园的提升改造,如武汉动物园、中山公园、洪山广场等。2000年以后,顺应城市品质提升的需求,武汉园林院也开启了大型园林绿化景观项目设计。
生于斯,长于斯。位于武汉江岸区的武汉园林院,其作品充分体现了地方文脉传承的优势。
在武汉园博园的整体设计中,武汉园林院将荆楚文化中的“荆山楚水”与场地融合,园区规划以楚文化为主要设计构思,形成了以荆山、楚水为主体的公共景区。自2004年起,武汉园林院先后参与了九届园博会和两届世界园艺博览会中“武汉园”的设计,同时以“武汉园”为媒介,充分挖掘荆楚文化,成功的把湖北特色传播到全国各地。
基于对本土琴园文化的挖掘,武汉园林院的沙湖公园设计方案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今天的沙湖公园不仅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引来野鸭、黑水鸡等鸟类来此安家,已成为湖北湿地公园中的代表作。
“从汉口江滩到东湖绿道再到现在的泾河公园,随着对本土文化的不断挖掘,2019年武汉园林院成立了‘汉派园林研究中心’,将地域特色与老百姓生活需求相结合,进行适应性设计,描绘汉派园林图景。”让余敏说。
40多年来,武汉园林院已完成设计作品近3000项,遍布全国多个省市。作为行业技术发展的引领者,武汉园林院也成为标准制定者。近几年,武汉园林院主编或参编多部行业标准和规范,如参与编制完成了《儿童户外游憩场地设计导则》《湖北省郊野公园设计标准》《老旧小区改造景观导则》等。这些设计标准在为武汉生态建设科学性发展提供有力依据的同时,也带动了整个园林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按照武汉园林院未来的规划目标,将继续完善湖北、武汉风景园林的相关标准,助力城市绿地景观品质的提升,建立绿色发展指标,打造具有汉派特色的标杆项目。
荆门园博园
岱山村游园
运用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打造“武汉样本”
2015年开园的武汉园博园是武汉的一张靓丽名片。20世纪90年代,这里曾是一座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从垃圾场到现在的“城市绿肺”,许多见证了这巨大变化的周边居民,至今都觉得很神奇。
面积40.86公顷、502.46立方米垃圾堆体量,改造的技术难度不言而喻。武汉园林院通过对垃圾场的快速无害化治理和生态重建,运用“清水型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对园区进行水体构建和治理,使水质从地表水劣V类提升至地表水Ⅲ类,从而为周边13个社区、10多万居民创建了一座繁花似锦、水清草绿的开放公园。这次生态修复,使武汉园博园项目获得了多个国内外大奖,并助力武汉荣获C40城市气候领袖群第三届城市奖,为全球解决类似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武汉样本”。
自2012年武汉成功申办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到2024年4月份中标湖北省第四届(鄂州)园林博览会方案竞赛,武汉园林院先后为武汉、黄石、合肥、荆门、鄂州五座城市的园博会做出了优秀的顶层规划设计,成功打造了“园博”品牌。荆门园博园于2022年开园,武汉园林院将这里的煤矿采空区、废弃渣土场变成山水画卷,打造了地质、水土、林相、生物栖息地等4大类共计24个生态修复场景。
在这些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武汉园林院研发的“垃圾填埋场生态处理及园林景观再造技术”被评为国家可大规模、全面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已被运用于多个大型生态项目中。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戴家湖,曾在城市的发展中变为一池煤灰和垃圾堆,在设计师的妙笔下,戴家湖涅槃重生,蝶变为一座综合性生态公园。从空中俯瞰,如今的戴家湖像一只清澈的眼睛,凝望着武汉的蓝天白云。
戴家湖公园
武汉园博园
深耕智慧园林精雕城市容颜
从2017年起,口袋公园就逐渐出现在武汉人的生活中。目前,武汉已建成500余座口袋公园,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武汉园林院设计的。武汉园林院以城市绿地景观为载体,融入智慧公园理念,设计了一批市民方便去、喜欢去、离不开的“身边公园”。
在位于武汉东西湖吴家山临空港大道的“书香·公园”里,绿地变成半封闭式的“读书盒子”,内设桌子、座椅、照明和USB接口,不论早晚,不论晴雨,市民皆可入内阅读。而不少在“边角地”“巴掌地”建成的口袋公园将全息叶片投影、萤火虫灯带、LED感应地砖灯及雾喷装置融合到景观设计中,让下班后的市民都能在这里享受片刻美妙时光。
如今,武汉的公园串珠成链、织链成网,人均绿地面积增至14.99平方米,相当于人均“一间房”。
据介绍,武汉园林院拥有智慧环境设计研究中心、鄂西国土空间生态研究中心、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研究中心等3个研发机构,自主研发I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1项,II类知识产权总数41项。2024年4月,武汉园林院入选湖北省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武汉园林院每一阶段的发展都可以说是与武汉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下一步,武汉园林院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从园林大数据管理、智慧管养,生态资源的智慧管理等方面发力,秉承‘以生态为总设计师’的理念,精雕城市绿颜。”让余敏说。
东湖绿道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