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面对城市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时代呼唤和人民对宜居城市的殷切期盼,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聚焦自身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业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代表的“新时代创新工程”,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树立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在创新型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从规模增长到品质提升的新阶段。面对城市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时代呼唤和人民对宜居城市的殷切期盼,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市政院”)坚持以“做城乡建设领域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己任,全面聚焦自身能力建设,深化改革发展各项举措,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业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代表的“新时代创新工程”,紧扣时代脉搏,与城乡发展共生共进,在创新型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科技跃迁,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作为一家以人才和技术为根本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武汉市政院始终坚定实施“科技兴企”战略,按照“搭平台、创标准、重科研”的发展思路,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2021年11月3日,武汉市政院专家科创工作站正式挂牌,城市给排水系统、管网优化、水质处理方面权威专家,武汉大学教授方正成为首位入驻专家。在他的带领下,武汉市政院的技术人员聚焦“海绵城市可承重蓄水道路材料研发”这一课题进行集中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申报发明专利1项,并参加了国家标准《市政污水综合处理系统设施运行效果评价技术要求》的编制工作。
一花引来百花开。专家科创工作站只是武汉市政院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武汉市政院已经搭建起了以“协会、站、室”为核心的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专家科创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岩土博士创新工作室等。这些平台的建设,为武汉市政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推动其在技术发展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不断孵化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武汉市政院所属市政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聚焦市政工程领域先进技术创新与研发,成为公司科技创新成果的“孵化器”,被认定为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武汉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一时间,“双碳”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武汉市政院敏锐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立即组织核心技术骨干开展“双碳”技术研究,编制了“双碳”在市政领域中的发展路径,重点研究污水、污泥、建筑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提出了道路、隧道、污水处理厂绿色设计方法,并形成省级标准。同时,武汉市政院积极响应国家共抓长江大保护、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成立了城市内涝治理和水环境流域治理技术中试平台,开展城市流域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城市内涝防治技术研究、内涝风险模型评估、地下排水管网勘测等多项中试服务事项,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并于2022年获得武汉市科技局的认定。
2023年,武汉市政院成功入围国务院“科改企业”,自此开始了一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改革创新之路。首当其冲的是推进技术干部管理体系改革,武汉市政院通过公开竞聘的形式,重新选聘公司副总工程师,并以此为契机,重塑技术干部职责体系,明确技术干部要集技术管理、技术发展、科研创新“三位一体”,构建推动科研创新的核心力量。
同时,武汉市政院创新科研激励机制,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奖励基金,鼓励员工在专业技术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形成科技成果。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揭榜挂帅”行动,选拔科研带头人聚焦企业技术发展核心课题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事有所出,功有所止。武汉市政院推出的科技创新举措,取得了欣喜的成果。2024年,武汉市政院成功通过国务院“科改企业”年度考核,并获评“优秀”;获得知识产权授权47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标准编制5项;5项科研项目入选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科研计划;工程项目获得各级协会、学会奖项8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近30项。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对于武汉市政院来说,新时代的新长征就是走好科技创新路。武汉市政院正沿着自主创新的方向坚定前行,加快发展和提升新质生产力,打好创新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役。
右岸大道
北湖污水处理厂
武汉市东湖隧道
东湖绿道
转型升级,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紧跟行业发展形势推进业务创新,是武汉市政院始终保持发展活力的“秘诀”。
2012年,武汉的地铁建设方兴未艾,武汉市政院抢抓发展机遇,成功获得轨道交通设计甲级资质,成为全国为数不多具备轨道交通设计资质的市政设计企业。以此为起点,武汉市政院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业务,参与了武汉市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1号线、机场线等13条线路、30余个站点、40余公里区间的设计工作,成为武汉市轨道交通设计的重要力量。
自此之后,武汉市政院便在业务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从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到工程总承包,再到城乡规划、工程施工,武汉市政院始终紧跟城市建设前沿需求,加速技术创新和引进吸收,不断拓展业务版图,丰富业务类型,延伸业务链条,加速提升精细化、一体化、全过程技术发展能力。
当前,城市建设逐渐进入存量时代,城市由大规模增量发展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武汉市政院积极响应号召,先后成立城市更新前期策划研究工作专班、城市更新研究院,开展技术方案和建设模式研究。按照“强队伍、提能力、塑品牌、谋创新”的总体思路,建立了城市更新业务推进体系,编制了《武汉市城市更新市政道路配套建设及老旧管网提升技术导则》,成为推进城市更新业务的技术指引。在此基础上,武汉市政院开展了20余个城市更新单元的策划工作,目前,洪山白沙滨江产城融合片、武昌杨园设计产业片、东湖高新区佳园光电产业融合示范片已经落地实施,武昌白沙洲科创片、西北湖金融时尚片、华安里环境提升片也已经提上日程,武汉市政院的城市更新业务已初具规模。
当前,数字经济,万物互联,已经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武汉市政院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确立了“管理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战略发展路径,为业务增长创造价值,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2022年,武汉市政院自主研发建设的市政道路健康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通过集成高精度传感设备、智慧相机、自研核心算法等技术,自动化抓取市政道路全断面信息,全景化感知道路日常状态及演化过程,实现道路病害、道路资产自动识别等一系列功能,能够及时发现道路病害,跟踪病害发展规律,提高道路检测效率,科学制定养护处置方案,实现道路巡检实时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这个平台只是武汉市政院拥抱数字化大潮的“冰山一角”,其背后已经形成了包括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管养、智慧运维等智慧业务体系,数字化业务已初具规模。
时代履迹向前,业务创新不止。面对未来城乡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武汉市政院将加快业务创新速度,提升业务发展质量,以业务创新为引领,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速度。
武汉市二环线竹叶山立交
汉江汉阳江滩二期综合整治工程
沙湖大道跨徐东大街高架桥
精耕细作,树立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深耕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武汉市政院甫一成立便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
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经年累月之力。作为武汉本土勘察设计企业,武汉市政院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共生共长,亲历和见证了它的华彩蝶变,也刻下了自己全力奔跑的身影:
1988年,主持设计武汉市第一座立交桥——琴台立交;
1997年,主持设计武汉市第一条快速环线——三环线;
1998年,主持设计武汉市江汉五桥,系同时期国内最大跨径中承式拱桥;
2004年,主持设计华中地区最大的二级污水处理厂——武汉汉西污水处理厂;
2012年,主持设计国内最长的城市湖底隧道——东湖隧道;
2015年,主持设计武汉市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雄楚大道BRT;
2016年,主持设计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旅游景区绿道——东湖绿道;
2017年,主持设计国内首条深层污水隧道——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深隧。
70载深耕细作,武汉市政院策划构建了武汉市“五环十八射”的快速路网体系,主持设计了武汉市80%的快速路,桥梁500余座,总里程达200公里;隧道70余座,全力提升城市通行能力;关注水务治理,主持设计了武汉市70%的排水管网、水厂和泵站。时光织锦,梦筑城乡。武汉市政院以匠心筑品质,锻造了一批城市发展“地标”,也为持续拓展市场范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链城乡、连荆楚、达全国”,是武汉市政院始终不渝的市场化战略目标。通过事业部制改革,构建起了覆盖湖北、辐射全国的经营格局。在湖北省内,布局荆门、襄阳、宜昌、鄂东四个重点区域,在武汉1+8城市圈、“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实施嵌入式发展,实现了湖北市场的全覆盖。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全国市场,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在重庆、成都、海口、东莞、杭州、长沙、雄安、西藏自治区等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这些在全国范围的市场落子,将化作全域化经营矩阵的“定盘星”,以点点星火,聚燎原之势。
筑城造梦七十载,笃行致远向百年。2025年是武汉市政院成立70周年,回首征途,一路繁花;展望未来,征途如虹。武汉市政院将全面贯彻落实武汉市城投集团公司“165”战略部署,坚决锚定“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城乡建设运营领域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商”的总体定位,立足勘察设计主责主业,增强发展能力,放大发展优势,跃升发展能级,向着市政设计“百年老店”的目标阔步迈进,在推进城乡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