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以建筑设计为龙头的工程设计“前展与后延”服务浅析

发布时间:2024/11/22 13:39:07 浏览次数: 作者: 胡啸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2024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经济大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126.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50.3万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2%[1]。”当前,房地产行业下行、工程设计业务竞争内卷,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在存量时代突破瓶颈,成为当下热点问题。本文从工程设计技术角度,论述在传统工程设计服务基础之上,以建筑设计为龙头,通过纵向延伸,对工程设计前后端进行服务延展的必要性,这将对设计企业与团队的综合技术和管理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使其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拥有足够竞争力。


“前展与后延”的含义


“前展与后延”,通常是指一种先后顺序的工作流程或活动安排。其中,“前展”指的是对某事件前一阶段进行的工作界面;“后延”指的是涉及某事件后续的延续性工作。


在建筑工程设计领域,“前展”即为工程设计阶段向更前期的工作延伸,如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谋划、策划定位等;“后延”即为工程设计阶段向后期的工作延伸,如项目营建咨询、构建BIM系统平台、招商运营、物业支持、改造提升等。“前展与后延”强调从项目前期策划定位到项目后续招商运营的连续性,以及在特定目标或项目上的可持续、全过程推进。



工程设计的传统工作界面


工程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当有关主管部门在初步设计阶段没有审查要求,且合同中没有作初步设计的约定时,可在方案设计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2]


从设计范围来说,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五大主体专业设计与专项设计,专项包含室内装修、景观绿化、幕墙、泛光照明、基坑围护、智能化、标识划线、装配式、BIM等。在工程设计的项目承接上,若包含上述全部设计范围,即为常规意义所说的“设计总包”;若仅包含五大主体专业,即为常规意义上的“建筑工程设计”,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专项与五大主体专业进行组合。上述各种承接模式都是工程设计的传统工作界面,也是常规设计取费对应的工作量范畴。


工程设计服务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设计总包”模式被政府平台开发公司、大型地产开发商、民企企业主等广泛采用,在此模式基础之上,业主方对设计企业的增值服务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工程设计服务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在业主方的需求方面,更趋于优化统一责任主体、简化项目招投标流程、减少对接端口工作量,加之业主方各条线技术人员的精简,故而对设计服务的全面度、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在传统设计总包模式基础之上,叠加了交评、水土保持、环评、能评、三维景观分析等第三方评估,加强了项目报建、评审会务、证照代办、施工驻场的增值要求等。


二是在设计技术的扩展方面,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导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趋势正在加速推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设计需求日益增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在传统设计总包模式基础之上,叠加了绿建评级咨询、近零或超低能耗评估咨询、建筑智能化一站式服务与体验、项目招商展售中心设计、新闻宣传撰稿等。


上述两方面的工程设计服务叠加,已成为近年来以政府平台开发公司为主的业主方主要的设计发包模式,可称之为“设计总包+”模式。在项目全过程推进方面,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策划定位、招商运营、改造提升等亦是项目开发的重要环节,与工程设计有着紧密的上下关联,设计企业在这方面的涉略,即本文所提的工程设计“前展与后延”,是提升设计高质量发展、加强设计良性竞争的有效途径。


工程设计的“前展与后延”


当前,工程设计行业正经历着生存和发展的瓶颈与困境,市场竞争加剧、建筑业增速放缓和房地产投资增量减少导致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减少,这促使设计企业与设计团队在工程设计层面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突显高品质的设计技术、高复合的增值服务。


在技术创新与转型方面,可分为横向延伸与纵向延伸两种维度[3]。横向延伸,即发展多元化专项领域的勘察设计业务,如整合规划、城市更新、景观、室内、市政、智能化、交通、新能源等专项业务,实现工程设计服务的“广度”,设计总包模式即为横向延伸的体现;纵向延伸,即涉略工程设计前后端的生态链服务,通过技术龙头实现对项目开发全过程的咨询与管控,如EPC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等模式,实现工程设计服务的“深度”,本文中工程设计的“前展与后延”亦为纵向延伸的体现。


建筑工程设计的“前展”,即为工程设计阶段向前期的工作延伸,如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谋划、策划定位等。首先,“前展”工作界面在常规的项目推进中,大多由业主方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实施过程多以满足流程为主,甚而有些项目由业主方主观臆断,这种分离式流程,使得研究和设计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脱离了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割裂了数据与经验的整合,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出现偏差与壁垒,导致在后续的工程设计中,会很高概率地出现设计反复论证、反复调整的情况。其次,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在众多项目的实践积累下,自身会有较宏观的策划与定位能力,也具备各类合作资源对项目前期定位进行量化和论证,设计师不仅仅是工程设计阶段的执行者,也应是项目前期论证与定位阶段的参与者。在这种模式下,设计团队的角色从单一的“设计者”转变为“设计倡导者”,工作内容也从单一的设计输出扩展到了项目全局定位。故而,让设计团队组织或参与到项目前期谋划阶段,通过资源整合,进行项目咨询与设计的连贯输出,可大幅提升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建筑工程设计的“后延”,即为工程设计阶段向后期的工作延伸,如项目营建咨询、构建BIM系统平台、招商运营、物业支持、改造提升等。首先,无论是房屋建筑,还是包括交通、水利、市政等在内的各类基础设施,运营类业务的市场规模未来可能达10万亿元级别[3],伴随着存量设施的持续增加,“后延”工作界面是项目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次,设计团队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体系为优势,获取或参与相关后端业务,以用于总结复盘、反哺设计,增强工程设计的全面性与连续性。


以杭州中国算力小镇产业园为例,项目用地面积9.56公顷,容积率3.5,总建筑面积规模达46万平方米,主要的产业类型方向定位于算力智慧产业集聚区和孵化器。在项目工程设计之初,方案设计团队已充分参与到项目前期概念与谋划之中,为项目高品质的设计、高创新度的产品力奠定了基础,成为区域有特色、有亮点的网红标杆园区。在后续项目的投入使用反馈方面,设计团队与物业方做了充分的总结与复盘,形成了全面的项目使用报告,如《交付运营期项目亮点及缺陷总结》《一层配套经营规划报告》等,从配套经营、使用客诉、服务效率、流线管理、智能化输出、能耗成本六方面进行量化的汇总与分析,包含了商业前策的引导性、运营条件的前置性、交付拆改的灵活性、商业环境的综合塑造、生产环境的综合塑造、生产环境的公私结合、服务半径的便捷性、服务形式的高效性、园区后勤的合理性、商业场景的前瞻性、车流管理的综合性、智慧园区运营平台、计量模式的灵活性等。此类“后延”的营建咨询工作,对于运营方来说,真正从需求出发,用数据说话,为后续运营招商过程中的策略、保障、决策提供支撑。对设计方来说,亦可从中得到宝贵的设计经验,为提升设计创新助力。


以建筑设计为龙头的必要性




首先,以建筑设计为龙头体现在建筑师的先行作用。在工程设计服务中,建筑设计作为龙头的角色尤为重要,建筑设计决定了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产品户型、材料选用、立面效果、配套环境等多个维度。建筑设计不仅仅是艺术和美学的体现,它向前端与策划规划关联,能顺畅地贯穿项目定位到方案落地,向后端与项目营建衔接,是工程的蓝图和指导书。


其次,以建筑设计为龙头体现在建筑师的协作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师牵头带领整个设计队伍,如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专项设计师等,在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共同打造出既实用又具有美感的建筑作品。建筑师要从“设计者”的身份转向“设计倡导者”和“设计管理者”,这不仅要求建筑师具备深厚的设计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拥有跨专业的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经验,包括与各类顾问、施工团队、材料供应商乃至招商运营团队保持充分的沟通协作,确保项目从启动到结束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专业、高效的支持。


再次,以建筑设计为龙头体现在建筑师的推动作用。建筑师在职业素养方面,承担了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探索与应用,紧密关联着工程的可行性、经济性、落地性、可持续性等关键因素,是推动项目有序开展的重要岗位。近年来,国家推行的建筑师负责制在各个城市陆续开展了试点,这是以建筑设计为龙头模式的最直接体现,它是对民用建筑工程全过程或部分阶段提供全生命周期设计咨询管理服务,最终将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建筑产品和服务交付给建设单位的一种工作模式。


故而,建筑设计和建筑师在工程设计服务过程中,角色产生了转变与升级,成为受托设计者、业主代表者、公正维护者[4]。不论是工程设计的传统界面或是“前展与后延”的增值界面,都应以建筑设计为龙头,强化建筑师的责权利,充分发挥建筑师在工程营建中的主导作用,提升设计团队核心优势,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工程设计的增值服务与商务模式


设计的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设计的高质量服务,而高质量服务必须有相应的高质量设计费体系。以政府区域开发平台类项目为例,其大多采用设计总包模式,近年来亦有“设计总包+评估咨询”的普遍趋势,设计费控制价仍采用传统的概算建安费计算并下浮的体系,或采用通过其折算的设计费单价,这种商务模式将带来四种情况:一是设计团队在付出大量技术投入或设计反复后,实现了造价控制并优化、地下室面积优化等利于项目营建的成果,而最终设计费反而会出现减少的情况;二是设计团队执行各类增值服务,包括本文中所指的“前展与后延”服务,最终设计费并不会增加;三是按施工总承包中标价来取值建安费,设计团队完成同样的工作,最终设计费却受制于施工单位投标的市场行为;四是在EPC模式项目中,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合同按50%左右取费,设计团队实际为了配合清单编制的设计工作量需要完成至施工图的80%左右。以上几种情况,可归纳出两个特点:一是设计工作量与设计费的不成正比性或不确定性;二是尚停留在传统设计费层面,对服务的考量无法兑现。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部门以及行业协会都在对工程设计费取费进行修编优化,出台了各类标准、规定、通知、指导意见等,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12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发布《关于建筑设计服务成本要素信息统计分析情况的通报》(中设协〔2016〕89号)[5],《成本要素信息》主张了建筑设计服务过程中直接人工成本系数、人工日法综合成本系数、基本服务成本、其他服务成本附加系数,客观地反映出投入成本与回报的逻辑关系,让设计团队“想干、愿意干、值得干、好好干”成为良性循环发展,是工程设计增值服务可应用的商务模式。


结 语


本文提出的工程设计“前展与后延”服务,与当前行业细分化发展并不矛盾,其主旨在于工程设计应以技术为基础,贯彻全过程服务意识、发挥行业生态链资源整合、加强建筑师综合素质培养、提升设计团队核心竞争力,最终推动项目、设计、营建、客户等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各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本文作者胡啸系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七组数据看2023中国经济脉动[OL].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1/content_6926680.htm,2024–01–17.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OL].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zhengce/zhengcefilelib/201612/20161201_229701.html,2016–12–01.

[3]郭刚.存量时代勘察设计企业如何突破业务增长瓶颈[J].中国勘察设计,2024,(02):68–70.

[4]曹朔.建筑师负责制背景下建筑师角色转型和能力升级[J].建筑科技,2019,3(02):76–79.

[5]关于建筑设计服务成本要素信息统计分析情况的通报[J].中国勘察设计,2017,(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