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罗必雄:锚定“两商”战略定位,建设世界一流公司

发布时间:2023/5/15 17:00:47 浏览次数: 作者: 张颖 谭梦琪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工程”)是中国电力勘察设计事业的开创者,是能源工程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正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能源电力及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公司。2022年,中电工程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在2022年《工程新闻纪录》(ENR)排名中位列全球工程设计企业第二、中国工程设计企业第一,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电工程是如何调整战略、在绿色发展新赛道上取得领先优势的?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推进企业转型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价值创造力?围绕上述问题,中电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必雄在接受《中国勘察设计》杂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清晰答案。


记者:在“双碳”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中,中电工程如何调整战略,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罗必雄:中电工程从战略层面全面对接、融入、服务、支撑国家“双碳”目标,充分发挥规划咨询的龙头、灵魂、牵引、放大和布局“五大作用”,积极响应政府、行业和企业碳达峰碳中和需求,推动实施服务“双碳”目标的新战略,努力在践行国家战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美好生活上走在行业前列。


研判新形势,谋划新发展。能源领域是实现“双碳”的主战场。中电工程科学研判“双碳”目标对中国经济和能源系统产生的深刻影响,明确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即以国家“双碳”目标为引领,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为主线,主动拥抱绿色低碳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三大经济”形态,围绕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发展、融合化发展“三大发展”目标,大力拓展“双碳”业务、做大做强投建营一体化业务、积极开展“能源+”融合业务,优化生产力与产业、市场与区域、资源与资本“三个布局”,强化产融、产信、产技“三个融合”,深入推进发展模式、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模式、盈利模式“四个转型”,形成绿色产业融合化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电力及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公司。


明确新定位,优化新布局。中电工程确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服务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投资商”新定位,全力推进公司转型发展。一是“转组织”。重构与“双碳”目标相适应的新型组织体系,加快建设一流智库和高端咨询机构,夯实绿色品牌塑造新基础,打造品牌竞争优势;二是“转产业”。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构建“双碳”业务一体化服务新格局,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竞争优势;三是“转要素”。全面激活技术、数字、资本等高级生产要素功能,构筑绿色产业高端化发展新动能,打造“要素+能力”竞争优势;四是“转平台”。主动连接和整合上下游、内外部、产学研等资源,建设“双碳”目标合作共赢新生态,打造“平台化+生态化”竞争优势;五是“转机制”。对接“双碳”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建立服务“双碳”市场化运作新制度,普及低碳发展理念,打造文化竞争优势。


抢占新赛道,打造新经济。中电工程抢抓“双碳”谋划布局窗口期、关键期,主动切换“发展频道”、抢占“绿色跑道”、把控“双碳赛道”,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打通“双碳”行动方案咨询–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绿色产业策划导入–绿色金融引资–新型基础设施统筹建设–一体化运营管理“六个环节”全链路,实现产业链各环节协同联动、一体化运作,并将数字化贯穿于全链条,形成“IP”(IntelligentProductivity,智慧生产力),加快成为“双碳”顶层设计的主体、多行业绿色发展统筹规划的主体、绿色产业项目培育孵化的主体、各类项目资金引入和产业导入的主体、统筹各类项目建设运营的主体、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六个主体”,构建独特竞争优势,打造服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经济。


记者:当前形势下,中电工程如何从组织建设层面重塑竞争力?


罗必雄:根据企业转型发展需要,中电工程着力打造“经营型”本部,持续深化适应性组织建设,优化本部职能部门设置,组建科技创新、国际发展、开发投资三大平台,推动所属企业差异化发展,基于碳中和目标开展竞争力重塑工程。


打造一流科技创新平台。中电工程组建了中电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中电数据与信息研究院、中电海洋能源工程技术研究院、中电储能工程技术研究院、中电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院等研发机构,集中研发和孵化关键技术,引领战略新兴业务拓展。面向企业发展、市场开发、工程应用,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能源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公司级实验室和实验平台,做实公司各专业技术中心。2021年1月,中电工程先后挂牌成立了10家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工作室;2022年10月,本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人社部批准设立,为高层次人才开展创新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打造海外优先发展平台。中电工程重组设立了海外事业部、中电工程国际公司,在中国能建国际业务发展总体战略引领和统筹下,高标准履行“大策划、小履约、专项市场”核心职能,以电网、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业务为主业,兼顾其他非电业务,充分发挥国际资源整体优势及集团化整合能力,打造由公司本部、所属企业、海外区域业务中心一体化运作的国际业务发展模式,全力构建中国能建海外优先发展体系的坚强“一翼”。


打造投资业务专业平台。中电工程成立了投资事业部和开发投资公司,以投建营一体化、开发性建设、功能性并购、参股带动工程、战略性投资为主要方向,加强宏观指导、高端对接、发挥投资融资专业化优势,负责公司战略性项目、一体化项目的牵头开发,组织所属企业做好具体项目开发、地方关系维护、工程建设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公司的投资运营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打造多元融合创效平台。适应“双碳”目标下多元业务板块拓展需要,在碳交易、市政、城镇规划设计并购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中电工程全资收购了拥有电力、化工石化医药双行业甲级资质的湖南化工设计院,丰富了在化工、石化、医药、环保等领域的业务能力。先后入股浙江、湖北等6个电力交易中心,积极开展电力大数据业务。充分发挥投资对科技研发的助推器作用,参股了北京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创新项目。


记者:在绿色发展的新赛道上,中电工程开展了哪些生动的实践?


罗必雄:中电工程坚持以国家“双碳”目标为引领,以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为主线,聚焦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在新赛道上实现了全面布局。


1 岩滩水电站.png

岩滩水电站


发挥规划咨询智库优势,抢占产业前端市场。中电工程充分发挥规划及高端咨询优势,深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系统解决方案》重大课题,研究提出了东部负荷中心区域、西南水电丰富区域、东南海洋能源丰富区域、西北风光电力丰富区域、北方高碳能源主导区域、中部能源资源匮乏区域的“双碳”实施路径。同时,从多能融合、产业融合、区域融合、数能融合四个维度,提出了36类融合方式及项目解决方案,为全社会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积极承揽“双碳”研究项目,输出高质量、专业化的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实施路径,先后承揽了22项省级、36项市/区/县/企业级碳达峰研究,以及同里新能源小镇等60多个园区级“双碳”研究项目,覆盖能源、钢铁、化工、建筑、交通、碳汇等重点行业领域。


1 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png

张北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


突出集成能力特色,拓展能源融合新产业。中电工程依托能源领域一体化的专业优势,积极打造“能源+”特色化服务模式,主动布局“能源+交通”“能源+生态治理”“能源+产业园”等领域的业务和市场,打造融合发展新经济。推动风、光、水、火、储等多种能源深度融合、共网运行、互相补充,承揽的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有效解决了新能源的波动性、随机性问题,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清洁可靠的绿色电力保障。积极破解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的能源利用问题,承揽的江苏同里智慧能源小镇项目智能公路可以实现电动汽车边开边充电;长沙黄花机场T3航站楼项目高比例应用地源热泵、分布式光伏供能,实现机场航站楼的近零排放;榆林低碳化绿色甲醇能源链耦合项目,利用碳捕集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合成绿色甲醛替代化石能源。“能源+”创新模式,为各行业深度脱碳、绿色发展拓宽了路径,形成了绿色协同发展的合力。


创新“三力”一体化模式,服务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中电工程致力于数能融合技术与一体化模式创新,通过电力、算力、销力“三力一体化”推进,精细化、高标准服务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在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中,提出了风电、光伏、储能、算力负荷等多元素融合互动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创新解决方案,在不增加电网调峰消纳压力、不影响电网企业收益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交易为后端用电负荷提供绿色低价电力,从而将清洁能源资源优势转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瓦特与比特的高效转化。同时,积极研究电力与算力的协同调度机制,提出“东数西算”算力网总体解决方案,既打造智慧高效运行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国家算力网”,又打造支撑算力网绿色低碳运行的“绿色电力网”,形成了大数据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范式。


记者:“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电工程作为知识密集型的电力规划设计行业龙头企业,在自主攻克“卡脖子”新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性成果?


罗必雄:中电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双碳”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储能、氢能“两个基本点”,突破了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和应用型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科技话语权和科技牵引力得到大幅提升。


1 山西盂县电厂2台100万千瓦发电项目 山西盂县电厂2台100万千瓦发电项目.png山西盂县电厂2台100万千瓦发电项目


高空风能发电技术填补高空风资源利用空白。高空风能发电技术是一项前沿技术,国内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中电工程确立“伞梯组合型高空风能发电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课题,自主攻克高空风资源观测与评估、地面设备的连接和传动方式及布置、伞组空中姿态实时控制等核心技术,形成了工程化的观测、评估、风功率预测、设备选型、系统优化布置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投资建设安徽绩溪全球首座高空风能发电科技示范项目。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三个“世界第一”。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唯一能够与抽水蓄能相媲美的大规模长时物理储能,中电工程自主研发的大容量非补燃高压热水储热中温绝热压缩技术,全面应用于湖北世界首台(套)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实现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三个世界第一。


1 安徽石店变——阜阳三变500千伏输电线路.png

安徽石店变–阜阳三变500千伏输电线路


着力解决绿氢生产成本高、安全性差的难题。中电工程研究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静态系统匹配、集成优化设计及智慧管控等核心技术,形成了绿氢合成绿氨、绿氢加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等整体解决方案。针对氢气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方案,可实现站内制氢自给自足、节省运输成本,还可作为加氢母站为周边加氢站提供氢源。牵头完成了国家能源局《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氢能领域的编制,先后编制氢能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14项。


率先掌握和应用CCUS技术。中电工程发起成立中英CCUS中心,全面参与CCUS技术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采购、调试、验收的建设过程,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化学吸收法、吸附法、膜法等多种碳捕集技术的企业;先后承担了《广东省CCUS发展规划研究》《内蒙古自治区CCUS技术研究》等多个省级项目,引导带动国家能源集团、华润电力、广东能源集团等多家大型能源企业的CCUS项目。承揽的黑龙江二氧化碳捕集与合成汽油中试示范项目,成为国内首个利用等离激元效应催化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合成汽油的中试项目。


记者:在承接国际业务、实现国际化运营方面,中电工程开展了哪些工作,来推动品牌出海、提升全球竞争力?


罗必雄:中电工程将国际业务作为优先优质发展方向,将中电工程国际公司作为中国能建海外优先发展体系“坚强一翼”的实施载体和出海“母舰”,带领所属企业组建国际业务“联合舰队”,推动形成国际业务发展的新格局。


突出规划牵引,推动“大策划”走深走实。中电工程对111个海外国别市场进行评级评价,深入分析重点国家资源禀赋条件、能源电力发展空间和未来发展趋势,研判项目机会,为区域业务中心市场布局提供支撑。发挥高端咨询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为政府、国际组织、金融机构等提供综合性全过程咨询服务,开展了全球最大蒸汽爆破黑颗粒工厂等项目的咨询服务,引领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深入开展产业布局、资本布局策划,提供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动了哥伦比亚3台100兆瓦燃气电站等绿地投资项目落地。


突出统筹引领,深入推动“本部+”模式。中电工程发挥国际公司业务平台作用,发挥公司品牌效应和整体优势,解决单个所属企业在境外面临的能力和资源不足问题,提升集团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目前,中电工程在全球市场设立了12个区域业务中心,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业务遍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中电工程国际公司聚焦重点项目、高端咨询项目和投融资项目,在“本部+”模式牵引下,签约哥伦比亚巴勒莫95.8兆瓦光伏电站、尼日利亚波多350兆瓦燃气电站等合同130多项。突出协同经营,发挥所属海外企业高端品牌优势。


2020年1月,中电工程全资收购欧洲久负盛名的工程设计企业西班牙易安公司和盖飒公司,搭建起国际化的法人治理架构,实现了并购后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增长。近年来,通过强强联手、协同经营,易安和盖飒公司与中电工程国内企业在市场开拓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仅促进了墨西哥、秘鲁、沙特、中国等地燃机联合循环、新能源、高端研发项目的签约,还推动了易安和盖飒公司整体业务向一体化、综合化、高端化进一步发展。2022年11月,易安和盖飒公司首次在中国进博会设展,并与中方企业签订了墨西哥项目工程设计服务暨全球内燃机业务战略合作协议。


记者:新的一年,您对中电工程的发展有哪些期待?


罗必雄:新征程、新使命、新作为。中电工程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国能建《若干意见》和“1466”战略,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锚定“两商”战略定位,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能源电力及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公司,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人类美好生活、永续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