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演变的新冠肺炎疫情、风云变幻的经济环境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可预测属于过去,意外是未来的常态。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的一句“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信条。
为什么方向要大致正确,而组织必须充满活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方向,或者与发展趋势南辕北辙肯定无法成功。以诺基亚、柯达为典型代表的诸多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正是犯了方向选择的错误,才会一败涂地。因此,做到方向大致正确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很多企业家都认为战略固然重要,但是适应环境变化、在持续调整中推动战略执行的能力更为重要,这便要求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笔者在长年服务勘察设计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企业由于不同的发展历史、行业特点和区域背景,在保持勘察设计行业共同的务实、严谨、精细的工作作风的同时,在组织活力方面则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在面对行业发展波动和市场逆境时,有的单位内部抱怨连连,各种矛盾增多,“躺平”心态普遍;有的单位则视危机为机遇,不抛弃不放弃,积极寻找化解困难的解决方案。“当大潮过去,才知道谁在裸泳”,高活力的组织有更强的发展韧性,在颠覆和动荡面前会变得更强大。
什么是有活力的组织?近年来,一些管理学家和咨询机构纷纷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建议。例如,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提出了包括战略和文化、领导力和人才、融资和投资、组织和流程、生态系统和网络以及技术和数据等六个角度的组织活力评估模型。结合勘察设计行业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生产力、创新力、成长力、领导力、凝聚力五个方面评价勘察设计企业的组织活力(图1)。
图1 勘察设计企业组织活力的“五力模型”
生产力。高活力的组织一定是生产经营高效的组织。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勘察设计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形成产值和利润是首位要求。因此,评价勘察设计行业组织活力的第一标准是具备较强的生产力。生产力评价需要结合对标数据进行判断,评估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是否能够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生产力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净利润率、人均合同、人均营业收入等。
创新力。高活力的组织一定是创新能力优秀的组织。勘察设计企业虽然不像科研院校那样主要定位于基础性研究,但在工程应用方面存在着大量可以创新的场景。例如,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原创能力提升等。勘察设计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创新为驱动,创新是提升企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创新力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创新投入、创新成果数量和质量、创新成果市场转化成绩等。
成长力。高活力的组织一定是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组织。企业的增长通常源于传统业务的客户和区域拓展、新兴业务的开拓以及价值链的延伸。作为人才密集型行业,勘察设计企业需要保持一定的成长性。一方面,通过不同方向的拓展提高业务的综合价值、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的成长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提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成长力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业务增长速度、“四新”(新客户、新市场、新业务、新模式)的开拓、人才成长空间等。
领导力。高活力的组织一定是积极奋发向上的组织。领导力塑造了组织的运行方式,推动组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领导力能够增强企业应变危机的韧性,提供变革需要的关键资源和能力。领导力的内涵包括富有远见、勇于担责、身体力行、赋能激励等。领导力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核心骨干队伍的梯队建设、组织结构的权责利统一、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等。
凝聚力。高活力的组织一定是团队氛围浓厚的组织。当前,勘察设计行业“996”已成为常态,人才吸引力不断下降,人力竞争愈发激烈,员工流动率居高不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越来越多。在很多企业疲于应付员工队伍建设的同时,有活力的组织就是那些拥有明确的核心价值观、骨干人才相对稳定、内部合作关系良好、不断努力向着目标前进的团队。凝聚力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骨干人才流失率、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业务内部协同度等(表1)。
如何提升组织活力?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一个孤立系统的熵会随时间推移达到极大值,系统会达到无序的平衡态。熵增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方向,即从井然有序走向混乱无序乃至灭亡。由此,组织的业务守成、创新乏力、官僚主义是自然倾向,个人的贪婪懒惰、安逸享乐也是自然倾向。在洞察自然规律和人性的基础上,任正非提出了“熵减”的华为活力引擎模型。通过在组织和个人两方面建立耗散结构和开放系统,持续激发个人创造力和企业活力。学习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勘察设计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以提升组织活力。
共启愿景
人活着要有可追求的理想,组织也一样,优秀的企业更是胸怀大志。只有建立了明确的发展愿景,才能够激发组织的成长力。企业在建立愿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关注愿景的合理性。愿景不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遥不可及的目标会适得其反。愿景应是可实现的具象化目标,让员工感觉经过努力后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二是愿景的认同十分重要,即愿景必须在组织和员工层面达成一致。组织发展的核心在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人的理想和组织愿景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激励员工向着激发组织成长力的方向去努力。企业在明确愿景的基础上,需要为了愿景的实现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愿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指导企业开展一切工作的灯塔。以华为为例,在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的理想驱动下,华为通过厚积薄发和长期的艰苦奋斗,在科技研发、组织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持续多年高强度投入,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势能,才使其站上行业巅峰。
开放合作
大到国家、小到个体,故步自封的组织都是活力不足的,这正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封闭系统,无序和灭亡是其最终的宿命。只有开放,组织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一方面,开放体现在组织对外需要保持学习心态,对标先进、寻找差距,面向客户、面向对手、面向未来进行不断的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另一方面,体现在组织对内需要兼听则明,以积极的态度包容不同的意见,在企业内部营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氛围,让组织具备自我批判、自我完善的功能,推动组织的持续进步。在开放的基础上,需要加强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合作,提高组织的生产力。通过外部合作,补足企业资源能力的短板,促进业务的发展,与合作伙伴形成长期共赢共生关系,打造支持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加强内部合作,倡导团队文化,通过各项管理机制建设,做好战略协同、管理协同、经营协同、生产协同,在充分发挥组织整体资源效率的同时,提升企业凝聚力。
保持压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在各行各业比比皆是。在一些传统垄断性行业,由于行业保护壁垒高,产生了一批不愁业务的企业,而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这类企业在面对激烈竞争时会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适应,从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这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即使“指令性任务”已经接到手软,但还是需要保持头脑清醒,自我施压,主动参与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通过竞争破除组织的惰性,让组织上下提升市场意识,促进生产力和创新力的提升。保持压力就是保持企业发展的动力,但压力需要适度,既不能压力过重使得组织聚焦短期利益,失去了对长期发展的投入,也不能压力过小无法对组织产生紧迫感。此外,压力要通过绩效考核传递到组织各级机构和岗位,实现压力的有效分解,让员工与组织同频共振、同步承压。压力也需要激励的配套,将压力与个人职业发展、短中长期激励机制结合在一起,让压力变成破除个体惰性、实现正能量的推动力。
动态管理
麦肯锡的一项研究表明,员工如果在一个岗位连续工作三年以上,会对工作失去激情,这种情况在干部层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提升组织活力,组织的动态管理非常重要。一方面,市场的多变会导致战略的修正,战略决定组织,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必要审视组织结构,通过组织的调整和升级推动战略的执行。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在内部形成员工流动机制,在流动中破除惰性,实现对员工的赋能,这也是企业培养干部、提升领导力的重要手段。
管理学家拉姆·查兰在《领导梯队》一书中写道:“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从最初独立贡献者,到成为整个组织最高层的过程中会进行7次转身。”所谓7次转身,即是不同岗位的历练。通过干部流动,既能给组织各方面带来新鲜思想、增加相互理解、破除本位主义,又能达到发现复合型人才、培养核心骨干队伍的目的。华为在企业内部便推行“之”字形干部培养制度,通过不同岗位的锻炼拓宽干部能力水平,结合末位淘汰机制,在保证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同时,保持了核心骨干队伍的纯粹性和战斗力。
今天的环境下,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勘察设计企业应该对环境变化保持高度敏锐性,通过开展共启愿景、开放合作、保持压力和动态管理等工作激发组织活力,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创新力、成长力、领导力和凝聚力,推动自身不断进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以期在后城镇化时代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作者郭刚系科思顿企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