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城市更新,如何以“绣花功夫”修补城市?

发布时间:2022/5/12 14:52:11 浏览次数: 作者: 范成贤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但在“摊大饼式”“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发展模式主导下,滋生了诸多城市问题,如城市风貌千城一面、城市肌理碎片化、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差等。随着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我国的城市更新模式逐步由过去粗放的、大尺度的大拆大建转向小尺度的存量更新、城市修补。


城市修补的主要对象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失落空间。这些空间是令人不愉快、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对环境和使用者而言毫无益处,它们没有可以界定的边界,而且未以连贯的方式去连接各个要素[1],因此需要以“绣花功夫”对其进行织补。这也意味着在城市更新、织补过程中要做到“像绣花一样精细”,遵循针灸式重点介入而非全面铺开的更新原则,通过小尺度、渐进式干预改造,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上对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进行连接优化整合,以此构建具有文化特色、整体、包容、多样、宜居的城市空间。


城市失落空间修补主要包括空间形态要素修补(如空间肌理、尺度、边界)和视觉要素修补(如材质、色彩、装饰、景观绿化等),以及功能的修补。宏观上主要指基于“图底关系”理论的城市肌理的修补;中观上表现为废弃工厂、废弃码头等区块型失落空间的功能置换和再生,以及高架桥、街区等条线型空间功能复合、破碎公共空间缝合、交通网格优化等方面;微观上表现为点状失落空间功能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景观提升等方面。目前在城市修补理念指导下,国内外诸多城市更新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修补、文化延续、完善社区生活等方面。



宏观层面修补策略


由于城市肌理的拼贴特征表现为不同时期历史性的拼贴,也有同一时期不同肌理形态的拼贴,其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叠加和积累。城市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产生渐进式、碎片式的变化。因此,城市肌理的修补主要指城市图底关系的修补与整合,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重组虚实空间


对城市中建筑实体与空间虚体关系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组织,是“图底理论”的核[2]。通过控制建筑实体与空间虚体的比例来塑造具有强烈空间领域感的空间序列,当城市肌理的建筑实体与虚体的比例关系相对均衡且可被感知时,城市空间就可以被高效使用。例如,在圣卡特内市场更新当中,原有的大建筑密度和狭长肮脏的街巷已不适宜居民使用,设计师通过保留古朴的白色山墙立面以留存历史记忆,拆除破旧建筑并设置为菜市场大空间,加建连续的大屋顶整合原有过密的肌理,同时将西侧墙体内移退让出城市广场等手段重组虚实空间、激活社区生活。因此,合理组织城市虚实空间,塑造形态清晰、有秩序、满足城市居民使用的空间序列,是激活城市失落空间的有效途径。


延续传统肌理


在对城市肌理修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导致城市肌理破碎的失落空间进行更新改造,使其重新融入城市环境,但整个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传统的肌理形态,既包含对传统肌理元素的提取与转译,也包括采用适当的干预以对传统肌理造成最小的影响。例如,在马德里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由于改造建筑位于历史街区当中,为呼应街区风貌,原有历史建筑表皮被有选择地保存下来,屋顶加建部分为适应原有街区的肌理,通过化整为零的手法,采用与周边建筑屋顶形式、色彩、质感相似的单一坡屋顶,并在保证屋顶形态整体性的基础上对坡屋顶进行消减和凹凸处理,以减少巨大屋顶形态对周边肌理的压迫。


微信图片_20220512144841.png

马德里当代艺术博物馆保留原表皮


微信图片_20220512144845.png

马德里当代艺术博物馆屋顶加建细节


塑造适宜的尺度和边界


在宏观尺度上,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连续街道和广场两种类型,这两种公共空间在修补时应满足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应注重界面尺度感的把控,参照既有建筑的比例和尺度进行设计。例如,意大利米兰307号扩建部分虽采用现代材质表皮,但其立面划分参照老建筑的比例和尺度;二是两类公共空间的修补应注重边界带给人的审美感受和空间感受,注重空间围合度的变化以及空间边界所采用的材质、肌理、色彩、形式等视觉要素。


中观层面修补策略


块状失落空间功能置换


块状失落空间是指在城市发展与产业调整过程中,无法为新兴产业提供空间载体而遗留并闲置下来的空间,其突出特点为占地较大、历史遗存较多。块状失落空间激活的关键在于新功能模式植入下的适应性再利用。目前,已有将块状失落空间通过植入文创产业、文化展览、商业、城市公园等不同业态发展模式的成功案例。例如,北京798艺术区在改造之初就被定位为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将原有联排的厂房大空间改造为当代艺术展示空间,以艺术家工作室、商业店铺、文创产业办公空间等方式进行活化,同时结合外部需求的功能动态调整也是厂区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则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空间、结构、外部特征,通过新旧结合的改建,将原有功能空间置换为旅宿商业,这种结合商业的改造模式不仅能够保证空间的高效利用,同时也保证了资金运转的良性循环;中山岐江公园则是在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址上改建为主题公园,缓解城市公园绿地短缺的典型案例。


微信图片_20220512144930.png

北京798艺术区


对于城市块状失落空间的功能置换,往往并不是简单的功能转换,而是在一种功能的主导下,其他多种功能共同发挥作用[3]。功能置换没有固定的模板可供参考,采取何种功能业态,还需根据原有厂区功能、空间特征、城市发展需求做出合理的定位,避免出现模式照搬而导致发展僵化的问题。同时,功能业态的选择应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


条线型空间功能复合


现代城市建设中,较大尺度的交通线路建设撕裂了城市肌理和原有空间结构,沿交通线路产生了众多破碎、难以使用的失落空间。同时由于这条裂缝的存在,也导致了周边公共空间的不连续。目前,条线型失落空间主要通过空间功能复合重组和破碎空间的缝合进行优化。


在美国高线公园改造中,通过保留原有的铁轨并划分为若干区段,每一段行走路径的绿植景观和地面铺装的比例和种类不尽相同,以此营造不同的行走体验。同时,每一段路径通过符合人体尺度的户外设施摆布、空间尺度的精细化处理、功能空间再划分、特色节点空间设置,将荒芜的铁路线路转变为供市民休闲娱乐的蜿蜒城市景观,弥补了城市裂痕。沿线间隔设置的楼梯、电梯、扶梯不仅用于人流疏散,也加强了高线与地面层的联系,连通被铁轨割裂的公共空间。此外,将饱含工业印记、富有“年代感”的高线铁轨整体保留,不仅塑造了现代文明与工业遗迹的沧桑、野性的新旧交融之美,还延续了时代发展的文化印记,唤醒居民历史记忆。


微信图片_20220512145044.png

美国高线公园


对于条线型失落空间的优化,在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下,更应关注空间的层次丰富度、多元使用、使用效率的提升。同时,提高不同空间的可达性也是缝合失落空间的关键手段。


交通网格优化


“运动”是事物的本质,是解决城市空间活力问题的切入点[4]。当今城市环境中,车行和人行系统并存,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车行系统提高了居民出行的速率并保证了公共空间的可达性,人行系统营造宜人的空间感受,但倘若不能妥善处理好二者的空间关系,极易产生失落空间。目前,对由人行和车行组成的交通网格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优化交通秩序


第一,城市道路的优化应选择合理的交通方式整合连接失落空间,提高失落空间的可达性,避免因交通方式过多或不合理对失落空间进行二次破坏而产生更多零散破碎的空间。在城市道路交通方式的选择上,鼓励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但原则上以公交、轻轨等公共交通为主,以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第二,块状失落空间内交通网格应进一步细分以加强路网的微循环能力,提高块状片区内的可渗透性,同时可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网,构建联系片区和城市间的交通轴线。第三,块状片区应根据道路的等级和车流量的大小对车行和人行系统进行合理布局,以此规范交通秩序,实现人车分离,避免过分考虑机动车通行而忽视人的行走体验。例如,将车流量较少的道路庭院化处理,丰富人行走体验的同时减缓车速。


整合交通要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当代城市环境中,多种交通方式相互交织、混合使用,不同交通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往往疏于协调或孤立于城市公共空间之外。目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整合交通要素:


一是设置交通节点,将不同交通要素分层设置。例如,在伦敦金丝雀码头的更新中,地铁、轻轨等不同交通要素被组织在三维空间的不同标高处,以使彼此互不干扰。同时,设置若干交通节点连接整合步行交通和其他交通要素,保证各交通要素间协调高效运转,实现快速换乘和疏散。


二是将不同交通要素于节点空间处同建筑空间、景观、慢行道进行一体设计。同样在金丝雀码头更新中,滨水的高层建筑临水面底层后退架空,并结合城市水系和由高层建筑围合形成的广场设置连续的滨水步道空间。


微观层面修补策略


微观层面上,城市修补的主要对象为散布于居民日常生活、工作、娱乐处的点状失落空间,这类点状空间数量多、分布广、形态自由,与居民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但由于缺乏设计,往往不能够满足居民日常活动和交往的需求。因此,针对点状失落空间,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修补。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匮乏,是导致点状失落空间缺少活力、难以使用的直接原因。增加休憩类公共座椅、休闲娱乐器械、景观小品、导向牌、公共卫生间等设施,能够有效提高空间的品质和使用率,满足居民基本的日常活动需求。例如,非正规工作室创始人何志森博士在墨尔本的街道改造当中,只通过放置空牛奶箱子等简易的公共装置激活街道活力。


创造交往活动空间


缺少尺度适宜、形式多样、私密有别的交往活动空间,是点状失落空间缺少人气的关键原因。合理的空间设计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使用需求,例如,在“PIXELAND像素乐园”更新中,首先通过将场地正交划分为若干的空间单元,进而在每个空间单元中运用5M×5M像素单元进行组合设计,每一个空间单元都拥有一个独特的主题,最终形成了包含儿童娱乐、成人休憩、半私密交流等众多能够满足多样使用需求的交往活动空间。


微信图片_20220512145128.png

PIXELAND像素乐园


设置口袋公园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众多“边角料”空间,这些空间大多形态不规则,难以使用。对于这些失落空间,可将其设置为口袋公园进行激活。口袋公园的设置不仅满足城市更新对于绿色、可持续、微改造的需求,调节微气候环境,同时也可改善居民对于城市绿地短缺的需求。


结语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城市修补不宜大动干戈,进行大尺度、伤筋动骨的干预,避免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宜以渐进的、精细的、小尺度的“绣花功夫”为主,专注于城市肌理的修补、不同形态失落空间的活化再生、文化的传承延续、居民生活的改善,同时注重修补对象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此外,城市修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奈之举,穿针引线悉心为之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粗放发展造成的城市割裂确是实施修补的一大动因,科学规划、正本清源才是解决修补问题最重要的措施,切莫等到修补的时候,让后人为前人的不理智买单,才后悔之前的粗莽和肆意。(本文作者范成贤系北京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陈雳系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参考文献

[1]罗杰·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的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杨婧.基于“城市双修”视角下城市失落空间优化更新设计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8.

[3]尹帅.基于“城市修补”理念的城市剩余空间活化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4]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