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创新杯”12载系列报道之二十 | BIM技术创新助力工程设计

发布时间:2022/3/4 16:29:31 浏览次数: 作者: 汪洋 吴鼎 张媛 陈慧敏 郑慧娟 胡琳莹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核心看点


黄荆口水库工程位于湖北省通山县境内的厦铺河上,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当地农业灌溉用水。主要建筑物有混凝土重力坝和输水管道,大坝为3级建筑物,最大坝高74.5m。大坝共分为10个坝段,主要由非溢流坝段、表孔溢流坝段、底孔坝段和引水坝段等组成。输水管道全长19.74km,全部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地下埋管。该工程工期紧张,采用BIM技术能够使设计工作前置,提高专业协同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同时,为配合业主方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建设的需求,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湖北水院”)从前期阶段就全面采用BIM正向设计,助力工程建设。


微信图片_20220304161940.png

黄荆口水库三维场景图


BIM协同设计



设计平台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特点和湖北水院的实际情 况,该项目以欧特克BIM系列软件(Revit、Civil 3D、Inventor、Navisworks、Infraworks、3DS Max等)为主,辅以相关专业软件(ANSYS、Cesium、Three.js、Lumion)以及自主开发软件,在协同数据管理平台上,基于同一BIM模型,通过协同设计、碰撞检测、数值仿真、施工模拟、二次开发,实现了多专业的三维协同设计流程。


微信图片_20220304161944.png



BIM设计流程


该项目基于统一的平台架构协同设计系统,简化了协同流程,减少数据转换,防止信息丢失,使BIM设计更科学合理,有效避免差错和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路线


经过长期的BIM工作积累,湖北水院拥有强大的BIM设计团队、丰富的BIM设计经验和大量参数化资源库,具备BIM正向设计的实力。为推广BIM正向设计,湖北水院制定了《BIM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和《年度BIM应用目标》。通过一系列制度的约束,保障了BIM技术的推广应用。


该项目自可研阶段就开始BIM设计,以BIM的手段完成项目各阶段全过程的设计工作。水工结构复杂多样,设计工作涉及专业多,各专业使用的BIM软件不尽相同,具体工作内容和成果文件需求也不尽相同。


标准体系


在项目开展前期,依据中水勘协发布的“团体标准”和湖北水院发布的《企业BIM实施指南》,编写了项目BIM执行计划,确定项目BIM应用点及交付计划,确保项目能够满足设计交付要求。此外,还编写了项目级BIM标准及Revit、Inventor、Civil 3D等软件建模标准,对软件平台、坐标、模型精度、族文件、项目文件命名规则、颜色等方面进行规定,确保所有的BIM数据统一规范,给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根据项目BIM执行计划和BIM标准,建立规范化BIM管理流程,指定各专业BIM设计负责人,设置各专业参与人员的权限,实现工程数据的安全管理,并规定交付时间及审核机制,保证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BIM创新应用


可视化编程创建交互式参数化模型


参数化和标准化的资源库建设,一直是BIM设计的一个重点,但在生产推广中,常常有工程师表示参数化模型中参数表过于复杂,一些中间参数夹杂其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理解每个参数的意义和参数化逻辑,设计效率提升难以达到预期。


基于iLogic可视化编程创建交互式参数化模型,通过二次开发并封装。与常规参数化模型相比,可定制用户界面,对参数进行分类,将重要参数突出显示,使模型参数一目了然;实现参数的逻辑化,增加关键数据的反馈信息;将工程量的统计结果和结构计算信息反映到交互界面中,便于设计中方案比选。


该工程溢洪道结构设计中,根据规范及设计需求,设置堰底、堰顶高程、水位等基础参数,实现模型驱动,并实时反馈堰面曲线、结构尺寸等数据。


通过创建交互式参数化模型,进一步充实标准化模型库,增强使资源库的实用性,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


微信图片_20220304161948.png



参数化传统界面与交互式界面


水工建筑物模型拆分及编码


水工建筑物中,大体量土方工程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较多,此类BIM模型在水利行业全生命周期建设各阶段有不同的划分依据。设计阶段以功能、结构为基础,施工阶段以分部、分项及工艺为依据,运维阶段着重信息的表达。如何将一套BIM模型贯穿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一直是水利工程BIM应用的重难点。


在黄荆口水库工程中,针对重力坝模型,为满足设计及施工阶段BIM应用,采用基于建模软件二次开发的模型拆分及编码系统对其进行拆分。在Inventor软件中,通过生成的拆分工作平面及其生成顺序,利用拆分程序,将重力坝模型依次进行拆分、命名。模型拆分工作完成后自动依次导出rfa格式文件,自动生成编码及属性表格。最终,在Revit软件中导入rfa文件,实现自动定位及装配,并根据导入表格对族文件自动编码并添加属性。


微信图片_20220304161952.png



黄荆口重力坝模型拆分及编码流程


模型拆分及编码系统可实现Inventor软件中大体量模型的自动拆分、命名及格式转换,实现编码及属性自动生成,实现Revit软件中族文件自动定位、装配及信息添加。此系统为模型拆分提供了一套自动化方案,大幅提高了模型拆分效率,保持了建筑物模型从设计到施工的一致性,初步打通了设计BIM模型与施工BIM模型之间的壁垒。


同时,通过模型自动拆分及编码系统,可以对重力坝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块体快速拆分,使重力坝模型变得更加精细,符合混凝土浇筑逻辑。基于此,可提高在Navisworks中进行施工进度模拟的准确性,能够最大程度地指导施工,同时也能够极大简化在ANSYS中进行施工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全过程仿真分析的流程,显著提高计算效率,为结构优化和安全提供支撑。


微信图片_20220304161955.png



拆分成果在Navisworks中的应用


拆分成果在ANSYS中的应用


另外,对溢流坝段泄洪过程进行流体力学仿真计算,快速得到挑距、冲坑深度等挑流消能指标,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微信图片_20220304162000.png



泄洪过程数值模拟


WEB端BIM+GIS数字化管理


以开源GIS、ThinkPHP、LayUI等开源框架为基础,基于HTML5和Cesium API自主开发了WEB端数字化管理平台。平台采用B/S体系典型的三层架构实现WEB应用,以开源ThinkPHP+LayUI框架为基础,实现BIM+GIS系统和传统数据管理系统的集成和融合,大幅提高开发效率,为后续的软件改进扩展提供便利。前端结合Cesium API二次开发,采用LayUI框架,实现页面布局、UI设计和前后端交互;后端以开源ThinkPHP框架为基础,以严密的MVC分层结构,实现代码的层次化、可重用性和高扩展性;数据库层采用开源GIS平台和PostGIS地理信息数据库相结合,兼有GIS平台和关系型数据库两者的优点。


微信图片_20220304162003.png



开发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轻量化的BIM模型,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分层管理,实现了工程布置和方案比选以及三维模型导航、浏览、测量、查询、分析和多媒体展示等功能。


通过BIM与GIS深度融合、优势互补,水利工程中建筑物参数、属性、数量、类别等微观信息通过BIM模型进行精确表达,而各类地形、地质、交通、水系等宏观信息采用GIS系统管理。二者融合互通,有助于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全尺度的信息管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准确性和全局性,为今后拓展施工、运维管理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20304162006.png



工程数字化管理平台——BIM+GIS场景模块


微信图片_20220304162009.png

工程数字化管理平台——项目管理模块



总结与展望


黄荆口水库工程积极开展BIM正向设计,努力拓展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从规划设计到仿真优化,从碰撞检查到施工模拟,从可视化应用到BIM+GIS数字管理平台,BIM技术显著提高了设计准确性与效率,也将持续服务工程建设全过程,为黄荆口水库工程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添砖加瓦。水利工程智慧化是智慧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实现基础。大力发展BIM技术,数字赋能智慧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行业必将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作者为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汪洋吴鼎张媛、陈慧敏郑慧娟胡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