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新时期,设计企业如何深化质量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4 16:40:52 浏览次数: 作者: 何立山 杨发君 来源: 本站

深化设计企业质量转型发展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原总经理 何立山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原副总经济师 杨发君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设计企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设计企业解放思想,敢于洋为中用,大胆创新,主动推动质量变革,实现由传统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转变,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使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明显提高。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设计企业必须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实现质量转型,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我国设计企业质量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工程质量问题,也对设计工作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955年6月30日,时任国家建委主任薄一波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题为《反对铺张浪费现象,保证基本建设工程又好又省又快地完成》的广播讲话,他指出:设计工作是基本建设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设计的质量和先进性并将关系到我国今后十几年或几十年整个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问题。1958年12月23日至26日,中央基本建设委员会针对杭州半山钢厂拱形屋架发生的质量事故,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现场会议。陈云副总理在会上作了讲话,他强调:设计是基本建设的关键部分,当工厂决定建设以后,设计工作就是关键了,设计决定工厂建设的质量好坏、合理与否的命运。


经过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到60、70年代大建设实践,工程建设领域、设计行业和设计单位都积累了比较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和质量管理方法,如对工程建设基本程序、设计工作基本程序、设计文件的编制校核与审批、设计文件的修改、设计文件的质量评定、设计单位的责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建立项目负责制,实行技术经济责任制,编制大量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和规定,定期进行总结、分析生产和质量问题等,对保证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设计体制各项改革工作的展开,行业内开始研究、引进和学习全面质量管理,设计单位质量管理水平又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视发展、忽略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


1986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勘察设计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通知》(计设[1986]1463号)明确指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可以促进领导科学化,提高勘察设计单位各项工作质量,从而提高勘察设计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抓紧时间在勘察设计单位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这是勘察设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勘察设计质量、水平和效益的重大措施。


1990年,建设部颁发《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巩固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90]建设字第268号),提出了“学习、研究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的意见,设计单位普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宣传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GB/T19000-ISO9000活动,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体系、手段和方法,逐步建立健全了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使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在提高设计质量、增强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单位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效。


1993年,建设部颁发《关于勘察设计单位巩固深化全面质量管理,贯彻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的通知》(建设[1993]566号),明确要求:继续加强对勘察设计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领导、正确理解深化全面质量管理与贯彻系列标准之间的关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健全完善质量体系、做好体系认证的准备工作等。设计单位质量体系更加完善,设计质量和工程质量明显提高。


1999年,建设部颁发《关于加强勘察设计质量工作的通知》(建设[1999]176号),明确提出:设计单位要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规程,以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设计单位的内部质量保证是设计质量的关键,要在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认真学习贯彻GB/T19000系列标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实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并应在认真落实质量保证制度的同时不断提出巩固、完善和提高的新目标,以不断完善本单位的质量体系。


2012年,国务院颁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对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计企业大体经历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引进和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的普及和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创新三个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已从单纯的产品质量管理演变到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即包括产品质量在内,以及体现全面经济效益和经济管理水平的所有企业活动的全部质量。已从仅仅作为提供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工具,发展到以综合质量为目标,系统管理为手段,谋求充分发挥企业整体功能作用的一套科学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所构成的动态的系统管理,并成为全面推进企业进步、提高现代管理水平的中心环节和突破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也是对设计企业赋予的新使命,必将对设计企业质量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设计企业实现质量转型发展将更加迫切。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六大主要内涵和本质所在。主要通过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驱动、提高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四条途径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新活力、新空间、新压力、新定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新支撑和新前景。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施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离不开企业的主体作用,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质量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以实现高水平、高层次、卓越的企业发展质量为目标,推动经济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实现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走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强调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效率与水平、重视塑造企业持续成长的素质能力的道路。


进入新时代,设计行业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创新,破除质量提升瓶颈,坚持创新提质、标准提质、管理提质、品牌提质,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工程质量和企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技术体系,推进产业质量升级,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较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新型国有设计企业,同时催生与激活一批颇具创造力、成长性与竞争力兼具的民营设计企业,为推动工程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创新是设计企业

实现质量转型的根本所在


改革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决定性因素。设计企业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途径,破除质量提升瓶颈,激发质量创新活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现质量转型发展。


1.服务创新是质量转型的根本


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建筑师负责制,是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勘察设计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进入新发展阶段,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新格局的要求,不断完善提高,实现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培育和扶持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工程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和设计师事务所,对推动绿色建造、高质量建造至关重要。


推行工程咨询服务。实行工程咨询服务改革虽已在我国走过了40年的探索、发展之路,取得了重要成果,是工程建设控制投资、保证质量的有效组织方式。但在认识和实践上还有不少问题,建设市场发育有待健全,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并未被建设市场完全认可,从事工程咨询服务的主体机构即工程咨询公司、工程公司或工程项目管理公司,以及设计公司、专业事务所等咨询商的能力不强,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有待于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实践不断完善。要切实提高对项目全过程咨询的认识,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市场培育,破解市场供需矛盾,创新咨询服务组织实施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满足业主的多样化需要。


推行工程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在我国实施了40年,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成功地走向国际工程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实践证明,实行工程总承包是控制工程建设投资、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实施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总承包商体制不完善、职业人才缺乏、市场发育不规范、法规制度不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和风险保障体制不完善、企业融资能力差、缺乏国际竞争实力,致使工程总承包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同行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总结经验,坚持设计主导全过程、单一责任主体、设计采购施工深度融合、项目价值服务和固定承包总价的理念,不断提高工程总承包的管理和控制水平。


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实行建筑师负责制,对确保建筑设计完成度以及对工程的技术质量控制、明确责任主体、提高工作效率是有效可行的模式。民用建筑设计企业要在创新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根据项目业主的需要,全面推进建筑师负责制,保证最大化的实现代表客户价值的设计意图。实行建筑师负责制,是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的重要措施,也是培育一批著名建筑师、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带领“中国建筑”走向世界的重大举措。推行建筑师负责制,首先要抓好试点,在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水平。


2.制度创新是质量转型的前提


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建立出资人制度、法人财产权制度、所有者权益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的配套制度,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工程建设行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相关企业长期处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质量转型、培育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前提,对行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搞好搞活企业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设计行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国有或以国有为主的企业,有的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的形式上建立了但还没有真正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民营企业一般一开始都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的,但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制约了公司信誉机制的拓展,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和推动创新行为。因此,设计企业要高度重视制度创新,加速混合所有制改革,加速民营企业深化股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的产权体制和治理结构,形成较强的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能力,彻底转变长期存在的行政型、经验型、粗放型、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使之向市场化、知识化、集约化、精细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为创建中国特色的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工程企业奠定基础。


3.管理创新是质量转型的基础


现在深化改革到了制度创新的关键阶段,企业管理现代化也必然要进入到管理创新的新阶段,即建立管理科学的阶段。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形成了生产关系逐渐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在管理方面,要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转换到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组织和管理实践上来。


设计企业经过40年来的改革创新,多数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机制。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并以此为统领,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要以项目管理为中心,在组织机构、经营决策、运营控制、质量管理、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安全防控、风险管控和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建立健全相互联系的、系统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科学管理体系,真正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具体、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制度保证和管理有效,为实现质量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要加快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不断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要完善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管理体制,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我国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和服务体系,创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形成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从根本上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


4.技术创新是质量转型的核心


技术是企业的生命,技术创新是质量转型的核心,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没有技术创新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企业应把工程技术创新摆在行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主攻方向,以工程技术、绿色建筑创新和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为重点,以生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服务对象,共同构建“产学研设”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合作体系,建立工程科技发展产业链。要加大投入积极进行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聚焦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绿色环保等前沿技术热点,攻克一批有市场需求、有竞争优势的先进技术,实现专利技术以输入为主转为以输出为主。要充分发挥民用建筑领域的名人事务所或名人工作室的原创力和核心技术作用。要强化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创新力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工程建设项目紧密结合。


新科技革命的深化发展,深刻改变了科技经济的供给、消费和供需对接模式。企业要创造新财富,必须紧扣科技经济新周期的脉搏,始终在技术创新上保持忧患意识和领先态势,否则,就没有市场竞争力,就会被新时代所淘汰。有条件的企业,不仅应着力技术创新,还需更多关注基础前沿,努力在原创突破中寻求颠覆性创新的机会。设计企业技术创新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两大环节,其本质上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技术创新模式决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需要更好破除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拆除各种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藩篱,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制度的激励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准确把握技术创新主攻方向,全面、精准、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风险,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组织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5.数字化创新是质量转型的条件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对我国设计企业提出了迫切要求,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工程建设领域的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为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变革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设计企业应加快信息网络化建设,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普遍化提供的大好时机,不断提高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水平,加速促进数字化转型发展。数据是设计企业的核心资产,将数据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集成企业基础架构资源、人力资源、数据资源、组织资源、社会资源等,建立统一的业务服务中心,加快标准数字化建设,实现敏捷流程决策路径以支持业务应用程序中的快速变化和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前提。要高度重视推进产品创新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用户服务敏捷化、产业体系生态化、支撑软件和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国产化,不断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集成管理水平,推动数字化与建造全业务链的深度融合,实现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开车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


根据我国“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要求,设计企业要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用数字化转型重塑企业,必须下决心实现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并适应性变革企业文化、策略、运营、组织架构;必须下决心全面运用数字化技术,并使数字化技术与企业新的商业模式结合起来,两者交互、相互促进;必须下决心从实现设计文件的数字化交付,直至最终向业主交付数字化产品,让业主切实感受到数字化的价值,实现“对内强己、赋能员工、对外共赢”的数字化目标,为企业质量转型创造条件。


6.人才机制创新是质量转型的关键


人才机制创新关键是要着眼于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设计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机制创新是质量转型的关键。进入新发展阶段,要高度重视人才开发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人才开发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造就适应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需要的项目经理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投融资、法务和各专业技术带头人等高端人才;造就具有国际工程经验的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建筑师、国际知名专家和工程建设队伍。


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乃至唯一动力。设计企业一定要以创新精神为引领,加快质量转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