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1年1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寻找未来发展定位
战略重构服务升级
天强TACTER总经理 祝波善
当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进入大变局时代,2021上半年以来,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行业变局呈现出怎样的特征?行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面对这些情况,行业又应该如何应对?
大变局
过去两年,对于设计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魔幻”,熬过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为跨过了一个困难期,不曾想,2021年更大的挑战横亘在行业每家单位的面前。如今看来,如果说2020是“猝不及防”,那2021就是“慢刀割肉”。
外部环境持续变化。2021年以来,行业热点词汇频出,包括自主创新、“双碳”、补链强链等。特别是,7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的《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发[2021]15号)明确提出各银行保险机构要严格执行地方政府融资相关政策要求,打消财政兜底幻觉,强化合规管理、尽职调查,严禁新增或虚假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国家有关部门为房地产融资划定“三条红线”等政策的出台,都对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行业发展动能不足。从2012年开始,国家GDP连续8年增速在8%以下,持续下行。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增速仅有2.3%。行业客观上面临着传统增长动能减弱的现状,需要切实推进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宏观层面提出发展新要求。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呈现出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以及新发展格局。7月30日,中央政治局经济会议也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
以上种种现象都反映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大变局的时代。过去一直讲要因变制宜,顺应变化制定相应的行动,但现在很多东西不是过去熟悉的样子,要在大变局下真正思考变化,进行创新求变。
新态势
行业呈现K型发展态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行业发展整体放缓,但同时也呈现出两极化的态势。
行业内上市企业数据显示,2020年,以设计咨询为主业的26家上市企业实现营收462.3亿元,同比增长16.2%。营业收入方面,20家上市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6家企业出现下滑;利润方面,16家企业实现增长,10家企业出现下滑。
根据天强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行业经营总体表现与一季度相比明显放缓,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两极化态势,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细分行业的企业在营业收入、新签合同额和利润水平、现金流方面出现明显的分化,一部分单位发展情况继续走好;另一部分则出现明显下滑。总体上,走好的单位比例相比第一季度占比下降。这种趋势在第三季度的调研中进一步加剧。
2020年底,天强公司提出,2021年将成为设计企业的战略重启元年。如今看来,无论是供需关系、企业自身的发展要素,还是行业的格局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很多规则、秩序、逻辑都将面临重启。
发展不连续性将成为常态
当前,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改变,会更加关注发展质量以及发展韧性。与此同时,数字化时代加速降临,万物互联互通带来认知能力进一步加强,提高了行业生产力,对于服务深度要求加剧。面对未来发展,主场优势和发展韧性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主场优势除了提供一定的市场基础之外,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试错可能与创新空间,发展韧性将给企业提供抗压能力,为企业实现跨周期发展提供动力。当下,行业企业不仅要顺势而为,更需要“造势而起”,把墙推倒,去寻找新的机遇和空间。
处在变化中,不连续性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对于设计企业而言,未来将呈现三方面变化:第一,企业和业务价值定位发生改变。设计企业未来的定位及业务价值将会发生巨大的离散,有些可能是一家策划公司,有些可能是方案公司,或者是资源平台或技术公司。尤其是和新技术、数字化结合后,会带来更多新的变化;第二,思考业务价值如何衡量与体现。未来业务发展将形成两条线,传统业务震荡向下,新的业务从零起点逐步上升,前期增速非常平缓,后期将会迅速上扬。两条线的交汇点之后,行业的规则、格局就会以新面貌呈现。而这个交汇点应该会是在未来的五年左右时间。当下,各家企业需要系统、审慎地重新界定业务价值;第三,从行业角度来看,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价值如何定义以及体现方式,将会以新的形态呈现,这就需要立足于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去重新思考自身的能力定位、资源定位、价值定位。
策动未来
面向未来,行业的发展将会出现新场景、新赛道、新逻辑。
新的场景特征
后城市化时代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挑战和新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新机遇、新空间、新可能。在挑战中发现机遇、在压力中寻找新空间,需要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应变、创新的力量。举例来说,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等新的需求蓬勃发展,但是目前设计企业面临着没有合适的盈利模式的窘境。从过去习惯的增量市场到未来的大量存量市场的转变,需要设计企业自身服务逻辑、服务内容、服务能力的相应改变。同时,数字时代带来的新商业模式,这些都给服务方式带来新的变化,促进设计与其他产业相融合,也会出现新的商业图景。
新的发展赛道
当前,行业整合力度在进一步加剧,走向系统集成;价值实现方式和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也在改变。过去一直认为设计是产业链的前端,工程建设成本80%由设计环节控制,但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此,设计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主导权持续走低。理性地看,过去设计企业是在工程建设的前端环节,而现在工程建设链条进一步拉长、演变,从过去的线性转向立体,继续沿用过去线性思维方式思考逻辑已经明显不合适。具体而言,现在是微笑曲线,前端是策划,后端是运维。无论是设计环节,还是施工环节,都在微笑曲线底端。如果把产业、生态理念引入,将会更为立体、系统。对于设计企业而言,沿用过去的逻辑来定位自身,某种意义上将是抱残守缺。跳出设计看设计,站在价值网、生态圈的角度思考、谋划价值定位,空间会更大、前景会很广阔。这就是新的赛道!新的赛道,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维。
面向未来的新逻辑
改变之难在于观念转变,而观念本质上是思维不同,思维不同的背后是逻辑的不同。基于过去来推演企业未来发展已经不可行,这是当下企业转型和布局新发展时期面临的最大困扰。新的制胜逻辑,需要我们关注生态位;新的发展逻辑,即如何做到链接与共生;新的价值逻辑,在于效率、效益和体验。变化已经成为常态,相应的游戏规则已经在改变;企业定位差异化也越来越明确,将走向多元形态共存;产业秩序进一步重构,资源无边界;管理理念落后时代要求。在此情况下,企业需要重新寻找发展坐标,从线性、平面式的二元象限融入到多边立体的价值网络,找到自己的发展定位。既然变化无可避免,那我们就要在变局中顺势而为、逆势而上,做到升维思考、降维打击。
正确认知数字化和商业价值之间的联系。未来几年都将处在大裂变中,面对数字化,要从需求和场景的角度布局行动。利用数字和技术赋能业务发展方面,可能由于使用CAD工具的惯性,大家更多把数字化当成一种工具,一谈工具就谈投入产出。但数字化应该要与企业战略以及业务有效结合,未来要思考如何把传统业务和数字、智能、科技、文化等有效结合,因为未来的韧性城市、公共空间资产运营、城市治理等都是新的运作逻辑。
战略重构,服务升级。从过去工业思维走向用户思维。关注客户的客户、关注最终的用户,建构一个场景产品链接需求侧与供给服务。基于原有的能力和内核,把产业链条拉长,在服务和关系中间占据的地位不断提升,构建生态圈。进行业务重构,有效封装,真正适应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等系列新要求、新可能。
优化业务及区域布局,构建新动能。各家业务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层次划分决定了运作逻辑——核心业务做优、创新发展业务做大、培育业务做强。区域方面,过去很多单位也在做区域布局,但传统的分院模式终将消亡,当前的区域布局更多的是机会导向型,一定要向资源导向型转变。在项目、布局、资源、生态、品牌等方面,实现有效协同平衡。
基于赋能的组织重构。组织问题的核心是有效配置资源、布局资源、使用资源。要思考立足客户导向和价值链重构,构建网络化组织。行业企业当前最难突破的就是组织惯性,很多新的谋划制定出来很难落地和推进。破除组织惯性,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组织,也要考虑组织中的人,还要考虑相关利益方,有些单位有条件“大步向前”,大多数单位只能“小步快跑”。在推进组织变革中,对于抑制组织调整的因素和因子要有效消除。人们常说,没有人会拒绝改变,但所有人都会拒绝被改变。
基于效能激发的人才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人才?在当前就业观念改变的情况下,我们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还有人员激励问题,过去,很多时候以为把权责利解决好就能解决问题,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在组织运作中,很多时候看似人人有责,往往出了问题,又谁都无责。很多组织,目前是解决了利益分配,却没有解决激励问题。
新形势下,行业企业不能随波逐流,踏浪逐流的时刻已经到来。在群雄逐鹿的时代,要更快地打胜仗,更长久地打胜仗,坚持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