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全国人大代表
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
“作为农民工代表,就是要为农民工发声,这是我当代表最神圣的职责。”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质量管理员邹彬表示,今年的建议将聚焦推动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变。他认为,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城乡两个方面、政企两个主体长期共同努力,按照教有所学、学有所用两个步骤精准施策,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实现农民工队伍转型升级。
校企深度合作
实现产业工人新蜕变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目前,校企之间的衔接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强理论轻实践,职工实践丰富理论薄弱。”在工作之余,邹彬深入多家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调研,收集大家对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将进一步缩短学生入职后的岗前培训,既节省人力成本及时间成本,也加快了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时也主动适应了企业需求。
邹彬表示,企业的主动参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条件。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布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都明确指出,对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各地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在技能劳动者供需缺口较大、产业集中度较高的地区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支持企业和院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落实。邹彬建议,一方面应进一步发挥国有大型央企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须抓紧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合式激励和企业办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拨付问题,引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助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劳动产业大军。
发展装配式建筑
促进产业工人新发展
“完成就业技能培训教育的工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相关产业平台解决其就业需求。”邹彬表示,通过在传统施工项目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传统建筑产业吸引就业困难重重,50、60后农民工即将“谢幕”,70、80后农民工供应不足,90、00后农民工寥寥无几的“三段式”困局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在大力开展工人产业培训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工地更难吸引掌握了先进技能的新一代工人。他认为,为避免“学无所用”的逆向循环形成,有必要推广打造新一代建筑技术产业,以新型平台承接人才转移,形成“人才队伍优化培育——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双向良性循环。
邹彬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产业,推进建筑工业化,把工地搬进工厂,让新一代民工学有所用、“以战代练”,进一步从实践中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是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一条务实、有效路径。
装配式建筑产业因其高度集约化、标准化、管理信息化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这与完成技能教育的工人的就业诉求高度重合,而工厂自动化生产带来的生产条件改善、劳动强度降低,无疑对新一代民工更具吸引力。
以中建集团旗下的装配式工厂为例,其青年工人所占比例明显大大高于传统建筑工地,人员流动更小,管理更为集中,更有利于企业对其进行长期的技能再教育,从而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素质,所形成的专业技工团队反过来也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打造“员工—企业”双向良性循环。因此,推进装配式产业升级发展,形成全产业链集成优势,是落实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后的一项开拓式探索。
作为新兴产业,装配式产业体系的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邹彬表示,一方面技能认证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产业工人向上发展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扩展;另一方面,政策支撑、社会认可度不足,导致企业规模扩展受限,约束了产业工人的就业规模。他建议,由政府主导,政企合作,大力完善装配式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完善装配式建筑通用技术标准,加大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培育装配式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建筑工业化事业蓬勃发展,以更大、更优质的平台吸引产业工人就业,为产业工人打造出一个产学结合,通道畅通的产业链集群,推动“农民工”快速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