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节后开工,如何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1/2/19 16:02:22 浏览次数: 作者: 管理员 来源: 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1年2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


中铁二院勘察设计工程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陈梓珺


对于传统勘察设计企业而言,信息化转型既是挑战亦是机遇。上世纪80年代,随着替代传统绘图方式CAD软件的普及,勘察设计行业迈入了信息化建设的新纪元,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多数大型勘察设计企业愈发重视自身信息化建设,试图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然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推进,需要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相一致,总体统筹规划,做好长期持续投入的准备,分阶段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只有不断保持开放创新的态度,利用科技要素推动企业发展,才能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基础准备阶段


基础准备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所谓信息化基础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硬件和人才三个方面,是建设万丈高楼的根基。网络方面,企业应完善内部局域网络建设,健全网络访问安全策略和管控机制;硬件方面,企业最好购买独立服务器,并建立起相应的服务器管理备份机制;人才方面,企业应加强全体员工的基本信息化素养,同时注重对相应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既需要拥有专业的IT技术,还应对勘察设计业务有所了解、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有所掌握,这样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才能“对症下药”、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企业信息化1.0阶段


所谓企业信息化1.0阶段,是指在完成了企业内部信息化基础建设后,通过搭建整体的企业信息化架构,以完成企业从生产到职能管理各项业务信息化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从传统的由人力驱动的低效工作方式转化为由固化流程驱动的高效工作方式,逐步完成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企业内部的数据畅通流转。企业运营就像一个复杂的机器,需要人力、财务、生产等各环节相互协调工作。如何让各个部门更加高效地合作,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而信息化系统正是企业所有部门之间沟通的纽带,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信息化1.0阶段的一项重要建设目标就是搭起这样的沟通纽带,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各业务环节之间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为充分、规范化的数据资源,为企业信息化2.0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2.0阶段


企业信息化2.0阶段是对企业信息化1.0阶段的进一步深化,对于绝大部分传统企业而言,也是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奋斗方向。“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信息资源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然而,鉴于企业当前信息化发展现状,如何将“互联网+”时代下的前沿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是企业需要在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企业信息化2.0一定要以企业信息化1.0为基础。企业要在充分实现信息化1.0阶段的目标之上,探索对数据的挖掘和利用。如何利用数据并结合企业自身业务构建出切实有效的数据利用场景,是企业信息化2.0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微信图片_20210219155959.jpg

图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实践分析


本文以笔者所在企业为例,对大型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实践的三个阶段逐一进行分析。


基础准备阶段


笔者所在的企业是一家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部门。最初,信息化部门主要负责网络维护和一些单机版专业软件的开发,之后随着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部门逐渐壮大,培养了一批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业务范围逐渐覆盖企业网络管理、安全维护、机房设备管理维护、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前沿技术研究等。同时,企业也在硬件设备上加大了投入力度,建设了局域网络,建立了专门的机房存放独立的服务器集群,并设立了安全巡检机制,保证服务器全年24小时正常运行。信息化部门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建立了若干业务系统,以服务不同的生产和职能管理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员工的办公效率和企业的管理效能。


企业信息化1.0阶段


随着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数量的增多,其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是“信息孤岛”,数据难以有效利用。由于许多系统建设年代较早,在建设时缺少总体的顶层思考和架构,导致各个系统形成分散的“信息孤岛”,数据难以在不同业务系统间流转,更难以被提取、加工和利用;二是信息化程度难以满足企业管理升级的需要。近年来,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企业业务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三是难以适应全球化的业务战略。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分支机构和项目部,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这些分散项目、人力、设备等资源的高效、及时、安全的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企业信息化现状和企业的发展目标,自2018年起,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顶层设计,重构企业信息化架构。


微信图片_20210219160009.jpg

图2   信息化总体架构



(1)搭建统一的信息化架构


笔者所在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架构主要采用了基于面向服务的信息化架构(以下简称“SOA”)的架构模型与思路,将公司业务分割为多个独立的服务单元,并通过对这些服务单元的管理和重组,实现对原有业务逻辑的重构,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引导下,SOA通过重用机制和高度的灵活性、可扩展性,有效地保护现有信息化资源,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长远性,满足IT技术与业务需求的一致性,以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建立数据中心


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存储、管理并处理企业数据,便于企业进行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作为整个信息化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中心提供了主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同步功能。所谓主数据,是指有必要在各系统间共享的、描述企业最核心业务、波动性较小的数据。主数据由于需要在各系统间进行共享,折旧需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正确性。数据中心根据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分离出人员、组织、项目信息等主数据,并建立了配套的主数据管理机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数据中心的建立,统一了各独立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实现了对核心数据的统一管理,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主数据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统一的主数据访问接口,提供了集中且内容丰富、干净、互联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各下属单位提供了一致、完整的共享数据,为整体业务流程和经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支撑载体。


(3)建立基础服务平台


基础服务平台是整个信息化架构的重要基础,集成了上层应用系统所需的底层基础服务,如统一身份认证、主数据管理系统、业务集成系统等。基础服务平台连接了底层数据层和上层应用服务层,保证了整个企业信息化架构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4)建立应用系统平台


信息化框架中单独划分了应用系统平台层,以用于整合企业原本分散的各个业务系统。整合后的各个业务系统既保持了作为独立服务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又相互共享企业主数据,从而改变了曾经分散的“信息孤岛”的局面,有助于实现企业数据在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间的流通。


根据企业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模式,应用系统平台又自下而上划分为生产管理层、行政管理层和决策支持层。生产管理层集成了与企业生产和项目管理相关的应用和服务,是应用系统平台的最大数据“生产源”;行政管理层作为中间层,集成了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管理应用服务,可根据职能管理的业务需求和对来自生产管理层数据的清洗、提取,形成有针对性的业务数据报表,以服务企业管理的需要;决策支持层作为应用系统平台的顶层,是企业数据的最终消费层,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为未来企业信息化2.0阶段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通过上述信息化改革,笔者所在的企业成功达成了企业信息化1.0阶段的目标,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度整合,打通了困扰企业已久的数据壁垒,基本实现了企业生产管理关键环节的数据畅通流转和安全存储,形成了规范化、可提取利用的企业数据。通过企业信息化1.0建设,大大提升了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2.0阶段


在完成了企业信息化1.0阶段任务之后,企业继续推进信息化改革,开始探索如何实施企业信息化2.0。如笔者上文所述,企业信息化2.0的核心是挖掘和利用企业的数据。而挖掘和利用数据,首先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特征构建出具体且具有可实施性的使用场景。目前,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因此,企业信息化2.0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构建数据使用场景。


勘察设计企业的多数数据来自勘察设计生产项目的执行过程,而勘察设计项目的特点之一是项目规模大、周期长、需要众多专业协同设计。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项目信息、人员信息、执行过程信息以及最终的数字化成果文件。这些数据有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相互之间具有众多关联,而这些关联之间亦蕴藏着巨大的价值。目前,笔者所在的企业也正在艰难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挖掘出其中的价值,以最终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企业的信息化实践离不开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的重视和支持,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持续实施的关键。笔者所在企业管理层较早地意识到了信息化的重要战略意义,并连续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将信息化确定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制定了统筹、连续的规划布局,持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使得企业成功从基础准备阶段过渡到信息化1.0阶段,并朝着达成信息化2.0阶段的目标继续前进。


总结


总体而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其周期较长,投资回报时间长,需要企业管理层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魄力,在信息化建设中保持长期的投入;二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相结合,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成功实施;三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只有既具有良好的IT技能又具备行业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企业管理知识的人才,才能为企业打造出最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企业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传统勘察设计企业而言,通过信息化可以推动企业转变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提高效能,节约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