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勘察设计企业如何追求卓越发展?

发布时间:2021/1/6 16:13:29 浏览次数: 作者: 管理员 来源: 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0年11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同舟共济  追求卓越

——访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健


王健2.jpg


对话嘉宾:王健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8年荣获“中国勘察设计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突出贡献奖杰出企业家”称号


王蕊.png


采访人:王蕊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环保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第一批高校设计院,位居国内民用设计领域前三,为民用设计的龙头企业之一。集团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荣获“2019年上海市质量金奖”。集团汇聚了近5000名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累计完成2万余项各类工程设计咨询项目,拥有专利数百项。“十三五”期间,编制国家、行业、地方规范标准80余项,荣获各级各类科技进步奖35项(含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6项,获各级各类设计奖近800项。集团核心业务范围覆盖建筑和市政两大工程领域,具备为客户提供设计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全过程服务能力。


王蕊:请问集团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后,综合实力和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健:集团从2016年开始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照卓越绩效模式要求,对原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梳理,注重与原有体系的融合,不断完善体系要求,打造战略中心型组织。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后,集团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提升,2017年荣获中设协首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2018年荣获首届“上海市杨浦区质量创新奖”;2019年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十三五”期间,集团营业收入从2016年的26.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4.04亿元,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攀升。在以设计企业的全球营业总收入为依据的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The Top 150 Global Design Firms)”排名中,集团从2016年的第75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64位。同时,集团获得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型项目,超大合同项目数量日益增多。


王蕊:集团在提升图纸标准化率和设计成果优秀率,提高设计产品质量、设计效率方面有何独到之处?


王健:集团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图纸的标准化率。在生产业务平台建设并集成围绕出图交付各个环节的业务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协同设计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文出版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通过业务系统中的多维组织架构,实现项目业务与组织的矩阵式管理;通过人员资质与项目任务匹配,透明、严格、有序地保证每个项目都投入了合理、合适、合格的人力资源;按照体系文件的设计流程规定,通过项目WBS对任务的多级分解,支撑符合设计特点的项目管理过程。


协同设计系统紧密衔接项目任务管理过程,承载项目设计任务和任务过程管理;对设计图框及其信息、字体标准化管理,解决设计产品标识验证问题;借助设计辅助工具进行图纸自动化处理工作,减少设计人员工作量;方便数字化归档和产品交付,满足设计图纸数字化交付要求。


档案管理系统与项目类档案归档交付紧密衔接集成,实现线上自动流转归档。


图文出版系统覆盖从任务提交到打印出图全流程,实现了产品打印交付任务从发起到客户签收的系统闭环;已实现将设计产品图纸制作方式从晒制蓝图到打印图纸的升级转变。


此外,集团通过持续的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设计的全流程管理,提高图纸的标准化率。


王蕊:集团在提供咨询设计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是如何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经营活动充分结合,合理协调质量与企业效益二者关系的?


王健:集团秉承“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一切始于顾客需求,终于顾客满意,为顾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设计行业属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面对顾客的员工面较广,基本人人需要面对顾客,因此,需要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面对顾客时需要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


基于以上理念,集团对顾客群进行细分,对现有顾客进行管理,并识别潜在顾客。在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各种顾客接触渠道,不断改进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方法,并对顾客关系进行管理,使其适合集团发展方向及业务需要。建立和完善顾客投诉管理流程,确保投诉得到快速、有效处理。采取各种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顾客不满和业务流失。


制定产品和服务质量监控制度,从合同评审环节到设计策划、设计过程、施工配合、竣工回访等各个环节设置监控点,对质量情况进行跟踪。在原有顾客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不断改进完善测量顾客满意度的方法,使之适合集团战略规划的要求。监控结果与部门和个人的考核适当挂钩,以协调好质量与效益的关系。


王蕊:集团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的管理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健:集团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管理特色和优势:


一是集团管理团队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领企业追求卓越。集团领导通过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立足建筑设计主业,带领全体员工始终秉承“用我们创造性的劳动让人们生活和工作在更美好的环境中”的初心,面对不同时期的环境和特点,逐步积淀、调整、凝练集团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重视企业文化的宣贯和落地,集团领导通过论坛讲座等大型活动作专题报告,编制《价值观手册》和《员工手册》,新员工入职培训期间,集团总裁和高层领导亲自担任讲师。集团通过考核激励、荣誉激励、创新激励和能力提升等多重激励机制,以及创建“姚启明创新工作室”、树立劳模标杆等多种方式,激励员工不断追求高绩效业绩。通过举办系列“大师讲堂”“车库讲堂”、各种设计竞赛以及鼓励青年设计师参与“方案征集”比赛等,营造集团内学习和技术创新环境;实施精细化绩效评价和考核管理机制,部门和个人均采用平衡计分卡建立绩效指标体系并持续优化与完善,绩效管理采用闭环方法,注重识别改进要求和跟踪改进落实,有效促进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践行“与员工共同成长”的核心理念,营造“员工之家”的工作氛围,开设员工健身房、篮球场、爱心妈咪小屋,建立10多个员工协会,持续打造企业良好品牌形象,提升员工爱岗敬业、以企业为荣的自豪感,增强企业凝聚力。


二是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持行业影响力和领先地位。集团制定技术发展战略,鼓励并加强自主创新、出科研成果、新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逐步从生产为主研发为辅向生产与研发并重方向发展,以信息化、BIM设计、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抓手,实现企业的变革和突破,促使设计水平和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重视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集团经过多年研发和经验积累,已形成了19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专有设计技术集群。拥有上海建筑数字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土木工程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建立各种技术创新奖励制度,创设“建筑创作奖”“结构创新奖”“机电创新奖”和“集团科技进步奖”等多个专业和综合科技奖励机制;通过制定《科技成果专项奖励办法》,对获得的人才(资质)和各类科技成果(包括标准编制、重要论文发表等)均明确了细化的奖励措施。集团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开发和采用新技术、新标准。尤其是,建立了集团BIM技术团队,负责BIM相关技术的生产、研发以及推广工作,制定BIM正向设计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研究成果在上海中心项目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开发绿色建筑创新技术,积极开展综合能源规划业务、制冷机房整体优化和海绵城市项目。创建数字实验室,积极开展3D打印建筑模型、无人机影像采集建模、VR技术、基于机械臂的数字建造等数字技术研发。重视标准化建设,建立了由通用技术标准、产品线技术标准、专项技术标准构成的集团技术标准体系,并积极参与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


三是围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实施全方位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力资源配置,集团开展了较为细化的人力资源需求分析预测(包括对标),尤其是对技术带头人与青年技术骨干人才的需求。制定可体现专业人才价值的技术骨干、技术专家评选制度,对优秀人才破格授予项目设总、主任工程师等技术任职资格。建立了技术和管理岗位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两类岗位序列并行发展;建立了院行政技术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和领导联系年轻干部工作制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与重大项目、协助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参加重大活动;建立了全员、全过程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员工绩效管理过程包括指标制订、过程监控、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制订改进措施五个环节;采用更具针对性的不同薪酬模式,职能管理岗实行岗位工资制,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和专业技术岗实行项目业绩提奖制,促进有效激励,并充分应用信息化系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打造良好的员工学习环境,集团创办了企业大学“TJAD培训学院”,设立了四大类课程(基础专业技术、专业技术、学术讲座、其他),上线了数字影像网上学习系统,培训学院70%讲师为内部讲师,30%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人均培训学时持续提升。集团内部还建立了通畅的员工与管理层的对话沟通渠道,采用包括职代会、领导接待日、企业与员工双方集体协商、座谈会、问卷调查、EKP平台上的 “文化生活论坛”等多种方式,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鼓励员工参与管理改进与完善,保障员工权益。


四是开拓进取,持续完善和创新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客户服务。集团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进行组织运作模式的改革探索,作出及时调整,如成立市场(品牌)运营中心,全过程工程咨询事业部、3个技术研究中心等,建立基于“战略合作”和“互信合作”的差异化顾客关系管理。与关键顾客建立互惠互利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顾客提供额外增值服务;与一般顾客建立互信合作关系,定期研究分析顾客需求,提供规范化服务;依托同济大学学科优势,与不同研究方向的教授工作室开展合作等,以创新和技术为先导,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为服务顾客与市场助力。集团倡导“全员客户服务”理念,鼓励员工在提供设计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主动了解顾客需求,将顾客信息用于战略调整和市场开拓以及市场、服务、组织机构、产品和过程的持续改进。为应对市场新需求,集团积极开发应用BIM技术,持续提升绿色建筑项目比例,加大拓展EPC项目等。通过“借船出海”模式跨出国门参与境外设计项目,熟悉境外政策规范应用,逐步参与国际主流设计市场的竞争。


五是以持续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作支撑,提升集团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集团成立以总裁挂帅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先后编制完成了集团“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框架和信息化落地规划,确定了集团信息系统业务架构,并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全面建设。在“十二五”建成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又编制了集团“十三五”信息化规划,持续改进、迭代发展和完善,建成了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数据一体化的创新信息化IT架构。信息化系统覆盖企业大部分业务范围,形成了集成综合管理、生产业务、资源计划、科技质量、知识管理五大系统的集团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项目运营系统等,TJADc同济智慧设计云也已上线。集团应用系统软件采用自主设计、定制开发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较好地满足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集团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质量与效率。信息系统与CAD软件无缝集成,搭建从设计、校审、归档、出图的一体化管理平台,设计软件与信息系统数据互联互通(业内领先),实现业务管理前端管控、数据信息共享,在提升设计师工作效率的同时,达到产品质量管理要求。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先归档后交付”的工作模式,保证所有交付版本的成品均实现在线自动归档;建设在线数字化交付功能,利用图纸水印技术、基于云盘基础架构实现电子图高效、安全地交付。集团作为技术型、知识型企业,以知识管理为引领,搭建知识管理EKP信息平台,完成设计产品库、图书期刊库、数字影像库、数字图片库、培训学院、微课堂、规范标准库、设计选材库等几十项模块的建设,设立知识中心分类导航模板,对技术知识进行识别、分类、收集、传递和分享,有力支撑了集团的技术研发与创新。


王蕊:集团荣获上海市质量金奖后在质量提升方面有何进一步的打算?


王健:集团将以获得质量金奖为起点,做好如下核心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资源整合,提供一体化优质服务;丰富品牌内涵,实现精准营销;健全科研保障机制,推动产学研融合促进研发成果转化;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建设,打造质量品牌;鼓励培优创优推优,提高集团技术影响力;着力培养卓越人才,建立有活力的人才生态;构建人力资源数字化平台,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能效;强化风险防范,优化内控体系。


展望“十四五”,集团将以卓越绩效模式为引领,持续提升管理成熟度,向“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综合性设计咨询科技企业集团”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