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回望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侯丽娟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站在这个特殊的时点,回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十三五”:中国尊、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天眼,中马友谊大桥、中老铁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新基建”,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建筑产业化,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工程总承包,“四库一平台”等一个又一个关键词串起了这五年的时光和历程。为了更好地展开对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畅想,本文在对行业代表性企业进行的有关问卷调研和走访座谈的基础上,结合对行业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尝试总结行业发展现状和成绩,引出对未来的思考。
营业收入规模稳步增长 据目前最新统计数据,2019年,行业营业总收入达64200.9亿元,人均营业收入达138.6万元,年均分别增长24.1%和11.7%。勘察设计业务稳步增长,营业收入达6081.8亿元,年均增长10.3%。其他工程咨询业务,包括前期咨询、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增长较快,营业收入达796.0亿元,年均增长20.5%。工程总承包业务快速增长,营业收入达33638.6亿元,年均增长37.2%。 行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继续增长 2019年,行业企业总数达23739家,“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3.8%,新增17家以勘察设计业务为主的勘察设计上市企业。从业总人数达到463.1万人,年均增长11.1%,专业技术人员和注册执业人员分别达到219.2万人和53.87万人次,年均分别增长11.0%和12.4%,占从业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7.3%和11.6%。129名专家在两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中榜上有名,16位行业杰出专家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领军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业务模式不断创新 服务范围不断拓宽 一是行业工程咨询业务范围在传统勘察设计业务基础上不断扩大。其包括投资决策阶段产业规划、项目策划、可研、专项评估等,工程建设阶段项目管理、造价咨询、招投标代理、代建等,运维阶段技术服务、远程诊断等。此外,行业企业还积极开展相关认证,提供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服务,为投行等提供尽职调查,为保险公司提供TIS服务等其他延伸服务。部分领军企业延伸服务占比达到30%以上。 二是一体化咨询服务模式得到积极的探索实践。“十三五”期间,“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成为行业的热点词汇,各界对该类业务模式的讨论还在持续进行中,新业务认知还未完全达成一致,但新业务模式探索实践的脚步从未停止。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技术标准目前正在编制完善中,业务顶层设计持续推进。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形式之一,建筑师负责制近年来也在多地陆续开展试点。近期正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北京市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指导意见》,明确了服务内容、责任划分,提出了招标方式、保险担保方面的保障措施,落地性强,效果令人期待。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在积极持续参与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专题研究、技术标准编制的同时,也正在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规程》团体标准的研编工作,对标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白皮书,总结相关实践经验,寻找项目服务内容、承担责任和价值回报之间的内在关系,旨在为市场提供设计咨询为引领的、责权对等的一体化服务选项,为企业业务升级和项目实践提供指导,为业主选择咨询服务商提供依据。“十三五”期间,广大企业积极参与相关试点、调整组织架构、开展业务实践。有关调研显示,目前少数领军企业的相关业务占比可达到20%-30%,大多数企业业务占比较低。 三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不断提升。工业工程设计领域EPC工程总承包和EP系统集成能力不断提升,石化、冶金等行业领军企业总承包业务占比超过90%。建筑和市政板块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实践不断深入,工程总承包总营收占比均过半,但其中与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的模式占比较高。从实质上响应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对企业组织架构、人才队伍、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体系的要求,统筹设计技术把控和施工组织管理,真正意义上实现设计和施工的深度融合,是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业务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为大批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保障 一是“十三五”期间科技活动的投入显著加大,行业企业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关注度普遍提升。2019年科技活动投入达到1520.5亿元,年均增速为30.4%。科技成果转让收入也同样创造了37.4%的年均增速。2019年,行业企业创新成果丰硕,参编或修订技术标准18807项、标准设计2307册,累计获得专利246000余项,“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5.2%、12.6%和27.2%;获得国家级奖项11842项,年均增速为11%。 二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核心技术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在工程设计技术方面,以装配式建筑、建筑低碳节能、超高层、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水下隧道、大型人工岛、大跨度桥梁、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等为代表的超限、复杂条件、特殊环境、可持续性等工程设计能力不断提升;在核心工艺和装备技术方面,包括炼油化工、垃圾处理、冶金工业、清洁能源利用、海水淡化、特殊建材制造等在内的方案优化创新和自主集成水平不断突破;在检测技术方面,路面塌陷等城市运营风险灾害的无损探测诊断分析技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监控技术、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修复等环境岩土工程技术、文物保护勘测治理技术等针对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相关应用,不断深入推进。 三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为“十三五”期间重大工程的建设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放眼国内,全球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最高建筑中国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世界第一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世界最大水轮发电机组工程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囊括电压等级、输送容量和线路长度三项世界之最的准东-皖南±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等,不断刷新世界记录;“一带一路”上,中马友谊大桥、中老铁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迪拜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苏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工程等,赋予了“中国工程设计”品牌新涵义。 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普遍提升 在云计算、北斗卫星系统、 5G等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信息革命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新一轮浪潮的背景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与数字技术的充分融合是提升行业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引领智能建造和建筑产业化协同发展,助力国家网络强国、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服务于国家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行业数字技术应用投入继续加大,部分领军企业的数字技术投入占企业营收比甚至达到了5%-10%。应用水平也普遍提高,“数字孪生”与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等高端应用成效显著。 勘测方面,运用遥感、无人机倾斜摄影、 3D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地上与地下信息相结合的集成化产品研究和系统开发正在积极推进中,在强化勘察质量监管,助力岩土工程设计治理,服务城市规划、项目建设、运维管理与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成效初步显现。 设计方面,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工厂(DF)等技术的应用正稳步推进。2019年,行业新签6000多个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工厂(DF)技术项目,年增速31.1%。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多专业协同的三维正向设计,并结合多维度的数据融合分析、专业大型建筑和复杂结构的计算及仿真分析等技术手段,显著提升了设计质量与工程效益。部分领军企业协同设计项目覆盖率已达到100%,产能翻倍,通过工程设计数字化管控系统的应用,真正实现了由人管控流程到信息化系统管控流程、由事后管理到过程管理、由输出纸张造成数据不能收集到无纸化可实时数据反映的转变。 项目管理方面,面向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平台正在探索和开发,解决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等各阶段的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等难题。部分领军企业自主开发的相关建设管理平台,可满足传统建设单位、PPP项目公司、总承包公司等各类型项目业主的建设管理需求,有效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在平台上开展工程进度、费用、质量、安全等多方面的协同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工程应用案例丰富。 企业管理方面,数字化成为企业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推动力。部分大型企业已完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对企业经营、项目、人力资源、档案、知识等要素的集成管理,提升了企业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数据标准建设方面,相关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初步实现了设计与施工、制造的数据融合,尤其是工业工程设计领域积极推进数字化交付,有力地促进了“智能工厂”建设。 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部分龙头企业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十三五”期间,行业“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10多个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走向海外,业绩显著增长,新签合同额逾4000亿元,与“十二五”末期相比,增长69%。电力、石油、交通、冶金、水泥、化工等行业海外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部分领军企业海外业务占比超过50%。2019年行业境外勘察设计收入100.4亿元,境外工程总承包收入1687.4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4%和16.5%。2020年上榜ENR工程设计企业国际(海外)收入225强的24家中国内地企业海外营业收入总额为42.9亿美元,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走出去”企业海外项目实施方式也逐步发生变化,从最初为对外投资项目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借船出海”方式,逐步向直接承揽国际项目、设立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海外并购,开启属地化经营的“造船出海”的模式转变。 思考与展望 回望“十三五”,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未来勘察设计行业尚需解决的问题:行业平均利润率持续走低,价值增长乏力,市场对行业认可度与行业潜在价值不相匹配;业务趋同、服务内容单一、传统服务产能过剩,精细化和一体化咨询服务供给不足;数字技术应用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低,多数企业尚未做到数据一次采集多重利用,系统尚不足以为企业分析决策提供支撑;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业态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升;满足新业务模式需求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短缺,产学研社人才培养体系尚待升级;领军企业虽然在规模上超越了很多国际同行,但大多数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低,在品牌国际知名度、创新能力、业务模式、服务内容、国际标准参与度、国际市场份额等方面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将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将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期待行业企业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集成创新,打造精准设计,拓展服务范围,升级服务模式,拥抱数字化,完成发展再定位,以更好地投身“美丽中国”“智慧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实现设计先导和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