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PPP项目投资监管再收紧!你有被“误伤”吗?

发布时间:2018/1/26 10:09:14 浏览次数: 作者: 杜丽娟 来源: 本站


在中央把“去杠杆”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后,控风险成为国资委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严格落实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要求,严禁超越自身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同时将PPP项目纳入企业年度投资计划管理。

 

这是继去年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以下简称“192号文”)后,中央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又一重磅操作指南。

 

  然而,PPP作为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的重要模式,相关PPP咨询业人士表示其未来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如果监管持续加码,PPP使国企实现‘重建设转向投资运营’的战略思路或将有变。”上述人士表示。

 

央企PPP项目合规性自检启动

 

2018年1月16日起,陆续有中央企业收到要对PPP项目合规性自检的通知。在此前一天召开的国资委内部会议中,其重点指出要将PPP项目纳入企业年度投资计划管理。

 

6项措施防范央企PPP风险


   国资委192号文从强化集团管控、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规模控制、优化合作安排、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责任追究6方面来防范中央企业参与PPP的经营风险。

 

  该人士表示,和政府购买服务、地方融资平台违规举债等被清理不同的是,中央企业PPP自检主要还是要求整改,预计停工的案例比较少。“但不排除一些企业项目严格违规而遭到暂停的风险,但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进行整改。”

 

数据显示,近3年来PPP投资规模占比中,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比例分别为53.6%、76%、80.6%,而民营企业的占比却逐渐递减,分别为47.3%、23.9%、19.1%。

 

国资委严控企业投资规模

 

  在1月17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总会计师沈莹表示,这几年企业投资规模比较大,是形成高杠杆的重要原因。国资委在控杠杆过程中把控投资规模作为一个重要的措施,特别是纳入国资委管控范围的企业要对投资规模进行严格管控。

 

  沈莹指出,在管控过程中,3种情况要严格控制:高负债企业的非主业投资要严禁,低效业务的投资也要严格控制,对偏离主业的业务都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一些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企业的投资要严格把控

 

  沈莹表示,目前,国资委对负债率比较高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对存在风险的业务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的占用要大幅压降,各类垫资的业务也要严格管理,包括对外担保、委托贷款,还有融资性贸易业务等。

 

转型之路受阻

 

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型尝试

 

  根据国资委通报,目前建筑类中央企业的负债率普遍较高。而民生证券PPP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过去3年,央企是PPP领域中的绝对主力军。资料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八大建筑类央企中标PPP项目的总投资金额就已超过1.5万亿元。

 

  如此大的投资金额,也为央企的转型提供了探索的机会。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PPP高速发展的这3年也是央企从传统承包商向产业运营商战略转型的尝试阶段。

 

  据了解,建筑业过去10多年的高速发展,都依赖于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带来的高速增长。这种模式下,企业发展趋向单一化,单一工程建设、单一承包资质、单一业务类型,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而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对建筑业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创新,改变了其重建设轻运营的模式,转而需要强大的投资运营和资源整合能力,且项目一般都需要超过15年以上的运营能力,对建筑企业综合性竞争力提出了全新要求。

 

  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行业投入的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完善监管”,将国企参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项目的绩效考核纳入重点考察范畴。

 

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倒逼国企从“重建设、轻运营”的业务思路走向“重建设、重运营”的全面参与模式,督促国企在获取建设利润的同时要适度转型并做好所参与项目范围内的运营工作。

 

 

PPP整改过猛或有误伤

 

  不过,随着去杠杆持续加码,过去几年高举PPP这面大旗进行传统业务转型的中央企业,能否避免被误伤?

  相关PPP咨询专家指出,如果PPP整改用力过猛,会对央企转型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有些项目大多是在融资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工建设,如果出现停工或暂停的现象,将会对资源造成浪费,进而影响其战略转型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还规定,不允许“以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金”,对PPP项目的融资已经产生了极大“杀伤力”。国资委192号文又划定了50%的红线,市场普遍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央企新增PPP投资的空间。 

 

(本文摘编自中国经营报;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