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中建西北院人的精气神:腾蛟起凤 薪火相传

一片郁郁葱葱的绿地中,一座现代化建筑优雅矗立——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建西北院”),在这里扎根、成长、壮大、逐梦未来。中建西北院于2011年整体迁至现址,这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力证。




图片1.png

2022年6月1日,是它的70华诞。70年来,历史忠实地记录下中建西北院取得的重要发展成就。几代西北院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光彩夺目的“中建西北院”金字招牌,一连串熠熠生辉的名字书写了城市建设的时代乐章。



今天,一大批有胆识、懂坚守、勇创新的西北院人积蓄蓬勃力量,承先启新,茁壮成长。这支具有鲜明特征、民族特色、时代水准的中建西北院队伍,赓续“西迁”红色血脉,以工匠精神、民族精神、赶考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创造着新的更大奇迹。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



大国匠心、卓越品质,这是中建西北院“天工人巧日争心”的初心、耐心,更是“心有所信、方能远行”的信心和决心。



一盏孤灯一叠纸,一把标尺一支笔。除了在电脑上反复刻画,设计出完美的图纸方案,更要细致地考察城市风貌、人文环境,几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中建西北院人所浇筑的“工匠精神”赋予着现代设计全新的意义。



正是对每一件作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追求,中建西北院用一部部佳作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是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挖掘和发挥出古建筑余热;是“心脏搭桥”撑起长安龙脉中心的“新”南门广场;是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勾画出长安盛殿、丝路新港的设计理念,让千年华夏生出“未来机场”新地标;是臻于至善、精益求精的追求,构建全面的文化与旅游体系,让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展现新时代的国家意志……



图片2.png西安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



70年来,每一个出类拔萃的卓越作品背后,其指向都不乏涵养着一种内心充满定力、凡事精益求精的时代气质,对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融入在每一个中建西北院人的匠心中。



在中建西北院,人人都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从20世纪50年代留学归国和“西迁”设计师,到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张锦秋,直至今天以西部建筑师领军人物、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赵元超为代表的大国工匠们,他们无不将设计作品当成艺术珍宝,将质量视为生命。



图片3.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

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赵元超



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和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早已融入到设计的一砖一瓦、一檐一角,流淌在每一个“匠人”的血液中。



中建西北院为中国建造强筋健骨、凝神铸魂。



文化坚守——建筑是部史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央礼品文物管理中心是中建西北院新时代工匠精神价值体现的一个缩影,既要传承中华气韵,又要融合中西文化。中建西北院人用建筑语言诠释礼仪天下大国胸怀,在设计中与历史进行对话,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传统元素融入到当代建筑设计之中,以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弘扬中国文化,尝试用不同的建筑语言,彰显东方情调,表达文化自信。



改革创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建筑设计行业的突破革新也势在必行。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风格,建筑业升级发展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建西北院站在更高维度思考设计本质,在理性与功能、美学秩序与生活体验之上,延展当代艺术的场景化演绎,落地了诸多前瞻性的作品。未来之瞳•瞳系列建筑项目通过地下空间将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科技中心、城市展厅、配套服务用房、地下停车场等,连通为一个整体,为公众提供高品质的艺术和生活体验,为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片区招商引资提供重要的硬环境支撑,有力推动区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健康绿色——绿色建筑、绿色理念是践行生态文明最重要的载体和路径。多年来中建西北院始终重视绿色建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从高效节能风光互补技术到海绵城市全覆盖,从污水回收净化处理到建筑垃圾分类、废旧物资重复利用,全球最大的地下空间综合体幸福林带项目实现了26项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双碳目标”助力,这条北连浐灞、南接曲江的绿色长廊已然成为城市的崭新名片。



建筑是城市文明的载体,也是时代变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中建西北院”作品拔地而起,一大批项目成为当地标志性、代表性建筑,彰显着中国建筑设计主流价值取向。




以民族精神筑梦大国建造



初夏的阳光洒向庄严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前广场,大型毛主席塑像庄重、巍然,无数华夏儿女在此重温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排除万难、创造辉煌奇迹的光辉历史。



图片4.png

延安革命纪念馆



这颗革命圣地跳动着的“红色心脏”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正是由中建西北院设计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深入总结新时代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新实践、新要求,深刻回答事关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中国建筑的未来指明了方向,给设计师提出了新时代的更高要求。


谨记嘱托和期待,中建西北院心怀“国之大者”,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以充沛的激情、卓越的品质和对完美的追求,擎画出贴近人民与时代需求的建筑作品,孕育出党和国家需要的大国工匠。


“70年来,西北院的基因里流淌着西迁精神的血液与基因。从它成立之初,就承载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城市振兴的使命。这一路走来,我们一直未改变”,中建西北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军表示。



图片5.png

中建西北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军



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张锦秋扎根西部逾半个世纪,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贡献给西安,用一系列“新唐风”建筑作品再现这座城市浓郁的历史气韵。这种“始终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同行”的坚定理想与执着追求,影响了中建西北院一代又一代的建设人才,也成为中建西北院人的精神血脉和不变底色。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赵元超,以能更好“缝合”城市空间的建筑艺术,重新唤起这片土地的价值;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副总建筑师安军,将历史与艺术以磅礴的形式展现,传递民族文化和现代文明,铸就城市辉煌;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副总工程师周敏一生以“冷”“暖”相伴,倾注于绿色能源与低能耗研究,鼓励团队在探索中前行;总工程师杨琦,陕西省勘察设计大师、结构工程师曾凡生和吴琨,博士后辛力等,完成了一项项重大工程的结构设计任务;中建西北院副总建筑师秦峰,从个人设计师到团队的设计领导者,从台前到幕后,为后辈们传道授业解惑,点燃更多建筑梦;中建西北院副总建筑师、华夏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吕成,建筑世家的他通过持续地、深度地理解“人”的需求,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中建西北院屈培青工作室执行总建筑师徐建生,在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屈培青的言传身教下,在企业平台的支持之下,成长为新一代优秀设计师中坚力量……



图片6.png

曾凡生 周敏 张锦秋 赵元超 安军(由左至右)



今天,中建西北院汇聚了来自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长安大学等建筑名校的全产业链人才,大国工匠们以师带徒、言传身教,几十年如一日,赋予城市建筑特有的情感与思想;创作新星自信自强、刚健有为,为西北院打造百年老店积蓄磅礴力量。



爱才、惜才、重才、用才,在一代代榜样激励着西北院人持续向前、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赋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与可能,让青年人成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据了解,到2023年底,中建西北院所属机构班子成员中40岁以下占比将达1/4,其中具有一定数量的正职。



中建西北院为专业人才“赋能”,将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一流人才方阵为重中之重,走好人才强企之路,为推动中建西北院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建设基业长青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屈培青(中)


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吴琨(中)




以赶考精神擘画美好未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期,西北院人在“赶考精神”的指引下,始终坚守着“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之路,始终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用一个个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设计作品,在原创设计和质量提升中做优中国建造。



中建西北院走过的70年历程,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



同心战疫——我们不能忘记,西北院人带着对生命的敬畏,逆风而行直击疫情,承担起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的设计工作,百余名设计师连夜奋战绘出健康防线;我们不能忘记,西北院人发扬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36小时出图、6昼夜现场配合,圆满完成雁塔区二号医学隔离点的设计建设任务……



2020年初,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建设


2022年初,西安市雁塔区二号医学隔离点建设



时代担当——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打磨出一份份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西北院方案”,展现出乡村振兴中的建设力量和央企担当。在定点扶贫村大滩村,中建西北院扶贫扶志,除让产业项目唱主角,以藜麦种植为乡村生肌造血,还在荒坡地里“种太阳”,以光伏风电新能源建设助力乡村振兴,10年来累计投入600余万元。



图片11.png

中建西北院精准产业扶贫 榆林大滩村



牢记初心——时刻不忘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设计延安革命纪念馆、照金革命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塔、扶眉战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组织院班子成员及党员前往开展现场教学,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从红色建筑中感悟革命精神,在红色地标中致敬革命先辈,在红色精神中感悟时代伟力。



聚焦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和不竭动力。坚持党管人才,在“和合”企业文化的氛围中,科学管理凝聚核心能力,系统规划用好核心资源,重视对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使用、培养与激励,为每一位西北院人提供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


……



艰苦奋斗,方得梦圆。



目前中建西北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36人,高级工程(建筑)师565人,工程师29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7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人、优秀勘察设计师18人。



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人,要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



中建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翌对青年员工寄予厚望。他希望大家要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树立持正向上的价值观,树立超越自我、胸怀大局、勇于担当、忠诚敬业的价值导向;在岗位上发挥个人价值,把职业当成事业干,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与祖国同频共振,与时代同心同向。



图片12.png

中建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翌



中建西北院向社会吹响人才集结号,以“伯乐相马”的慧眼、“鸾翔凤集”的环境、“简贤任能”的制度,欢迎更多建筑人才加入,在弘扬与创新中华建筑文化的道路上,共同创造新辉煌。



70年来,中建西北院人用汗水和智慧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城乡建设事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中建西北院气质雍容、活力涌流,新时代的西北院人必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深厚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奏响民族复兴路上的强音,为奋力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为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贡献力量!(本文作者:李杰、马倩、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