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CONTENTS
2021年12月 总第351期(1985年创刊)
01 启航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06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第一次理事会议召开 / 刘红伟
10 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 李如生
12 开拓进取 不断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七届第一次理事会议上的就职讲话 / 朱长喜
15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 施设
27 第七届理事会负责人简历
40 关于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城市设计分会的决议
41 关于向第六届理事会致谢并聘任施设同志为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的决议
数字化赋能建筑业“智”变
43 双循环下,建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思考 / 黄奇帆
46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几点思考 / 杨学山
48 建筑产业互联网,开启数字化转型新格局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刁志中谈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 / 张颖 谭梦琪
51 数字设计,构建设计行业发展新动能 /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9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与路线图 / 祝波善 赵月松
65 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1 • 设计沙龙纪实 / 刘红伟
68 展望2022:抢抓新机遇 培育新动能 / 郭刚
73 寻找未来发展定位 战略重构服务升级 / 祝波善
76 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项目采用固定总价方式的探讨 / 陈祖雄
81 步步精心:数字化转型的“水规院经验” / 吴付标
84 “万人劝退”的设计院,究竟怎么了?/ 曹佳毅
86 工程项目可研收入分析常见误区及改进建议 / 张国亮
90 打造有温度的养老社区——华润南宁悦年颐养社区设计理念分析与思考 / 刘艺婷 李祥云 邸威
95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技术探析 / 王嗣策
98 双桥静力触探试验在南通地铁车站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 李炜
103 岩土工程勘察对基坑支护建设的影响 / 董伟
启航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12月9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第一次理事会议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七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朱长喜当选理事长,王子牛等23人当选副理事长,周文连当选秘书长。时值岁末年终,在这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第七届理事会的诞生,为行业立足新阶段、构建新格局、谋求新发展、谱写新篇章,拉开了序幕。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是建设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的起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勘察设计企业数量2.4万家,从业人员440万人,营业收入7.2万亿元,利润总额2937.4亿元,科技支出1867.6亿元,有力地支撑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从更高的定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目标看,勘察设计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要求还不相符。如何发挥好勘察设计行业的先导、纽带、引领作用,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勘察设计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李如生为勘察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把关定向,明确提出了加快数字转型、绿色转型、质量转型三大要求。朱长喜理事长在就职讲话中,从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导向;提升履职能力,注重工作实效;推动科技创新,强化发展动力;夯实行业基础,保障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岀了未来的工作设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七大政策”和“五大理念”,为来年经济工作敲定了基调。未来,行业企业一要牢牢把握政策导向,提高政治站位,把行业工作、单位工作主动与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二要把握时代脉搏,加快转型发展。当前,以数字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为基本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我国产业转型与创新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勘察设计行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智能建造;要加快绿色转型,大力推动绿色建造;要加快质量转型,大力推动精益建造,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要把握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规律,顺势而为,稳中求进。要立足新阶段、拟定新战略、构建新格局、实现新发展,要深化内部改革,加快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开创新时代勘察设计行业的新天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之年。风物长宜放眼量,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建筑业质量转型的主力军,我们期待,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的引领下,勘察设计行业能从更高的定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目标,以更大的作为,作岀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