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荆少东:初心若磐 奋楫笃行

版权声明:本文刊登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2021年6月刊,版权为《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及作者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实话讲,互联网时代,技术专家出身的“管理大咖”并不少见。从脸书(FACEBOOK)的扎克伯格到百度的李彦宏,他们都深谙技术和管理的双重“武艺”。本文主角并非来自互联网领域,而是来自与国家油气能源安全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勘察设计行业。他就是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勘察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荆少东。


初见荆少东,是在2021年5月一个周日的上午。刚刚处理完工作、坐在《中国勘察设计》杂志记者面前接受采访的荆少东,谈及个人成绩,轻描淡写,语气平静;谈及未来前景,目光如炬,掷地有声。作为一名从见习员、助理工程师,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技术专家、管理者,荆少东拥有长期的勘察一线工作经验,深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真谛。


在荆少东身上,有着技术专家的严谨与执着,也有着管理者的从容与豁达。他坦言:自参加工作以来,与团队一道,虽然创造了多项“第一”“国内首例”“国际领先”,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石化上游最大的勘察设计科研单位”,但未来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不忘初心、秉承匠心、砥砺臻心、保持恒心,不断提升能力和价值,向着新的奋斗目标不断进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好、走远,书写新的精彩篇章。


1.png

荆少东在海上移动平台场址调查现场



初心


自参加工作以来,荆少东孜孜以求,带领团队创造多项“第一”“国内首例”“国际领先”。


“您已取得了如此多成绩,仍坚持从事勘察一线工作,您的动力来自哪里?您的初心是什么?”记者饶有兴趣地问道。


荆少东的语言,总是那样精辟。他不假思索地说:“初心使然!


1972年2月,荆少东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下,从小就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1990年,他顺利考入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1994年,原四川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攻读岩土工程专业。“用所学知识,构筑油气能源建设工程之基,这正是我的初心。”荆少东如是说。


1994年,22岁的荆少东大学毕业,怀惴着最初的梦想,只身来到“油都”东营,入职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前身——胜利石油管理局勘察设计研究院,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正式开启他近30年的工程勘察情缘。


当时正值胜利油田开发高潮迭起之时,据相关资料记载:从1983年到1994年的十余年间,胜利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58亿吨,年探明储量最高达到4.1亿吨,奠定了油田持续高效勘探的基础,实现了油田产量的跨越增长。


那时,野外条件艰苦、技术资料匮乏、生活条件简陋,为了高质量完成勘察任务,他常常一头扎进工程现场,在一线刻苦钻研,弄不清的问题就向专家请教、向同事学习,经常忘记晨昏暮晓,衣服上泥渍油渍斑斑……


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


在27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从未离开过岩土工程勘察、检(监)测及科研生产一线。通过多年技术攻关与工程实践,他在长输管道工程勘察、油气田地面工程勘察、大型储罐工程勘察与监测、(滩)浅海海洋工程勘察、软土区深水高坝水库工程勘察与监测、工业与民用建筑勘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岩溶、滑坡、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及软土、膨胀土、黄土、盐渍土等特殊性岩土和海洋工程勘察的评价与处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在工程物探测试、大型储油罐监测和油气地下水封洞库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国家级优秀勘察奖5项、优质工程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优秀勘察奖21项,授权专利4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认定行业专有技术16项,主编、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9项,撰写专著6部、论文17篇。


在他的带领下,围绕长输管道勘察主营业务,延伸工程物探、地灾评估勘察设计、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和航空摄影测量等高收益业务;开拓下游炼化工程、地上原油储备库、地下水封洞库勘察市场。这一战略,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勘察业务领域,也让勘察专业驶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公司勘察业务具备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工程测绘甲级、海洋岩土工程勘察甲级、海洋工程测量甲级、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甲级、航测与遥感乙级等13项资质,成为石油石化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公司中勘察资质最全的单位。勘察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石化金牌基层队”。


“得益于单位对勘察专业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得益于领导和前辈的悉心指导,得益于团队成员的紧密配合”,他完成了从见习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到正高级工程师的成长,相继担任工程勘察公司副经理、工程勘察公司经理、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副总经理等职,逐步成为享誉行业的权威专家、管理者。


2020年,荆少东出任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兼任中石化石油工程建设勘察技术服务中心主任,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是要不断引领勘察业务拓展和技术提升,为国家油气能源建设项目提供准确、高效、先进的勘察数据,从勘察的角度助力能源项目的高效建设和安全运维;二是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和技术创新,促使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上两个身份,有一定的相通性,只不过前者的面更广、责任更大,不仅仅是在工程勘察方面,同时还需要从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层面进行全面思考,带领公司更好、更全面地服务于国家能源战略部署和中国石化能源战略发展,充分体现新时代央企工程勘察设计公司的担当。”荆少东说。


正是这种以科学报国为己任的坚定情怀,促使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先后荣获“石油和化工行业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山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多次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突出贡献者”等荣誉。


荆少东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成功秘诀”,如果有的话,就是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荆少东常常勉励年轻人,“机遇宠爱有心人,好的机会都有,但如果你不是有心人,没有追求、不能坚持,机会便稍纵即逝”。


工作以来,始终有一个理念贯穿他的全部工作,那就是“坚守初心、求真务实、创新发展”,支撑着他从仪征大罐监测到川气东送管道勘察、新气管道勘察、海洋工程勘察、大型原油地下水封洞库勘察等,不断取得技术和管理的突破,不断为油气储运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他一直在研究碳减排等重大战略问题,并于2019年考取了中国海洋大学能源与环保专业博士研究生,不断学习新领域知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守初心,即将步入天命之年的荆少东说:“从步入工作岗位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为国家油气能源建设奋斗的准备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为国家需要而奋斗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


微信图片_20210813141914_副本.png

荆少东(左二)在鄂安沧管道无人机航测项目现场


3.png

荆少东(左二)在肯尼亚1号线项目现场


微信图片_20210813141919_副本.png

荆东(左三)在川气东送武汉抗洪抢险现场



匠心



不断的革新、不断的成功,使荆少东在青年科技人员中脱颖而出。


1997年,刚刚工作3年的荆少东,担任了“纯化水库岩土工程”勘察项目负责人。纯化水库是中型平原水库,为胜利油田第一座蓄水深度约为10米的“深水高坝”,也是国内同期软土地基第一高坝。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项目,荆少东坦言:对年仅25岁的自己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受命于关键时刻,是幸福,是机遇,更是责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首次采用标准贯入、静探测试、波速试验及动三轴4种测试方法,提高了场区液化判别准确率;通过渗透破坏、渗流量和渗流稳定分析,提出了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比原灌注桩方案节省地基处理费用67万元。


2004年,荆少东担任“中石化(仪征)15万立方米大型浮顶油罐地基与基础监测”的负责人。该项目是中国石化开发建造大型储油罐的科研项目,罐体直径与单罐容积均为国内首例,素有“中华第一罐”之称。


当时,该监测在国内尚无成熟标准、方案可供参照。一切从零开始,荆少东带领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他们参考国外工程监测标准、成功案例,创造性地开展大型储罐地基与基础应力、变形及强度的动态变化和规律研究,验证了试验罐各种设计参数的合理性……该项目填补了我国大型浮顶油罐的空白,安装与埋设仪器种类多、数量大,监测采用的仪器与设备先进、方案科学合理,测试难度大、精度高,各项监测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006年,作为勘测总负责人,荆少东主持完成了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该工程系国家“十一五”重点项目,全长2229公里,沿线有长江及山体穿越隧道78条、长江定向钻等大中型穿越118条,隧道和长江穿越数量、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均居当时同类工程之首,也是国内管道建设史上地质条件最复杂、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长输管道工程。


面对这一重大工程,他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组织编制统一技术规定和管理文件,统筹协调全线5家勘察单位,采用先进的现场勘探、原位测试、工程物探、卫星遥感等综合勘察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技术水平;针对西部隧道群密集、岩溶发育,东部大型河流穿越多的特点,采用综合物探手段,解决了隧道群岩溶发育和围岩分级、大型河流复杂岩土适宜性评价、边坡和滑坡稳定性评价等技术难题。岩溶发育区深埋长隧道综合物探技术、大型穿越综合勘察技术取得突破,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2年,在拟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煤制气管道工程(全长8372公里)——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的选址勘察中,面对国内无成熟经验和相关规范指导的现状,荆少东带领团队组织完成了国内首次针对长输管道环境评价(地下水)部分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为管道建设环境评价提供详实准确的水文资料,为项目核准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油气输送管道的环境水文地质勘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石油工程建设领域,勘察工作不仅包括陆地部分,还包括海上部分。海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构造对各项能力等要求更高,困难可想而知。2014年,荆少东带领团队开辟新领域,走向新赛场,开始海上移动平台场址工程地质调查工作。


他们从勘察外业入手,长期驻守海上勘察现场,克服艰苦的作业环境,攻关浅海工程钻探工艺,实现了船舶搭载工程钻机作业水深从5米到50米的跨越,探测深度突破100米;研发“水上静力触探防护导向器”装置,提升了静力触探在海(水)上的作业能力,工作水深和测试深度得到大幅提高;引进重型海床式静力触探系统、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海洋磁力仪、管线仪等先进设备,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海上移动平台场址勘察、海底管道勘察、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底浅地层剖面探测、海上静力触探测试等海洋综合勘察技术。


插桩计算,是海上移动平台场址工程地质调查的核心,也是业内公认的技术难题。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数据采集,荆少东创新插桩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吻合度较以往实现大幅提高,准确率达到98%—99%。




2019年,荆少东又带领团队,积极开拓海上风电项目勘察。采用高级土工试验和数值模拟,逐步掌握大直径单桩设计参数选取核心技术,形成了成熟的海上风电勘察集成技术,为海上风电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另外,荆少东还主持完成国家863课题“数字海底胜利埕岛油田海底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工程地质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填补了渤海海域海底信息数据数字化处理和集成的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完成的“埕岛油田海上平台插桩地质信息分析与评价系统”课题研究,采用大变形有限元和传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埕岛油田自升式平台插桩稳定性的计算方法,解决了以往平台插桩计算偏差较大的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纯化水库岩土工程”荣获2001年度中国石化集团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中石化(仪征)15万立方米大型浮顶油罐地基与基础监测”荣获了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铜奖和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荣获2015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


这是对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成果的褒奖,也是对荆少东匠心的认可。“现在回想起这些工程,一桩桩、一件件都很清晰地在自己脑海中浮现,它们是我成长的阶梯,是我一生的财富。”荆少东说。


6.png

埕岛油田中心三号平台及海上配套工程


4.png

胜利油田老168人工岛海油陆采工程



5.png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




臻心


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石、排头兵,任重而道远。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工程勘察专家,荆少东对自己躬耕多年的领域形成深刻的见解:工程勘察要以专业水平为基础,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有科学发展的眼光。


荆少东认为:求真,就是追求第一手资料的真实和准确;务实,就是要以老石油人“三老四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干好工程勘察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时刻掌握工程勘察技术发展的方向,向纵深发展,做到技术引领,以孜孜不倦的态度,不断提升工程勘察的专业水平,做到精益求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参与竞争、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一直以来,荆少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团队建设工作,尤其是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以来,更是将其作为引领公司转型发展升级的关键性工作来抓。


勘察作业主要以班组为单位进行,为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各项任务,荆少东按照党员覆盖班组,班子成员、支部委员覆盖党小组的配置原则,加强班组和党小组“两个小组”建设,打造有凝聚力、有执行力、有创新力、有竞争力的“四有”班组。“结合业务发展需要,每个班组明确自己的定位和专业主攻方向。同时开展‘导师、党员双带徒’活动,通过传、帮、带,实现业务水平与企业文化‘双培养’。


通过优秀思想、规范管理、文明行为的点滴积累,荆少东在团队内部培育了以“艰苦奋斗的拼搏文化”“勇挑重担的成才文化”“目标一致的协作文化”和“规范管理的秩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勘察“鹰雁文化”,提升了团队向心力。


在夯实软实力的基础上,荆少东还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陆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主持开展资质升级和扩展工作。先后完成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和工程测绘甲级资质换证,新增地质灾害、航测与遥感、海洋工程勘察等7项资质,使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成为“中石化资质最全、业务范围最广”的勘察单位。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是尝过甜头儿的,凭借一些先进科技成果,让我们开拓了不少新的市场。有些工程项目是因为我们掌握专有技术、‘独门绝技’,甚至是以独家谈判的方式获得的。”荆少东表示。


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驱油封存地面工程技术),就是他口中的“独门绝技”之一。据荆少东介绍,运用这个“绝招”,可从电厂、钢铁厂废气等低浓度气源中,低成本捕集二氧化碳,然后输送到油田生产现场,注入地下,在用于驱油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的地质封存。“这种变废为宝、一举多得、清洁高效的技术活,对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及温室效应,推动碳减排事业,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其实,CCUS和勘察关系也十分密切。”面对记者的疑惑,荆少东略带神秘地说:“我们结合CO2驱油封存特点,开展了多年环境监测研究与实践,建立了三等级(风险高、中、低)、三层次(空中、地面、地下)、三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的监测体系,形成了地上地下一体化CO2驱油封存监测技术。”


大口径高钢级高压力长输管道设计关键技术、络合铁双塔脱硫关键技术及药剂、高含硫气田采出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勘察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等,也是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的“独门绝技”,有些甚至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


早在2009年,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在广泛调研国际工程公司工程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向数字化设计转型的战略决策,专门成立了工程信息化项目部,开发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数字化编码技术、数据流开发技术、智能化建模技术、智能化校验技术、集成化接口技术、远程协同设计技术、虚拟化仿真技术、数字化交付技术等8大核心技术。


可喜的是,数字化集成设计系统相继在100多个油气田地面建设、长输管道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工程中得到了全面应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顺北五号联合站工程,完全采用数字化集成系统设计,专业间数据一致性达到100%,实现智能化、可视化设计,缩短建设工期20%、节约投资近10%,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评价;在长输管道工程,将智能站场设计系统与线路地理信息系统等有机结合为一体,为实现长输管道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精准可靠的数据;在涪陵增压站工程,数字化技术与模块化技术相结合,创造了中石化天然气长输管线增压站建设的新纪录,为整个国家页岩气示范区工程顺利实现商品气外输发挥了关键作用;从陆地到海洋全面应用在PB项目中,利用模块化设计技术和虚拟化仿真技术,在设计阶段即进行三维安全分析和模拟建造分析优化,实现平台分段建造,陆上预制率达到90%以上,有效减少海上施工,建模效率提高了28.5%,在国内开创了工程数字化移交的先河……


在数字化设计的基础上,他们还开展了数字化交付工作,牵头编制了中国石化油气田地面工程和长输管道工程数字化交付实施细则。目前,已完成新气智能化管道、鄂安沧管道、青宁管道、顺北油气田开发,以及排691产能建设工程数字化交付工作,增加创收超过2亿元,奠定了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的话语权。


“当然,我们整体技术水平同行业一流企业相比还有差距,因此也吃过不少苦头。”面对这一现状,荆少东同时分析称:“因为在某些领域行动晚了、步伐慢了,技术跟不上,被挡在了一些市场外面,现在花几倍的力气还是很难冲破壁垒。


他认为,当前科技创新水平同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不匹配,不能很好地满足“激活力、创效益”的要求。


下一步计划如何推进?荆少东表示:要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毫无疑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是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三是优化科技管理,创新研发模式;四是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推升创新动力。


2.png

荆少东(前左)在孤东海堤隐患治理项目现场




恒心


2019年5月24日,一场特别的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家能源局召开,会议名称是“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坐镇”,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有关司局领导悉数出席,河北、山西、陕西等19个油气勘探开发重点省份相关人员在各分会场,听取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四家企业关于油气勘探开发情况的工作汇报。


“石油企业要落实增储上产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完成2019–2025七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章建华斩钉截铁地说。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油气勘探开发行业提出“七年行动”计划。


“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荆少东强调,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油气能源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就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作出重要批示,彰显了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忧患意识和坚定意志。


荆少东表示,公司作为中国石化下属勘察设计科研单位,“我们将增强政治意识、强化政治担当、扛起政治责任,充分发挥油气田地面工程方面技术优势,为国内油气田开发做好技术支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此,他们确定了这样的行动计划:在以胜利油田为代表的东部老油区,大力推进地面工程优化简化,降低油田开发和运营成本,促进油田规模效益稳产,确保“东部硬稳定”;在以西北油田、西南油气田为达标的西部新区,紧跟顺北、顺南、川西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节奏,加大技术创新攻关力度,全面推广模块化、橇装化设计,提升工程建设进度,推动“西部快上产”;积极参与国家及各省市天然气管网规划编制,加快完善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投入精干力量,全力保障重点长输管道和储气设施工程建设进度,助力“天然气大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油气需求量连年攀升,2020年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到73%和43%,而石油储备是当今防止和减少石油供应中断危害的最可行、最安全、最有效的手段。


“地下水封洞库具有存储量大、安全性高、应急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占地面积小等优点,成为目前国际上石油、液化气等能源的主要储存方式,被全球公认为‘具有高度战略安全的储备库’,是国家大力发展的战略能源储备方式。荆少东认为,从目前我国能源战略储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现状来说,加快地下水封式能源洞库建设势在必行。


地下水封洞库多建设在数十米、甚至数百米的地下深处,以天然岩体为主要结构体,利用地下水的天然埋藏条件,并辅以人工水封系统,将石油及其产品封存于人工开挖的地下超大洞室内。在其建设过程中,地下水封洞库勘察是石油石化领域公认的最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将传统勘察手段、新技术新方法和理论分析计算进行有效集成。


为啃下这一块“硬骨头”,荆少东带领勘察团队,综合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工程钻探、工程物探、孔内声波测试、孔内电视、岩体渗透性测试及地应力测试等多种方法开展勘察工作;通过将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和精细化描述,建立可动态更新的三维可视化岩体结构模型,动态分析洞库整体和局部稳定性;研究裂隙空间分布规律,掌握库区工程地质特征,建立裂隙岩体优势渗流通道识别标准及方法,建立高精度、全尺度裂隙渗流模型。


“地下水封洞库详细勘察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们完全掌握了地下水封洞库围岩稳定性和水封安全性分析集成技术,增强了中石化勘察整体技术实力,提升了公司在国内勘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为我国能源安全储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荆少东说。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和气候雄心峰会上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庄严承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发挥全球影响力和领导力、携手各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了新的篇章。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石、排头兵,任重而道远。”荆少东认为,面对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对照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我们的油气能源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作为专家智囊,要有前瞻性,提前开展研究、规划和布局,在重大倡议、重大战略发布后能够迅速提出解决方案。


荆少东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看清发展形势、认清发展现状,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着新的奋斗目标不断进发,一步一步向前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好、走远,让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我们公司拥有服务油气领域相关的30多个专业,是支撑起公司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实力量。”荆少东同时表示:在国家确立“双碳”目标、中国石化加快构建“一基两翼三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我们将利用多专业协同优势,加快氢能、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地热利用等新能源业务发展,积极推广应用二氧化碳捕集、输送、封存利用全流程技术,为洁净能源建设事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贡献更多力量。


初心若磐,奋楫笃行。贡献更多力量,对于荆少东而言,既是一种感悟,也是一种鞭策,激励着他在未来征程上不忘初心、秉承匠心、砥砺臻心、保持恒心,书写新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