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扫一扫,关注微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管主办

加入收藏

以创新进取书就企业发展升级版

——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李霆

图片48.png

       李霆 现任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带头人,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杰出工程师。

       2016年12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八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名单,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院”)总工程师李霆当选,成为该院历史上诞生的第三位大师,也是湖北省22年来诞生的首位建筑行业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李霆同志长期从事技术创新工作,始终奋斗在工程设计的第一线。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潜心于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与应用,在预应力结构、新型钢结构及隔震减震设计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图片49.png

厦门北站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打造良心工程、品质建筑

     李霆认为,每个人是社会的一个份子,必须肩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每个结构工程设计师最基本的底线,要在满足建设单位合理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做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工作。入行近30年,李霆主持了广东科学中心、武汉保利文化广场、厦门北站、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改扩建项目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广东科学中心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国际工程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武汉保利文化广场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鄱阳湖模型试验大厅获2015年中国钢结构金奖;厦门北站获得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界公认的最高奖项——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杰出结构奖(Finalist),是中国第三个获得该奖的建筑项目,全球每年仅3项~4项工程获此大奖。

图片50.png

武汉保利文化广场


       甘于奉献,舍小家为大家,以高尚品质和技术实力为年轻人树立标杆

       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最令李霆难忘的是在海南分院度过的七年。他当时在海南分院主持海南省重点工程——海口美兰机场航站楼设计工作,当时机场建设指挥长要求他机场不通航不许回家。他1991年离开武汉到海南分院时儿子出生刚刚半年,1998年再回武汉儿子已上小学。作为父亲,没有亲历儿子的成长,他深感惭愧和遗憾;作为一名工程师,他却倍感骄傲和自豪,因为祖国的建设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将整整七年全都献给了海南特区的建设,在外七年独挡一面的难忘经历使他迅速成长,他深深感到甘于奉献是成功路上必备的一种精神品质,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对社会的贡献和付出。在工程设计技术人员如何更好地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一问题上,李霆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李霆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感染和影响了一大批中南院年轻技术人才,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图片51.png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扩建工程


       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源泉,引领企业技术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李霆作为总工程师,始终坚持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极大提升了中南院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在他的倡导下,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在大跨度空间结构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年来,李霆先后主持设计了一批特大型、大中型火车站站房,面对铁路站房跨度大、造型新等问题,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成功地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在厦门北站设计中,李霆结合建筑造型的要求,创造性地采用了双向混合巨型框架结构和由双向不等高桁架组成的大跨双曲空间网架,创造了三项世界纪录。该项目于2015年获得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杰出结构奖(Finalist)。

       他在武汉保利文化广场(连体复杂超限高层)中采用圆钢管混凝土柱、钢框架梁、钢骨混凝土筒体,同时采用了先进的粘滞型阻尼器减震技术,成功地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如何设计出好的抗震建筑呢?创新抗震技术,便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李霆积极倡导采用结构隔震减震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抗震性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的效果。他主持的广东科学中心(复杂大跨巨型钢结构),直接“坐”在120个最大直径达110厘米的叠橡胶隔震支座上,使用这种大跨钢结构隔震技术,能保证大型常设展项区内的展品在地震下不受损坏。该工程设计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应用隔震支座,而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与改造,采用了无统一隔震层的隔震设计并发明了新型阻尼抗风支座。项目获得国内外各种奖励20多项,包括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FIDIC)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等。

图片52.png

西安北站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专注科研获累累硕果

       李霆坚持在工作之余总结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将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相互验证。

近5年来,他在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学术论文,获得专利近10项,还作为主要编写人员出版了专著《广东科学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同时,李霆积极开展与设计相关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如2013年科研项目“‘桥建合一’高铁车站振动舒适度关键技术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科研项目“大型科技场馆土木建筑工程灾害防护研究应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年科研项目“隔震减震技术在广东科学中心中的应用研究”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等。


       著书立说,诲人不倦,活跃在结构设计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要力量

李霆关注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努力为行业进步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他是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轻型钢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土建学会工程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建筑结构与抗震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土程学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结构分会理事、《建筑结构》编委、《空间结构》编委;主编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参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多项国家标准的编制。


       高瞻远瞩,面向未来,以宏伟愿景描绘中南院发展升级版

       作为国家最早成立的六大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一,历经65年风雨辉煌的中南院,始终坚持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建筑设计作品和一流的工程技术服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逐步形成了“创新创意、至诚至精”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服务中国、走向全球”的发展目标,先后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及21个国家、地区完成了8000余项工程设计,其中有400余项工程获国家、部、省级优秀设计奖和科技进步奖,发展成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百强企业、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创新型企业。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以李霆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南院优秀技术人才的智慧与汗水密不可分。

       荣誉与成绩属于过去。展望未来,李霆对中南院发展有自己的规划和设想。他提出,中南院将围绕转型升级的发展主题,继续在隔震减震技术和新型空间结构方面加大研究投入,保持优势;同时,将大力推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新技术研究,并抢抓国家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建筑技术研发、标准编制与实践应用,力争在激烈的竞争中做业界的佼佼者,早日全面实现中南院“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远大愿景,并通过不断创新设计、服务大众、奉献社会,为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中南院在“服务中国、走向全球”的道路上迈得更远。